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南楚战法(琅琊榜中南境的十万铁骑的虚实)

大军名号,以名号实,炫军力,壮军威

琅琊榜中有一处兵力,被视为BUG,因为兵种和兵力不符合于实际。那就是穆王府领辖的南境十万铁骑。

大梁并非一统王朝,国土虽大,但缺少战马。而且四境皆有外敌,驻有重兵,本身的军费就已经是巨量的开销。而骑兵更是吞金巨兽,其花销乃胜步卒十倍。南境一隅竟然有十万铁骑,这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

因此,秋山得出一个可能,这南境十万铁骑,只是号称,而非实指。

古典战争的吞金巨兽--骑兵

在古代战争的众多兵种之中,以骑兵战斗力最为强大,也最为耗钱。

琅琊榜南楚战法(琅琊榜中南境的十万铁骑的虚实)(1)

骑兵,依靠高速的冲刺,将速度转化为力量,灌注在武器上。就算是一根竹棍,在马上冲刺的带动下,也能轻易地将人的身体捅穿。何况骑兵手上的是刀,是枪,是狼牙棒。一百人的骑兵,足以打垮几千人的步兵。即使战败,在没有骑兵辅助的步兵也很难挡住骑兵撤退。

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勇将曹文诏,几千骑兵,追着几十万人的农民军打,一路尸骨。直到他派骑兵先行,自己带步兵在后,才被数万农民军包围身亡。如果他当时还是大队骑兵,也许就能冲杀出去了。

但骑兵的消耗也堪称吞金巨兽。

首先就是战马,战马要驮着骑兵,而且是身着铠甲的骑兵,既要能长途跋涉,也要能迅猛冲杀。所以战马的耐力,速度,负重力都要极高才行。因此,一般的马匹是无法承担战马所需的。像是蒙古马,哈萨克马这类马,而且还要从中精挑细选才行。而这些专门的马匹是很贵的,茶马互市,就是这样来的。而这些战马的培育,饲养,驯化,又是一大笔开支。

琅琊榜南楚战法(琅琊榜中南境的十万铁骑的虚实)(2)

一个成年男子就有百十来斤,加上几十斤重的盔甲兵器。而且长途跋涉,普通的马是无法适应的,即便是战马也难以久持。所以,战马不仅要吃草,还要吃豆饼,麦子,甚至是鸡蛋。光是马饲料的消耗,就是一笔恐怖的开支。

而且骑兵不可能光板骑马,还需要配套的装备,马鞍,马鞭,马镫等等。一套好的马镫马鞍的花费,不亚于一套盔甲。

一个骑兵的花费,比十个步兵的消耗还要大。地域性的骑兵部队的规模,基本都维持在数千,一万就到顶了。当然也有更大规模的,但基本建立在水草丰美,适合马匹生存,可以降低育马成本的地方,但是所需的装备开销,还是很难削减。

明朝的关宁铁骑,堪称明末第一雄师,无论是农民军,草原蒙古兵,后金八旗兵,都不是关宁铁骑的对手,关宁铁骑在最后是让火炮消灭的。但关宁铁骑的规模并不大,仅仅是数千骑而已。原因就是如果再多的话就供养不起了。

大梁国情

大梁确实有骑兵,但数量必定有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战马短缺。大梁本身缺乏优质战马。在《风起长林》中,在朝会上商议 梁燕修好的条件是,就曾经讨论过马政

我大梁的战马,向来育种不易,不及大渝、北燕的品种雄健,而且大部分是由关外私家马场向西经夜秦购买宛西马匹,驯养后再统一供给兵部,不仅耗资巨大,也很难多代培育。

大梁的战马,需要外购,仅此一项就耗费巨资了。战马的缺陷,大大地限制了大梁的骑兵数量。

而且大梁北境面对的强敌大渝,北燕都以骑兵见长,如果大梁在北境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是很难护卫,遑论大梁还能反击大渝,北燕,还向北扩张过。而且北境前线既然能容纳大渝的皇属铁骑施展无疑是平坦大道,这才是骑兵的天下。

此外,大梁西境有西厉,多年前,还有西夏,宁国侯谢玉就曾经率军讨伐西夏。

二十四年前,宁国侯谢玉离开他怀孕的妻子——当朝皇妹莅阳长公主出征西夏

虽然不能确定琅琊宇宙的西夏是否和现实世界的西夏重合,但大体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那就是西北地区,今天的宁夏青海甘肃一带。

西境也是骑兵的用兵之处,这种情况下如果南境还有十万骑兵,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南境并不适合骑兵纵横。

南境大约是今日的云南,贵州,广西一带,而主要的前线是云南,穆王府的王爵封号就是云南王。

南境地理和经济都是支撑不起十万骑兵的,云贵高原自不必说,山脉峡谷跌宕起伏连绵扎堆,民谚有曰:“地无三尺平”,说的就是这里的地势陡峭崎岖。就是广西,也是山谷丘陵延绵密集,素有十万大山的说法。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各个兵种也要看地势才能发挥作用。骑兵虽然很强大,但云南山高林密,河沼密布,大规模的骑兵是很难展开的,骑兵一旦被困在山谷,密林,河沼这些地方,无法放马纵横,失去了速度的优势,就是被围堵的活靶子。

战国时期,秦国锐士,赵国的胡服骑士都是天下闻名的精锐。但长平之战时,由于上党是山地,骑兵根本没办法施展,所以赵国派出的是精锐步卒,但不敌秦之锐士。换了平坦之地,秦之锐士,赵之骑士放开手打,孰胜孰负,还未可知。

南境并不适合于骑兵作战,而且经济也支撑不起十万骑兵。

中古时代的云贵两广都是山高水远的蛮荒之地,开发有限,即使是南方经济开发起来,也是苏浙一带,而非云贵两广。皇帝也不可能从国库拨出这么多银子去南境组建骑兵,毕竟其他地区的军费也是要的。

所以,从大梁的国情来说,南境组建十万铁骑是根本不符合实际的。

大军号称,铁骑为勇

琅琊榜中云南十万铁骑的说法,很有可能是号称。古代大军有号称的习惯,这种号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最常见的,就是把人数夸大。

曹操南征,曹军十几万人,就号称八十万大军,以威吓江东。

明朝土木堡战神朱祁镇出征时,大约动用了十几万人马,号称五十万大军

把人数夸大,可以壮声势,提升士气,迷惑敌人,就算不能直接吓倒敌人,能够影响对方的士气也是好的。不管信不信,说出去也唬人啊。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夸大战力,也就是把实际的兵力和最强的战力合在一起。

琅琊榜南楚战法(琅琊榜中南境的十万铁骑的虚实)(3)

云南是梁楚交战的一线区域,大梁屯兵十万,以卫边境并不奇怪,但十万大军不可能都是骑兵。毕竟云南的一应驻军,是完整的体系,步卒,弓箭,骑兵等等。如果十万大军都是骑兵,那应该远比骑兵多的步兵又该有多少呢?如果大梁光是南境就有百万强兵,那其余三境另加中央大军又该有多少?如果大梁真有这么多部队,还何须年年防备大渝,只怕大渝,北燕,西厉,南楚诸国早就归入大梁了。

所以,十万铁骑应该是一个代指,是夸耀云南十万大军战力强悍。十万是云南的总兵力,而铁骑,则是南境的强悍骑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