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1500(三千米距离是多远)

文/小林

原创散文1500(三千米距离是多远)(1)

这是一篇不连贯滴拙文 ,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近俩月的时间。个中原因没有别的,无非就是写到某个段落会有写不动的感觉,好几次泪如雨下,怎奈眼衰视力弱,弄得眼镜没法看,镜片染泪花。只得暂且放下。来来回回,起起落落……如今终于止笔完成,好想听听诸君多来几句数落!

我的母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从弟弟家搬来我家里居住。

我是春天退休的,因此正好有时间陪伴母亲。说是我家,平时人真不多。也就是我和母亲在家。妻子原单位退休后,和众多的原单位同事一起去了一家民办医院打工上班。儿子一家单独住一个小区。

每天早饭后我只要不忙,第一件事情就陪着母亲在小院里散步。我住的是一层楼。母亲的生活很有规律,在小院呆上一段时间,晒晒太阳,就回屋来抄写笔记。然后准时打开电视,先找中央新闻,再看省市县新闻。最后中央电视台倪萍老师的“等着你”是最终必看节目。

周末的时候,儿子一家会过来一起聚餐,或者是包水饺,或者是下饭店。几个月里中间有好多次节假日、家庭成员生日,都是和弟弟一家全体总成员集体去饭店欢快地庆祝一番。日复一日,母亲在我家生活的还算比较舒心!

我住的是一楼,楼前有一块40平米左右的小院。去年春天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为了能让父母在小院里喝茶休息,我投资一万余元,铺上了防水防晒防滑的塑木地板 ,还在小院周围安装了防腐实木围栏。购置了防水防晒舒适的室外用不绣钢圆椅茶几。尽力把小院弄得“高大上”,以便让两个老人心情愉悦,方便喝茶休息。我还充分发挥自己擅长养花的专长,采购了不同品种的茶花、蓬莱松、袖珍苏铁盆景、鹤望兰、细叶金山棕、绿萝、黄红安祖、球兰、琴叶榕等花卉。把小院尽力打造成花园般靓丽的休息区域。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把小院子弄妥之后,父亲的身体却不容许到小院子里散步了。去医院检查看到父亲的身体是因为脑动脉硬化造成的行动不便。每当我看到新修的小院,再看看步履维艰快速变老的父亲,我的心感觉无比痛苦。有多次难过得暗自流泪。直到半年过后,父亲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因为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殊的药物治疗,也没有可逆好转的例子。尽管用了最大努力,终于没有奇迹出现,就在我小院子修葺改造结束之际,温良恭俭和霭可亲的老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个被朋友圈认可的“好人”永远离开了这个国泰民安、风清弊绝、四海升平、鸟语花香、至善至美的美好人间。

今年是父亲去世后母亲第一次来我家这边居住。春去冬来,不知不觉中,半年的时间过去了。

这天是周五,弟弟给我打电话过来。说是母亲在我这边呆了有很长时间了,天也快冷了,还是利用周天不忙的时间接母亲回他那儿住一段日子吧。弟弟住的是一栋高层居民楼。弟弟说一是他那边光照好一些,冬季温暖一些。二是让母亲换个环境也新鲜一些。

听完弟弟的电话,我意识到冬天要来了。记得去年母亲在我这边从春天住到了快要供暖,是回到弟弟家享受的全市统一供暖的温暖福利。尽管我在电话里一再说让母亲晚点走,甚至是准备让母亲在我家过年(备注一下哦:我这句话可不是乱编,是爱人亲口和我说过了好多遍。爱人还说“如此安排下来每年妈妈都要在弟弟家过年啊!?”这言外之意就是真想留住母亲在我家这边过年。)

周天。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六点钟起床。我还是听到动静即刻翻身下床,洗漱一下赶紧做饭。

尽管在电话里和弟弟说了周天别来接母亲,但是我感觉弟弟不可能按我说的话办。弟弟一定是做好了充分准备才打电话过来的。自从弟弟的电话打过来,我心里面一直觉得就要和母亲要有一种离别的感觉。

