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产业互联网价值(腾讯产业互联网大转身)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前不久,腾讯教育拿下了一个高校的客户。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腾讯和其他竞品公司真的成了友商,几家公司一起合作,共同拿下了这个项目,而不是彼此拼的你死我活。
11月29日下午,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CEO汤道生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讲到这个故事时很感慨,“如果不是腾讯CSIG做了转型,可能我们都没有机会能进来。”以前大家都抢项目集成,都是对手。随着腾讯的转型,整个体系改变了,愿意和腾讯CSIG合作的友商越来越多。
这是腾讯产业互联网今年大转身后带来的新变化。以前,腾讯CSIG喜欢大包大揽,自己当项目主控方,和客户谈几亿元的大项目,再分包给其他人。现在,腾讯CSIG更喜欢成为一个被选择的对象,让别人成为项目主控方,选择腾讯云当技术提供方。
转身的效果很明显。根据腾讯第三季度财报,腾讯企业服务今年Q3毛利同环比均大幅提升。腾讯总裁刘炽平说,这得益于退出和缩减部分亏损项目,也得益于将收入结构,从外包占比较高的项目转向自研产品。
“我宁愿做一个150斤的强壮个体,也不想做一个200斤的虚胖者。”汤道生这样说。他认为,经过近一年转身与锻炼,腾讯产业互联网的肌肉更扎实了。
从集成到被集成
自从4年前腾讯明确产业互联网战略,腾讯CSIG就持续拿过多个大项目,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医疗,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订单,推动腾讯企业服务收入飞速提升。
但订单的另一面,是腾讯需要把很多项目外包出去。“我虽然拿了100块回来,可能有90块是要付出去给其他第三方的产品合作伙伴。”汤道生提到前三年的动作时很坦承地说,过去做了很多追求规模,但不适合腾讯的事情。
腾讯成立24年,最擅长的是产品能力。即使和最大型的互联网公司PK,腾讯的产品优势也一直保持。过去三年,腾讯CSIG大包大揽的集成模式,并没有发挥腾讯所长。
没有做过项目集成的人,或许很难理解集成的难度。汤道生亲身体验了3年,感触颇深。项目沟通之前,需要搜集很多产品、原材料,需要搞清楚成本、报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支持。即使做了投入,也不一定能拿到项目,这些成本谁来买单?开始沟通项目时,接触的客户都是腾讯不了解、不熟悉的行业,怎样才能让对方使用腾讯的方案?项目交付过程中,如何管理、验收、支付尾款,怎样管理好客户的预期,如此种种,都不是腾讯单一一家公司可以解决的。
这种模式,真的适合腾讯吗?
“怎样有效服务客户,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汤道生说。过去的集成项目,其实腾讯更多只是在某些核心领域参与,同时也有很多第三方产品。现在,腾讯不再做这个集成者。
今年年初,腾讯CSIG启动转型。3月前后,进行了考核机制的调整,之前,销售考核会把总包转售算成全额收入,调整后,只算为差额收入。比如之前进货90元卖100元,会把100元都算为收入,之后,只会把10元差额算为收入。
现在,腾讯产业互联网的考核更进一步,考核指标更多聚焦在自研产品收入。对管理层也提出对自研产品收入的要求,以及对利润的要求。
汤道生说,今年腾讯CSIG做了很大的内部升级,更聚焦做好自己的产品。现在的腾讯CSIG,更愿意通过被集成的方式,以合作伙伴身份作为客户面向客户的窗口,把腾讯的产品能力签到他们的方案里。
汤道生说,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定位不断清晰,并最终明确了今天的选择。
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利润
自2006年云计算兴起,到最近五年国内云服务市场方兴未艾,各家云厂商都在追求增速强调收入增长。增长的另一面却是,国内云厂商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腾讯也不例外。“过去蛮多项目是负利润率的。”汤道生对此并不避讳。他说,集成项目收入很大,但是成本很多,支出很多,所以在一个大的分母里面,体现出来的利润率会很小,甚至管理不好的话,项目会有负毛利。但如果卖自研产品,定价是清晰的,在财务管理上更健康。
3月23日腾讯发布的2021年财报中,首次提到要改善企业服务的利润率。腾讯总裁刘炽平当时提到,目前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结构性的挑战和改变,腾讯作为其中参与者也会主动进行调整,“我们对亏损业务进行了成本优化动作,以便保持更加健康的增长。”
目标明确后,腾讯CSIG管理层也调整了管理方式。过去,管理层对团队的指标是收入。现在新指标是自研产品带来的收入。指标不一样,队伍动作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投入的资源分配也不一样。新指标推行后,腾讯自研产品有了明显进展。
目前,从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些底层核心软硬件,到数据库、大数据、音视频等PaaS层关键技术,腾讯已经构建起完整的自研产品体系。在专有云场景下,腾讯云可以实现小到十台、大到数万台的灵活部署。以前,构建一朵超大规模专有云,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现在能实现最快7天交付。
目前,腾讯云数据库核心代码自研率达到100%。在公有云场景,腾讯云原生数据库TDSQL-C通过自研内核、网络架构升级、软硬结合的新思路完成性能突破,相比传统数据库读写效率提升5倍。
今年6月,腾讯对外宣布,经过多年磨砺与创新,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已实现全面上云。近三年来,腾讯的自研业务上云规模已经突破5000万核,累计节省成本超过30亿元。
明年更重要的事是增效
2022年11月,腾讯CSIG自主研发推出超过400款企业级产品,有1万多家伙伴,服务的客户总数超过200万。其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今年7月新成立了数字孪生产品部,新成立了智慧运营商部门,还成立了政企业务线,把政务、工业、能源、文旅、农业等传统领域作为重点目标市场。
相比4年前,汤道生认为,腾讯CSIG已经在摸爬滚打中夯实了能力。
目前汤道生最重视的,是自研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迭代是一个长年累月的过程,例如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数据库产品,肯定不是两三年就能够做完的,所以我们也持续在产品质量、在功能的完善度、在工具的易用性方面,也是做了非常多的投入,也会持续投入下去。”
当专注自研,利润率提高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规模下降问题。腾讯三季度财报也提到,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不过汤道生并不着急,他说,如果明年环境好的话,今年这一年所做的转型会有更大效益。
“降本增效是每一个企业都在做的事,都在追求的目标。如果你能降本,你发现这些机会,也一定应该去做。”汤道生说。通过今年的降本,腾讯意识到,应该把资源投放在核心竞争力上面,也更聚焦了。目前,腾讯云的毛利在增长,整体经营的健康度在提升。
对于明年的目标,他说,更多是在“增效”方面。
过去这一年,腾讯CSIG还做了区域业务调整,目前已经放了更多的人在区域一线销售,他们可以更好的去触达客户跟挖掘商机。产品方面,经过这一年的转型,完善了更多工具,能帮助合作伙伴更低门槛地去做交付。汤道生认为,今年这些投入,明年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一定会有回报的,一定会体现在腾讯CSIG整体的效益上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