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心得(高中音乐课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优秀高考音乐教学论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学习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心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习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心得(高中音乐课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心得

优秀高考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民族音乐是华夏传人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论文分析高中民族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功能;对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民族音乐是华夏传人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突显出了无穷的魅力。在中华民族宏伟的历史进程中,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教育部、中宣部等国家行政部门就都曾多次明确提出要求,敦促高中师生进一步完善民族音乐教学,力保这一工作成为高中音乐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高中民族音乐教育的功能分析

民族音乐文化像一条历史长河,一直在滔滔不绝地流淌传播。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向青少年学生传授民族音乐文化知识,通过民族音乐的熏陶,弘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和正确认识中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观念。

(一)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1]民族音乐往往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民俗习惯、美学观点和价值观等,有着直接和间接联系。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学习、.欣赏各种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吸收接受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达到强化民族意识的目的。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加强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有代表性的古乐名曲和现代的优秀民歌。例如:《阳光三叠》《满江红》《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采取听唱听议的方法,先让学生初步欣赏,再指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及表达主题的艺术特点,然后再让学生听,最后让学生讨论、,分析、理解。这样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欣赏课教学,使学生不但喜欢民族音乐,而且能加深理解民族音乐,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素质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源源流长,这些都可以在民族音乐中找到他们的缩影。不言而喻,民族音乐教育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生动而有效的途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可见民族音乐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民族责任感,其价值不仅仅是提高人的音乐素质,而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大力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科学的认识祖国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例如《二泉映月》,这首经典民族音乐已凝练上升为民族感情的一个象征、一个标志,特别动人心魄。同学可以通过对该音乐的欣赏,通过老师的介绍该作品的演绎,让学生了解作者经过几十年颠沛流离的生命颠簸,经过千百次的锤练加工。可谓是字字玑珠,声声血泪。另外,教师还向同学们介绍阿炳是个富有正义感、心底善良的人,以他的身份地位竟在抗日战争期间,在街头自编抗日小曲宣传爱国,是多么难能可贵。在解放战争期间编唱时事新闻,揭露朝政腐败,这证明了他爱憎分明,关心社会。这种种爱、恨、喜、恶、怨、愁、希望经过不断熔练提升,最后达到了音乐的情感高度,这样在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作为普及音乐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从美学的角度讲,我国民族音乐主要讲究横向方面的旋律美,着意于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音乐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重视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以音乐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欢乐,陶冶心灵。

例如《春江花月夜》,学生通过《春江花月夜》精美的情景描绘,可以使同学们感悟到作者面对“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深沉的感叹。它既赞美了祖国大好山河的秀丽景色,又流露出诗人那一丝淡淡的伤感。作品达到了观照宇宙、风物与人生这样一个哲学高度,达到了人情与风情、生命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合二为一的审美化境。在音乐的熏陶下,同学们可以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愉悦。音乐审美教育,讲究的是韵味风格。我国各民族的音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2]:新疆音乐活泼欢快,舞蹈节奏性强;蒙族音乐高亢悠扬,节奏宽广。在人的整体素质教育中,审美观的培养对于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下一代正确的民族音乐审美观的有效途径。

二、高中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著名音乐教育理论家曹理说:“国民音乐教育(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摇篮。”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有很多著名音乐教育家都主张儿童学习音乐与学习语言一样,应当用本民族的母语歌唱,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要求。

(一)树立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

在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忽视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这其实是一种教学理念的错我。因此,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就必须树立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据音乐学科教育学权威专家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在教育观念的背景下展开的。不同的思想支配不同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无一例外都是以现代的音乐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基础形成的。[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反映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加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这两个音乐课程标准都是站在高度的民族性和广泛的世界性立场上,从文化视野和审美观念上对民族音乐加以认定,这是我们一定要悉心领会,切实把握的。

(二)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感受民族音乐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和改正错误,师生双方平等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形成一个音乐学习的共同体。例如,我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主动与学生协商学习的民族音乐的作品,通过共同的选择,我播放了春节晚会中由张宏光作曲、周艳红演唱的通俗歌曲《又见茉莉花》,无论是歌词、旋律,还是在演唱上都散发着时代气息。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由张也演唱的东北民歌《茉莉花》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具有热情、豪爽、直率、诚的风格特点。民歌联唱录像,由八只眼改编并演唱的《茉莉花》在歌曲结构上很有创意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台湾民歌《蜗牛与黄鹂鸟》等,由于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大大的提升,学生都十分喜爱,随着明快而有动感的节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些同学哼起了自己熟悉的旋律,那么自然。

(三)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展现民族音乐作品

单一途径展现民族音乐作品对于学生积极性有一定的限制。因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通过多种途径来展现民族音乐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时通过情感体验使学生理解乐曲。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渠道。比如柳琴协奏曲《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描写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塔吉克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如何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我鼓励学生用身体去触摸音乐,当浓郁的新疆音乐响起时,鼓励学生模仿新疆舞的动作去感受音乐;当乐曲出现响亮厚实的顿弓,快速灵活的跳弓以及铿锵有力的切分音时,让学生自编一些热烈奔放的舞蹈,或模仿着弹奏冬不拉、击手鼓和萨巴依的动作,或高呼跳跃……,用身体去体验音乐的情感,去理解音乐。又如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它展现的是古战场上军营如林、旌旗蔽空、战鼓隆隆、铁骑驰骋的壮阔画面。为了更好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视觉联想的手段,促使他们理解感受作品,剪辑了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两军相战的场面,在这种情景中画面音乐同时出现,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4]。

同时,音乐教师可以积极开设民族音乐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应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学生听起来感到既轻松又有收获,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与有线电视则定期播放经典民族音乐和地方民间音乐的原生态作品,或以之为蓝本改编创作的新作品,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本地域民间音乐的面貌及特点,帮助他们汲取饱含泥土气息的民间音乐的营养,还可以起到消除疲劳、焕发精神的功效,使学生能够自然地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四)实现多元的评价模式

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使民族音乐教学成果得以巩固,需要积极探索、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的环节[5]。评价要坚持知识和能力相结合,歌曲和器乐曲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竞赛和音乐联欢会相结合。例如在考试时,播放一段欣赏过的民族音乐作品主题,让学生视奏、视唱后写出作品的名称、作曲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的主要特点,乐曲中运用了哪些民族乐器等,并要求学生就这首民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这样既考查学生对民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对民乐作品的理解能力,还可引导学生从欣赏走向传承。在评价项目中可以考虑增加表演内容,开展“民族音乐会”,学生如能在音乐会上进行民歌的演唱,戏曲的演唱,民族乐器的演奏等表演,都能得到加分,从而多渠道的进行评价。

以民族音乐的赏析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令学生陶醉,使学生乐在其中。高中民族音乐的教学应本着以主观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民族音乐的美,领悟民族音乐的妙,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受民族音乐的魂,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