孔子对颜回有着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孔子评价颜回的)

学儒的人学得不好,就很容易变成一个书呆子颜回就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孔子对颜回有着怎样的感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孔子对颜回有着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孔子评价颜回的)

孔子对颜回有着怎样的感情

学儒的人学得不好,就很容易变成一个书呆子。颜回就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

不迁怒,的确是一个非常棒的品质。孔子说自己“不怨天,不尤人”,因为他是圣人。普通人是最爱怨天尤人的。一件事出了问题,大家总是习惯性互相推诿,迁怒于人,而不是勇于承担。

但不迁怒,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不迁怒,“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先反省自己,从自身找原因;另一种是出于胆怯、懦弱而不敢迁怒,任何事自己默默忍受,受到委屈也是憋在心里。这样的人会变成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养成反社会人格,结果是危害社会;一个极端是养成压抑型人格,结果是把自己憋出内伤。颜回很可能是后一种。

颜回无疑是非常好学的,以至于孔子对他赞不绝口: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食瓢饮,住在破巷子里,换作别人早就忧愁得不得了,可是颜回不改其乐——大家觉得这可能吗?一个人饭都吃不饱,却不想着打工赚钱,还在那里乐呵呵地读书,这是违背常理的,也是不对的。即使这个人真心地热爱读书,我想他也乐不起来。况且颜回29岁头发就白了,这如果不是少白头,只剩下一个原因:长期的心情郁闷,忧愁。

孔子为了让大家好学如颜回,把颜回大大地夸张了。

根据《论语》的记载,颜回被后世塑造成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典型。个人觉得,颜回真没这个资格。他既谈不上安贫,更谈不上乐道。如果真的安贫,不会早死;如果真的乐道,不会29岁头发就白了。

历史上真正能够安贫乐道的,只有庄子。庄子无疑是非常穷的,以至于要借米下锅。借米的时候,还要给人家讲寓言故事,不然可能就借不到。但就是这样穷的庄子,居然在那个生产力水平极其底下的古老的年代,活到了83岁的高龄。这只有思想上的极度通达,才可能做到。

人要能安贫,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他有致富的能力。如果没有致富的能力,却标榜安贫乐道,就属于自我欺骗。但人终究是骗不了自己的,最后就变成了“安”于忧愁,而不是安于贫困。好比一个国家要想避免战争,要想和平安宁,就必须有战争的能力,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能力。

庄子显然是有致富能力的,庄子具备宰相之才。楚王请庄子出任宰相,他都不愿意去。庄子的心里只有“道”。他的道就是无为,就是自然,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所以他能安贫乐道。可是颜回,这两样他一样都没有,没有致富的能力,也没有道,怎么谈得上安贫乐道呢?他有的只是饿着肚子死读书,所以早死。

子贡曾经问他的老师:“一个人能做到富而不骄傲,贫而不谄媚,你觉得怎么样?”(富可敌国的子贡是在说他自己)孔子说:“这算可以了,但比不上贫穷而乐道,富有而好礼。”孔子是对的。富而不骄,贫而不谄,很多人都能做到。但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却是非常高的境界,非圣贤不能为。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孔子虽然对颜回赞誉有加,但从来没有明确地说过,颜回贫而乐道。

至于孔子说颜回不二过,这也不值得称道。颜回只是一个埋头读书的人,他既没有创业,也没有出去打工,换言之,他是不做实事的人。一个人不做实事,不进行生产斗争的实践,他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做到不二过并非什么难事。一个人做事越多,才会犯错越多,但人也正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不断成熟,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所以,人不能害怕犯错,同一个错误重复两遍也不要紧,只要不是知错不改。

做人当学子贡,勿学颜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