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不惩罚 让人闻风丧胆的倭寇

倭寇是明朝时,活跃于中国沿海一带的海盗团体。

因为这些海盗打扮怪异,语言叽哩哇啦,船上挂着日本的“八幡大菩萨”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百姓以为他们都是日本海盗。

后来,人们才发现,倭寇是海盗,但是,海盗不全是倭寇,他们的真实身份,不简单。

倭寇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不惩罚 让人闻风丧胆的倭寇(1)

1、日本人。一开始时,倭寇仅是日本沿海的一些无业游民。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战乱中,战败一方的武士无处可去,加入了海盗行列。有的领主,通过当海盗来筹集军费。

一开始时,他们只是在沿海打劫路过的商船,后来将范围逐渐扩大到朝鲜半岛、舟山群岛。

倭寇就是这么叫起来的。

倭寇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不惩罚 让人闻风丧胆的倭寇(2)

2、败兵。元朝末期,群雄乱战,除了朱元璋部队,还有其他武装势力,如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的部队。大明王朝建立之后,部分势力加入明朝,也有部分宁死不降,逃向了海外,加入海盗行业。这群职业官兵,有武器、有船只、有作战经验、熟悉地形。

倭寇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不惩罚 让人闻风丧胆的倭寇(3)

陈友谅在潘阳湖被朱元璋打败

3、失业的渔民。明朝禁海,不能下海,也不能捕鱼。渔民或船夫纷纷失业,为了生计,逃向海外,加入海盗行业。

在海盗中,倭寇的名气大,大明的官员“畏倭如虎”。所以,新加入的海盗,

要么跟倭寇合作,使得倭寇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要么使用倭服饰旗,假装倭寇,打扮奇怪一点,叽哩哇啦地乱叫,谁也不知道我是真是假。

倭寇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不惩罚 让人闻风丧胆的倭寇(4)

4、官员造假。明朝官员也喜欢将所有海盗当“倭寇”处理。朝廷对于抗击倭寇英雄大肆奖励,消灭倭寇所得到的财物和官职奖励远远大于普通盗匪。在利益的驱使下,每有战报都是倭寇,不是倭寇的,也被当场倭寇上报。

《明史·日本传》里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意思是说,真的日本海盗,只有百分之三十,其他百分之七十是山寨货。

5、走私商人。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就实施海禁。日本及周边国家的正常贸易得不到满足,个别商人就铤而走险,悄悄以倭寇的名义从事走私。

《大明律》: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尤其是嘉靖年间,有的的官员认为倭患是海外贸易导致的倭寇,于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将海给禁了。

朱元璋时代,虽然也禁海,但还是保留有宁波等通商口岸,商人经过朝廷许可后,凭许可还是可以下海的。

而嘉靖皇帝则是封锁了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了海上交通,明文规定:“自后沿海军民,私与贼市,其邻舍不举者连坐 ……”

倭寇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不惩罚 让人闻风丧胆的倭寇(5)

在这严厉政策下,个别大胆的商人干脆就一黑到底,直接转化身份成为海上武装走私集团。如汪直,自称徽王,坐拥十几万部队,“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后被朝庭以倭寇的罪名诱杀。

日本还有博物馆竖立着汪直纪念铜像。

倭寇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不惩罚 让人闻风丧胆的倭寇(6)

明朝《筹海图编》记载,十四股倭寇的头目,居然全都是明朝人。

6、西洋人。15世纪是大航海时代,西洋人远道而来。他们是商人,也是海盗,受制于明朝的海禁政策,他们就露出了海盗的本性,勾结倭寇,甚至假扮倭寇。

《名山藏》记载葡人“盘留不去,劫夺行旅,掠食小儿,广人苦之”。

倭寇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不惩罚 让人闻风丧胆的倭寇(7)

倭寇的消失

在永乐年间,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带动下,明朝海军力量强大,倭寇一度停息。

隆庆皇帝则是取消海禁,准许海洋贸易。有了合法的通商渠道,大部分沿海居民可以光明正大地靠海生存,不用提着脑袋当倭寇。剩余顽固分子也迅速被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寇英雄剿灭,倭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