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书籍一句话概括(名著导读不能玩儿花活)

名著导读书籍一句话概括(名著导读不能玩儿花活)(1)

随着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学的热点,必定会从有关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转移到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学习上来。所以,我这个文章,不是蹭热点。当然,我写这个文章,也没有“墙倒众人推”之意,因为在名著阅读还很火的时候,我就写文章明确提出,以应试为导向的名著阅读只能是死路一条。具体可以点击查看《以考试为导向的整本书阅读,只能是死路一条》。

既不是蹭热点,也不是墙倒众人推。那又是什么呢?我只是想就如何读名著这个问题谈一点儿浅见。因为不管《课程标准》是否作为重点倡导,名著阅读都应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抓手。

名著阅读的导向一定要对,如果导向错了,各种大力推行的所谓名著阅读,最终只能是南辕北辙,越热闹,越努力,距离正确的目标就越远。

我们很多人,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一定在书店中看到这样的专柜,专门卖学生阅读的各种名著的专柜。这些名著有各种出版机构出版的,而且通常不是单摆浮搁的一本,而是一套一套的,或者说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并且一定会在最醒目的地方标明这是新课标推荐的名著。不只是在实体书店如是,在网上书店也是如此。

这类书籍,通常还不只是贩卖名著本身,而是同时要贩卖名著导读,也就是在名著之外,要附加很多导读的内容。

导读什么呢?

一般不外乎有这样几个部分,一个是要在导言中除了介绍与这本名著相关的内容之外,还要特别强调这本名著与考试的关系有多么多么的密切,最好能让学生产生这样一种错觉,买了这本书,关于名著阅读的相关问题就可以轻松搞定。

然后,在名著的主体部分,还会有旁批或者段间评点,这样的旁批或者段间评点,通常也都是以试题或者类似试题的面目出现。

以《水浒传》为例,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部分,很可能要在“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这段话旁边提个问题,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鲁达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或者直接给出答案说这说明鲁达心细如发。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部分,很可能会在“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等语句旁边,要求学生批注一下这个“紧”字为什么用得好。

通常,在这些书的末尾,还会附上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题中与这本名著相关的历年真题,让学生在读完了之后自我检测一下,是不是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内容。

作为语文老师,我对这样的名著导读书,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绝不会给学生推荐这样版本的名著。为什么呢?主要基于这样两点理由。

第一、这样导读伤害阅读兴趣。

我们很多中年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收听每天特定时段的半小时评书,早早地搬了小板凳坐在收音机旁边,听刘兰芳、单田芳、袁阔成等讲《岳飞传》《白眉大侠》《三国演义》。专心致志地直到听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才恋恋不舍地关上收音机。之后,小伙伴们还会叽叽喳喳地议论一番,哪个人的武功更高强,哪个人更聪明之类。

试想,如果在当年,每个人在听评书之前,发一个这样的任务单:

请你在听完这段评书之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简要概括这段评书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2.请你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一下本段评书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这段评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你听过的哪个评书中的主要人物很相近,试结合具体情节做出分析。

如果有这样的任务单,你还会那么期盼着听评书吗?还会觉得听评书是一件极其愉快的事情吗?恐怕但凡心理正常一点儿的人,都不会觉得愉快吧。这和带学生春游,在春游之前,老师布置回来之后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有关春游的作文是一个道理,很多学生宁可不去,也不想背负着任务去游玩。

阅读是要有兴趣驱动的,如果我们通过这样的一道又一道试题,把名著切割得七零八落,那名著读起来还有什么趣味呢?

第二、这样导读违背阅读规律。

由于学生习惯于刷阅读题,习惯于读这种导读类的名著,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给出具体问题的引导,就不知道该如何读书。这实在是一大危害。

名著的特点是常读常新,常读常深。怎么能够只就某一个指定的点来思考呢?怎么能必须往规定的某个角度思考呢?怎么关于名著的解读,还有了标准答案了呢?这些都是完全背离阅读常识的事情。但现在这样的事,却变得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也许有人会说,从前不是有诸如脂砚斋评《红楼梦》,金圣叹评《水浒传》,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李卓吾评《西游记》之类的名著点评吗?怎么今天就不能接受名著导读的存在呢?须知那些人点评名著,只是在说他们的一得之见,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就是为了备考应考那么功利十足啊。况且,再退一步说,我们有多少导读的水平,可以达到他们那种水准呢?

当然,这个事儿也不能完全怪出版机构。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因为有需求,所以,就有了供给。归根到底,是急功近利之心在作祟。总是想走终南捷径,而实际上读名著并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那既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该怎样读名著呢?

我以为,一方面,老师和家长要激发孩子读名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给孩子充足的读名著的时间。至于名著的版本,我建议“素颜”就好。出版机构踏踏实实地把名著本身印刷好,不要来那么多美颜,不要加那么多的滤镜,美白,磨皮,甚至大眼睛双眼皮之类的特效。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很多事情,该回归本质还是要回归本质,没必要搞那么多“花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