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叶剑英前去拜访朱德(1973年叶剑英前去拜访朱德)
1973年的一天,叶剑英迈步走向朱德的家。
因为有急事商议,叶剑英并未提前告知朱德,而是搞了个“突然袭击”。
中国革命的胜利,朱德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朱德已经年过八旬,因此,叶剑英认为朱德家中必有很多的安保人员,他认为此次突然拜访肯定不会顺利。
然而出乎叶剑英意料的是,他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和询问,就直接到达了朱德的办公室。
叶剑英有点生气地给朱德说,怎么搞的,安保做得这么差劲,我就这样进来,也没有人拦我?
叶剑英这句话虽然严厉,但是朱德明白,这是叶帅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坦然一笑,表示以后肯定注意。
于是,两人进入正题,于是开始商讨那件急事。
那么,两人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友谊?两人又讨论了什么事?
(叶剑英与朱德)
到回答这些,还要从头开始讲起。
一、革命挚友1940年,叶剑英赠送给朱德一首诗,“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山河寸寸收。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赋同仇!”
这首诗一句一意,有四层意思,一层叶剑英夸朱德是敢于“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的革命将军,
二层夸他也是一位“山河寸地收”的常胜将军,
三层赞他是一位“勒马太行山”的常胜将军,
四层表明了愿意与朱德同仇敌忾,共同抗敌的决心。
叶剑英和朱德都是云南讲武学堂的学生,因为两人不同届,所以两人未在学校里相识,而是再一次革命运动中相识。
1927年,叶剑英和朱德同时参加一次革命活动,口才了得的叶剑英慷慨陈词,让朱德十分钦佩。
“有的人说我们不应该打蒋介石,但是我们就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为什么要打?蒋介石在上海屠杀了多少工人,屠杀了多少群众,是十足的反动派!
(叶剑英)
我们打蒋介石并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而是因为他是反动派,以后我们不仅要打他,还要打倒所有的反动派!”
朱德听得心潮澎湃,然后用力地鼓掌,因为他感觉在革命上又遇见了一位知己。
叶剑英的演讲结束后,朱德主动上前,然后握住叶剑英的手说,叶师长,讲得好!讲得好啊!
此时朱德还是国民革命军的一个高级军官,但此次革命活动进一步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心,所以中国革命又来了一位意志坚定的大将,才有了朱毛红军的称号,叶剑英功不可没。
此后叶剑英和朱德形成了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不仅仅是因为同样的革命理想,还有另一些让“军神”朱德钦佩的品质。
叶剑英有军事能力,也有思想,数次救中国革命于危亡之中,毛主席称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形容他有诸葛亮一样的聪明智慧。
不仅如此,叶剑英的生活很俭朴,他经常睡木板床,穿粗布衣,与战士们同甘苦,在工作时他行事果断,雷厉风行,而且做事亲力亲为。
所以,叶剑英和朱德拥有一生的友谊,他们一起为新中国建设出谋划策,所以现在保留着许多两个人的亲密合影,这才有后来两人商议邓小平一事。
二、商议邓小平工作
(叶剑英与邓小平)
1973年开始,叶剑英和党内许多同志开始致信毛泽东,一致表示邓小平有才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能合理安排邓小平的工作,毛主席表示同意。
同年2月,邓小平来到北京,当时叶剑英十分高兴,第一时间前去看望,直接解决了邓小平吃住等问题,还与他交流了军队的一些情况。
叶剑英发现邓小平不仅是一位搞经济的人才,对于军队也有自己长远的看法,所以他可堪大任,领导军队,于是叶剑英准备征求朱德的意见。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篇的一次,叶剑英“闯入”了朱德家。两人一见面,叶剑英就开门见山地说,我想借助一位好汉,把部队给搞搞。
朱德听完很有兴趣,他笑着说,那请问你说的是哪位好汉?
叶剑英卖了个关子,他反问朱德说,朱老总,你觉得谁最合适。
(叶剑英)
年过八旬的朱德迅速起身,然后拿过来笔和纸,郑重地写下了“邓小平”三个大字。
叶剑英看完之后哈哈大笑,说您老是慧眼识英雄,我说的好汉就是邓小平,我认为他能担此大任!
回去后,叶剑英给毛主席写了一个报告,并当面向毛主席汇报说,我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让邓小平来中央军委主持工作。
最终毛主席同意了叶剑英的建议,邓小平正式任职。
三、“新聘”军师邓小平就职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各行各业都实现了进一步发展,这让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满意。
1973年12月,年过八旬的毛泽东不畏身体的病痛,亲自会见邓小平,给他“打打气”。
两人一见面,毛主席就说,小平同志,我和叶帅请你参加军委的管理,你要好好挂帅啊!
(毛泽东与邓小平)
邓小平却罕见表示出了压力,他说,主席,您给我的担子太重了!
毛主席感慨一声说道,这是大家的意见,这担子你就先挑起来吧!
