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特色脚擂鼓表演 春倌登上乡村舞台

"远看财门大呀大地开,步步登高到呀府里来,来到贵府无呀别的事,特为主家送呀春里来。"

洞头特色脚擂鼓表演 春倌登上乡村舞台(1)

6 月 21 日,石阡县甘溪乡坪望民族文化村人头攒动,歌声飞扬,当地举行了首届"春倌"说春民俗文化大赛。去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宣告,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成功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阡说春"作为其中重要扩展项目,是"二十四节气"首个节气"立春"的主要体现项目。

洞头特色脚擂鼓表演 春倌登上乡村舞台(2)

首届说春民俗文化大赛 ,12 个乡镇 100 余名春倌参赛。最高年龄 83 岁,最小年龄 18 岁。说春是一项延续几千年的独特民间习俗,广泛流传于石阡县花桥、甘溪、国荣、伍德、青阳等乡镇,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说唱艺术。

洞头特色脚擂鼓表演 春倌登上乡村舞台(3)

唱词大致可分为,招财进宝、敬状元、铁木石画匠、店铺洗染、药房书斋、猎手漆工、绣房馆舍等。春倌说唱词曲在中国音乐史中较为罕见,同时也可窥探先秦时期政治结构体系及政治管理体系,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研究有其重大意义。

洞头特色脚擂鼓表演 春倌登上乡村舞台(4)

在冬春季节进行的春倌说唱,一般为单人表演;有时进入村寨或住户密集的村庄时,采取双人对唱、接唱和联唱。每演完一户,春倌送给一张春帖,户主会给春倌封礼,赠粮或钱。说春不受场地限制不用乐谱,有说有唱,说唱兼备。唱词内容十分广泛,唱本师传徒承,时常即景编词,遇啥人说啥话。语言风趣诙谐,演唱和仄押韵。演唱内容紧跟时代,唱词随时随景更换。往往是脑子灵、反应快、有文化、言辩能力强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春倌。

洞头特色脚擂鼓表演 春倌登上乡村舞台(5)

春帖分红、黄两种。黄色春帖较小,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内容。红色春帖较大,从正月初一开始,春倌说春报喜手里拿的就是红色春帖,以示喜庆吉祥之意。春牛为木制,漆黑,牛蹄踩于木板之上。千百年来,农民把说春神化了,认为节令印在春帖上,照此节令种庄稼无差错。春倌到家用麻缠在春牛身上,春倌走后,就会带走疾病。

洞头特色脚擂鼓表演 春倌登上乡村舞台(6)

春倌故事:

63 岁的孙清尤老人,有 30 多年的说春经历。20 多岁开始学"说春",通过说春,劝解人们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相处,要靠勤劳致富,不能偷懒,要做一名有道徳修养的人。以说春教育别人如何做人,首先得从自己做起,孙对儿女要求严格,知恩图报。尽管自己家里困难,也是经常将说春"封礼"的钱粮分给困难的人家共渡难关。

洞头特色脚擂鼓表演 春倌登上乡村舞台(7)

儿女深受父亲谆谅教诲,受益匪浅。孙老大儿子在外地创业,每年回家,都要走访慰问村里的老人,并向老人发放慰问金,宣扬孝道。孙老大还向村里捐助基础设施建设,在该村小学设置 4 万元奖学基金,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及奖励优秀学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