洗漱的时候就琢磨着早饭吃什么?我记得昨天早上吃的是上海“黑夫人”牌馄饨,还给母亲加了一个儿媳通过朋友的亲戚在威海特意买来的精选的烹制熟了的大个儿速食海参。今天早上就吃奶油油菜炝锅面条吧。

整理好油菜、小葱、鲜姜备用。取了些许昨晚在门口宏盛超市买来的肉丝。点火加油,加入上述材料翻炒,提起暖瓶“哗”地一声往锅内加满开水,放入全县最有名的“金沙河集团公司”生产的优质龙须原味面条。稍煮片刻,下一步是荷包鸡蛋的环节。我选了三枚邻居送给的自家养的“七彩山鸡”蛋,又拿来三枚从超市里买来的普通鸡蛋,一起投放在锅里。

面条煮熟,按惯例先给母亲盛上一碗。我和爱人随后一人一碗。从冰箱里取出母亲爱吃的腌制海带丝,还有叔兄弟送来的武定府小菜,三人遂开始了和往常同样的早餐。

弟弟的电话给我打之前,已经和母亲也有通话和商量。不然的话母亲也不知道要提前把自己平时用的东西整理打包。

说真的,当我看见母亲的几个包裹开始,就感觉母亲真的要走了。因此从头天晚上我的心里就感到一丝丝一缕缕的分别伤感。

早餐开始地和平常一样。照例是爱人和母亲唠的话多一些。我的任务是边吃边做服务。刚开始唠嗑挺正常的,一会儿功夫,就感觉母亲说话有些许哽咽,爱人反应快点,就说“快吃饭吧妈,面条一会儿就要凉。您的胃吃凉了又要难受了!”

原创散文1500(三千米距离是多远)(2)

我的耳朵有点背了,开始没注意她娘儿俩唠的话题。直觉告诉我,母亲一定是也觉得要离别了。我抬头张望起母亲来,随后听到了母亲的话“年龄不小的了以后喝酒不要喝那么多啊!”

话没听完,我感情的闸门已经破防了。我看到母亲说话有些哽咽,爱人赶快起身拿餐巾给母亲拭泪,籍此机会,为了不让母亲难过,我立刻起身跑进了卫生间,因为此时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六十岁的“孩子”在母亲眼里还是没长大,还要让88岁的母亲嘱咐和挂念。母爱是要伴随孩子终生的。这份爱与孩子年龄多大无关。

过了一会儿,我擦掉泪水重新回到餐桌,母亲在爱人的安抚下略微平静了一些,不再太难过了。继续吃饭,在我和爱人的劝说下,母亲破例把两个鸡蛋都吃了。其实两个鸡蛋都不大,“山鸡蛋”还要小一些。尽管鸡蛋不大,平时母亲都是坚持每天早上只吃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防止胆固醇增长。其实母亲的体检报告指标都挺正常。

饭后,爱人和母亲打了招呼并保证管住我少喝酒,才恋恋不舍去上班。母亲没有和往常一样去小院散步,我知道那是因为要在屋里等我弟弟。由于母亲的笔记本和老年人保健杂志早已打包,母亲也不方便抄写笔记。因此就坐在沙发上阅读报纸。

上午10点,楼门响了几声。我赶快开门,果然是弟弟赶了过来,和弟弟一起来的还有侄女婿。两个人各开一辆车,估计是怕东西太多,两辆车容易多装一些。

母亲提醒我和弟弟,说自己是不是应该理发了?我如梦初醒,一下子想起来是应该给母亲理发了。我在的小区就有一个理发店,女理发师干了好多年了,更主要的是这个理发师说话和理发都挺有水平,母亲在这儿理了好多次,真是既方便又令人满意。