接下来,毛主席开始与邓小平和其他工作人员闲聊,等人到齐了,毛泽东直接给参会人员说了军区司令员调动一事,最终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赞同,其实军区司令员调动的建议也是由叶剑英提出的。
军队建设好了,国防安定了,老百姓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才会有保障。
(毛主席与邓小平)
最后,毛泽东向参会人员介绍起了邓小平,他说今天我给咱们军委请一个军师,他就是邓小平。
事实上邓小平在军事方面履历同样丰富,以至于后来邓小平多次说,自己是军人出身,自己的专业就是领兵打仗。
参加革命后不久,邓小平就受命主办军校,到广西领导武装起义,后转战江西、参加长征,再到华北抗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运筹激烈惊险的淮海战役,指挥百万雄师过长江,再到西南剿匪,邓小平功不可没。
所以邓小平有能力管好军务,也有一定程度的群众、口碑基础。
因此当毛主席发话决定后,一些司令员对邓小平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他们建议给邓小平同志办个欢迎大会,可被毛主席拒绝了。
原因是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困难,不能吃宴席,毛主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喝几杯清茶就行了,酒肉朋友靠不住,所以就不要搞欢迎大会了。
毛主席
然后毛主席又强调起了纪律,大会就这样散场了。
此事后不久,毛主席又和邓小平进行了一次谈话,毛主席率先开问,我死后中国该怎么办?
邓小平不动声色,然后默默地把自己的水杯和毛主席的水杯调换了一下,这背后寓意很明确,邓小平愿意担起这个责任,推动新中国继续前行。
看到邓小平的态度如此坚决,毛主席欣慰地笑了。
1978年开始,邓小平正式拉开了改革的序幕,这个改革也是多方面的。
四、伟大改革1979年的一个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画了一个圈,于是神话般地出现了座座金山。
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
此前不久,邓小平主张开辟改革开放道路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首站就是中国的南海沿岸。
他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他认为中国只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切政策也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他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开展一个工作取决于是否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决定事情要以此三项为标准,如果符合了那就要开展,如果不符合那就要谨慎,甚至杜绝。
邓小平根据此标准党中央迅速搭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局面。
邓小平是个全才,他的成就绝对不在经济改革,而在于多方位的。
邓小平提出不能就经济就经济,就发展就发展,要综合走,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猜想,为香港、澳门回归做了铺垫,可谓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培养下一代干部上,邓小平也是做了很大贡献,他提倡干部应该专业化、年轻化、革命化和知识化。
在邓小平的推荐下,新中国未来的一位经济专家冉冉升起,那就是朱镕基。
在处理外交关系时,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对国防建设上也提出了不少的转变要求。
1984年11月,邓小平召开了军委座谈会,他推出了世界大战暂时打不起来的著名论断,他认为不能在国防建设上支出太多,而是要花钱搞建设,顾名思义就是军事裁员。
邓小平说,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发展经济和发展军事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而就,有可能两个一个抓,一个都没有干好,所以不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经济。
邓小平指出,如果部队的人过多,不仅会花更多的钱到衣食住行上,还会加剧指挥、调动的困难性,不要说作战,就连组织部队、作战部署都是一个复杂的事情。
有人当时表示如果裁员,可能会削弱部队的战斗力。
邓小平笑着打了个生动的比喻,他说:虚胖子能打仗吗?运动员虽然看着很胖,但不虚,打出的拳头也硬,所以虚,打不了仗。
我们部队未来的方向应该是节省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改良装备,提高军士的综合素质,所以不能搞大水漫灌。
考虑到当时的情况,邓小平的眼光独到,当时虽然是美苏争霸时期,但两个国家都因为毁天灭地的力量不敢轻举妄动。
而且伴随着中国等爱好和平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强大,和平已经成为世界的新主题,世界发展的情况与邓公近10年前的论断高度一致,可以看出邓公长远的战略眼光。
1985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伸出了一根指头,然后郑重的说,中国政府做了决定,部队减员100万人!
中国政府主动裁军百万的决策犹如平地惊雷,震惊了世界,全球瞩目。
因为彼时苏联、美国为了所谓的世界第一搞得苦不堪言,都动了偷偷减员的想法,没想到却被我国抢先一步,这说明我国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坚决的发展态度,着实令人钦佩!
面对着一些质疑,邓小平坚定地说,经济建设是大局,一切都要服从大局,只有大局势好了,国家富裕起来了,在搞点原子弹、搞点氢弹,再搞点新装备,就会容易一些,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搞一支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最后邓小平说,不过这(裁员)是个得罪人的事情,还是由我来吧,不能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
1985年中央开始了大刀阔斧般的改革,机关单位或合或撤精简了近一半,改变了部分机构重叠、职责不清等情况,部分战士也提前退伍,让部队得以轻装上阵,保障了裁军百万顺利完成。
然而等到裁员的那一刻,无数人相拥痛哭,因为他们选择了执行命令,即使心中有万分不舍。
这些,邓小平也是有所预料到,他多次强调要妥善安置官兵的生活和工作,不能让他们受到社会的冷落,这一举动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短短两年内,在邓小平的大刀阔斧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完成了精简。
然而此次部队裁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1997年,中国决定裁50万名士兵,解除了部分的守边部队,2005年,国家再次决定裁20万名士兵。
国家裁员士兵代表着国家科学治军,科学治国的持续发展理念,更代表着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为人民谋利益的决心。
结语: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以毛主席、邓小平、朱德、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义不容辞,不论艰难困苦,他们仍然咬紧牙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些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铭记!
参考资料:《红色之声-邓小平伸出一个指头:裁军100万!》2018年11月1日;
《中国海洋大学环科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2019年10月9日;
《西安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推广第十四期/邓小平与改革开放》2020年4月24日;
《学习时报-叶剑英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2022年5月29日。
编辑:十年
责编:林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