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谈孙子兵法(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成语故事:纸上谈兵【原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赵括谈孙子兵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赵括谈孙子兵法(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赵括谈孙子兵法

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原文】

赵王因以括(1)为将,代(2)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3)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4)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5)。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6),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7)也,而括易言(8)之。使赵不将(9)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解】

(1)括:指赵括,赵奢之子。

(2)代:代替。

(3)胶柱而鼓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

(4)合变:融会变通。

(5)当:相抗衡。

(6)难:提出辩解。

(7)死地:处于生死交关的时刻。

(8)易言:把这件事说得很简单。

(9)将:音“匠”,任用为大将。

【故事阐述】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有个儿子名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一说起书上写的战略兵法,简直没有人可以超越他,甚至连父亲都难以与他辩驳。

可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还告诉妻子说:“作战是一件生命交关的事,而赵括却把这件事说得这么简单。唉!将来赵王没有任用他当将军就算了,如果任用他,那么赵国就危险了。”

后来,赵国和秦国在长平开战,战事在大将军廉颇的独撑大局下,秦兵久战无功。

这时秦王便派人传出谣言说:“秦军惧怕的其实是赵括啊!”听了此言的赵王,不顾大家的反对,改派赵括替代廉颇,领兵抗秦。

原本信心满满的赵括接掌兵权后,马上改变廉颇的战略,军官也大批更换,不料,却中了秦军的计谋,不但赵军被坑杀殆尽,连赵括自己也中箭身亡了。

后人把这个故事引申成“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要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出问题了。

【讨论】

(1)赵括口中的兵法来自于何处?为什么无人能与他辩驳?

(2)父亲赵奢为什么并不认为赵括如此善言兵法是件好事?

(3)赵括自觉稳操胜算,为什么到后来,却反而中了秦军的计谋?

(4)请你和同学分享一下,自己有没有关于“纸上谈兵”的经验?那件事给了你什么教训呢?

【造句练习】

例:许多知识分子纸上谈兵的功力很好,但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上,就有很大的困难了!

例:我们如果不采取实际的行动,光是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什么的。

【相似成语】

空言无补

【课后时间】

配对游戏:把以下成语和成语故事中的主角配对看看。

A诸葛亮 B赵括 C孔子 D韩信

纸上谈兵( )

韦编三绝( )

七擒七纵( )

一饭千金( )

【参考解答】

纸上谈兵( B )

韦编三绝( C )

七擒七纵( A )

一饭千金( 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