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已成为一种生活(新经典应该在运动中运动)

文/都大伟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团队推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版值得注意的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也被收录其中主持修订的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罗岗称,“这是对当下社会热潮的理性回应,也是对文学生态的成熟考量”(1月27日 澎湃新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运动已成为一种生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运动已成为一种生活(新经典应该在运动中运动)

运动已成为一种生活

文/都大伟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团队推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版。值得注意的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也被收录其中。主持修订的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罗岗称,“这是对当下社会热潮的理性回应,也是对文学生态的成熟考量”。(1月27日 澎湃新闻)

大众对《流浪地球》的熟悉,大多源于那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流浪地球》。同名小说的情节和电影有出入,在艺术情感和思想深度上可能比后者更胜一筹。实际上,以硬核科技为表,以社会人性洞察为里,表里结合,这确实是“大刘”刘慈欣诸多小说的共同气质。他的《三体》一度被读者概括为“宇宙社会学”,便源于这种特征。因此,把这篇小说收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将其与丁玲、沈从文、巴金、王蒙等诸多文学大家的经典并列,是有充分理由的。

和20世纪的经典并列的作品,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新经典”。如果说20世纪的文学经典已经定型,是一个“结果”;那么新经典一定是处于不断发展增长中的,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毕竟,我们就处在现当代这个阶段,因此我们会在自己的生活中亲眼见证新经典的不断诞生。这种见证,会让人联想到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三部曲的小说情节中反复出现的那艘潜艇“鹦鹉螺号”。这艘潜艇里有一句标语“在运动中运动”,彰显了某种不断进取、推陈出新的勇气和速度。用“在运动中运动”来概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也是合适的,我们要反映现当代的文学最新面貌,就必须也做到“在运动中运动”,出点子想办法实现新经典的繁荣。

不过,这种文学的推陈出新并非易事。其困难有两个方面:一是甄别,如何从每年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选出真正有高度、有思想、有现实关怀的优秀作品?二是传播,如何把甄别好的优秀作品快速推广给大众?这需要多个层次的群体发挥各自优势。文学的研究者要总结出优秀作品的写作和传播规律,出版社的编辑要进行负责任的把关,杂志社的编辑则进行负责任的推介,各种文学评奖机制做好新作品的评选工作,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进行新经典的普及。一言以蔽之,把新经典的好酒搬出深巷,这是全社会各方共同发力的结果。

当然,新经典的创作、甄别和推广,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近年来,在许多文学奖项颁奖典礼上出现的新锐作家,其实原本都是在网络平台上写作,而后结集出版成为纸质读物。比如凭小说《空响炮》获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90后作家王占黑,最初就是在豆瓣上写作。融媒体时代,类似的网络平台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无心插柳”成为新经典的摇篮。一些专门供网络作家写作的互联网平台,现在则“有心栽花”力图把优秀的网络文学变成新经典,这也是值得提倡的。

我们还是很高兴地看到,包括华东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在内,许多平台、机制、团队都在努力地为新经典搭桥铺路,让新经典能够“在运动中运动”。如果说这六个字的第一个“运动”代表一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阅读传播趋势总体向好的寄望,那么第二个“运动”就代表新经典能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稳步繁荣的有力翅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