弟弟提议先把大小包裹放到车上再去理发。理发完毕就可以直接返回了。

陪着母亲理完发,搀扶母亲坐上车。

不能再留母亲了,到了母亲要走的时候了。母亲理完发显然轻松了许多。也许是感觉轻松利索的缘故,母亲的精神特别好,本来就不像88岁的年龄。让人看起来像70多岁差不多。

不能再留母亲了。母亲坐上的是侄女婿开的车,弟弟的车放上了包裹。我赶紧叮嘱弟弟一定要让母亲小心走路,千万不要有任何闪失。我没忘记前几年的一天,由于没有及时在路口搀扶母亲,母亲自己走了不远就失足跌倒造成腿骨折。幸亏一家人的无微不至全力护理照顾,母亲奇迹般地站起来,并且恢复如初。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兮。

不能再留母亲了。我不会忘记今年是父亲离世后的第二年。母亲已然从悲痛中走出来。慈祥和蔼的母亲也许是因为人多的缘故,没有再表现出即将与我分离的伤感。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不能再留母亲了。我没忘记母亲的一生是多么的艰难和不凡。母亲12岁时,外公外出求学进入黄埔军校,学业有成后,被裹挟直接去了台湾,一别四十载,生死两茫茫。外婆含辛茹苦把母亲抚养长大,母亲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母亲听从安排,南扎北居,东奔西走,送出的学生无数个班,都称颂母亲随和亲善慈悲仁爱。我从内心深感自豪并为母亲点赞。

不能再留母亲了,我必须要和母亲告别了。我在母亲的车外,问母亲该拿的东西是否拿全,叮嘱母亲要走路小心。看到母亲挺高兴的模样,我的心情又好了很多。尽管不舍,还有留恋,终究要分别啊!

不能再留母亲了。我让弟弟上车,早点回去帮母亲收拾好房间。

车子带着我的眷恋,也带着我的想念启动了。我和母亲挥手告别。直到车子走出了我的视线。

我茫然若失回到屋里。想起来一件事情。

那是半月前一个普通的日子。我无意中刷到一条抖音视频,内容是一个似我年龄般大小的步入花甲之年的男人,在一辆黑色汽车门外啜泣,原来是远在外省安徽的弟弟按约定抑或是按事前商定到哥哥家接母亲回自家居住,就在汽车即将启动的一刻,哥哥终于抑制不住和母亲难舍难分的心情,泪如泉涌,就像个孩子一样抓住汽车门把手,恋恋不舍,舍不得让母亲离开。

看到这个视频当初,我的心一下子有一个共鸣,可是只一会儿功夫因为忙其它事情,就把手机放在一边,随后就把这条视频忘记了。当时我真的觉得这个视频有点摆拍,真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事啊,太过分了吧。

时至今日,同样的事情来到我身边。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员,故事情节都是那么的如出一辙。此情此景我才真的觉得离别太伤感了。我不用发誓今后再也不会对看到的那条视频抱有怀疑和偏见。我可以郑重告诉所有看到文章的朋友,那样的视频不是摆拍,而是由感而发的真情流露!

写到这儿还真有必要说明一下,其实我和弟弟住址真不远。是同城的不同小区而已,位置是在同一条路的同一边,直线距离3.00千米。

有朋友会笑:文章写得像远隔万水千山,实际这么近啊!

三千米距离是多远?

我的回答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譬如站在我目前的角度考虑,这段距离真感觉好远好远。因为和母亲一起生活习惯了的原因,原来每天早晨听到母亲起床的声音,我也立刻下床,开始一天的生活。

如今没有母亲在一起,爱人朝6晚5去上班,总感觉自己非常孤单。母亲的房间还是一如既往的样子,只是没有了母亲的影子。客厅的沙发一角是母亲休息看电视的位置,两个月的时间没人坐了,我仍然感觉母亲还在那里。只可惜不是现实,是一种幻觉和心愿。

三千米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我也没法计算。疫情当前我已经和母亲有半月没见面,祈祷疫情的阴霾早点消散,那样我可以天天去见母亲。到那时,我会说三千米距离真不远!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