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襄王朱瞻墡陵墓(无嗣的悲哀和尘封的墓室)
前言:湖北省钟祥市,在今日之中国,不过是由荆门市代管的一座县级市。但在历史上钟祥市的别名郊郢,是楚国的陪都。换句话说,钟祥可以称得上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此后此地或名郢县,或名郢州,至元代改为安陆府,明朝初年又改为安陆州。大名鼎鼎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从此地北上,接过了大明王朝的皇位。朱厚熜登基后将安陆州升格为承天府,和京师北京所在的顺天府、陪都南京所在的应天府同级。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设立钟祥县作为承天府的治所,取"祥瑞钟聚"之意。
说起来明世宗确实是一个天选之子,因为在他之前安陆州曾经生活过两位大明亲王,可惜却无一生的出儿子。致使封国废除,最终便宜了第三位分封于此的兴王一脉。而这一切,都要从安陆的第一位明代亲王郢靖王朱栋说起。
钟祥明显陵
生母是否殉葬?朱栋,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5月17日,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生母为惠妃刘氏。在朱元璋的后宫,除了如马皇后、成穆孙贵妃等少数人以外,其他妃嫔不过是皇帝用来绵延子嗣的工具人而已。
比如朱栋的生母刘氏,原来的位份仅仅是个美人。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年仅4岁的朱栋被册为郢(音yǐng)王。结合我们上文所提到的钟祥市历史名称沿革,郢王日后的封国,显然就在安陆。而刘氏则因诞育皇子有功,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被册为惠妃。
朱元璋在册文中大言不惭地写道:"妃嫔之立,所以资内助,广后嗣也。"说明在他心里,这就是后妃存在的最大意义。老朱在临终之前操心的事情很多,除了担心燕王谋反,还要防止后妃干政,干脆一股脑把后宫妃子全部殉葬。对于明初的殉葬恶习,《明史》做了这样的记载: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一》
太祖去世,妃嫔殉葬
如此看来,郢王生母刘惠妃也应该在太祖驾崩后一同殉葬。但是在《兴都志》之中,笔者却发现其中似乎另有隐情。《兴都志》虽说是一本地方志,但却不是一本普通的地方志。这本书是嘉靖皇帝上台后为了抬高自己出身地的身份而特意下令修纂的,它的几位作者中:顾璘是明孝宗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王恪是嘉靖五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反过来说,《兴都志》的内容肯定比普通野史要靠谱很多。在里面,我们发现了一条事关郢王生母的记载:
郢王天性贤孝,尝念母皇惠妃刘氏久违侍养,奏取母兄散骑舍人刘敬至府,给赐田地,暇日率长史以下亲诣其第,赐宴命儒臣赋诗,王自序其端。—《兴都志卷七》
郢王在就藩安陆之后,因思念生母,派人把舅舅刘敬接来自己封国孝顺侍奉。从原文的字面意思理解,似乎刘惠妃在郢王就藩之后依然在世。郢王在永乐六年之国,此时距离朱元璋去世已经整整十年。但是若是刘惠妃在世,郢王又何必把舅舅接来安陆呢?此事史料未明,也只能存疑。
王妃确实殉葬!朱栋封王后不久,朱元璋就设立安陆中护卫,作为郢王府护卫官军。郢王府位于安陆州城西北隅,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由锦衣卫指挥刘贵、郎中曹贵等督工修建。但是在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新皇帝朱允炆削藩的步子迈得太大,最终逼反了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
当时北平、山东、辽东等地烽烟四起,朱棣麾下的燕军和朝廷大军连年激战,不但造成了大量明军士兵的伤亡,也对各地的民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这种形势下,朱允炆一来不放心让郢王这样的亲王到封国去就藩,二来亲王就藩所需要的巨大花费也让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靖难战争打了三年,郢王就在南京待了三年坐观成败。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这场血腥的皇族内战终于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而打着恢复洪武旧制旗号起兵的朱棣,在称帝之后对宗室们确实不错。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一月,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之女郭氏被册为郢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五月,永乐皇帝又下旨免安陆中护卫军屯田三年。八月,郢王朱栋正式之国安陆。
朱允炆剧照
郢王就藩之后,曾经于永乐九年年底的时候来南京朝觐。但朱栋出生时,朱元璋已经61岁。虽说老当益壮,但毕竟年纪大了,基因质量有所下降。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11月1日,郢王朱栋去世,年仅27岁。讣报传到北京之后,朱棣大为伤心,特地"辍朝15日",赐谥曰靖。对于郢王在封国的表现,《明太宗实录》给出的评价是"谨礼法,端重简静,国中晏然。"
然而如果说朱栋的生母刘惠妃是否殉葬需要打一个问号的话,郢王的王妃郭氏可以肯定是殉葬了。永乐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在安顿好郢靖王的丧事并确定自己并没有怀上遗腹子之后,郭王妃自杀殉葬。《明史》记录了王妃死前和宫人之间令人肝肠寸断的对话:
王薨逾月,妃恸哭曰:"未亡人无子,尚谁恃?"引镜写容付宫人,曰:"俟诸女长,令识母。"遂自经。—《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从王妃死前忍着骨肉分离的哀伤画下自己的容貌,希望三个女儿长大成人之后还能知道母亲长啥样来看,郭氏一定是舍不得孩子的。可她没有为郢王生下儿子,等待她的只有一条死路,哪怕她是勋贵之女,哪怕她还有三个女儿需要照顾。笔者不相信她是甘心殉葬,郭氏的死,只可能是被逼自尽。
郢王的女儿们朱栋和郭氏之间共生了四个女儿(其中一女早夭),故而郢王去世后郢国虽然被除封,他的三个女儿和其他宫眷得以仍然生活在安陆王府之中。
但是到了宣德四年,当时的皇帝是郢靖王的侄孙宣宗朱瞻基,他为了自己几个兄弟就藩时的王府绞尽了脑汁,没有男主人的郢王府自然是最好的利用对象。宣德四年二月,宣宗下旨让郢靖王的女儿及宫眷移居南京旧内。八月,宣宗的弟弟梁王朱瞻垍乘黄船自北京沿运河南下直抵南京,随即由长江入汉江抵达安陆。而郢靖王的家眷则搭乘原船前往南京。世事变迁,人走茶凉,即使在皇家也是一样。《明实录》在记录此事时,还大大地奉承了宣宗的"亲亲之仁"。从辈分上算,郢靖王的三个女儿是宣宗的堂姑母,不知她们心中是否会同意史书上的说法。
先是,上谓侍臣曰:"郢靖王无嗣,其宫眷尚留安陆,国中无主。朕欲移寘南京旧内,庶供给皆便。于义何如?"侍臣对曰:"此陛下亲亲之仁,处置当矣。"遂有是命。—《明宣宗实录卷五十一》
郢王诸女迁回南京之后,王府护卫也被顺便革除。其安陆中护卫官军被调往广西桂林中、右二卫,王府仪卫司典仗、校尉则调回行在锦衣卫办事。安陆只留下内官使及奉祠各一人及校尉五十人,专供郢靖王岁时之祀。
南京明皇宫东华门遗址
至于郢王的三个女儿,在南京皇宫内也没住多久。第二年宣德五年,明宣宗指示守备南京的襄城伯李隆为三人修葺第宅准备出嫁,但却特地要求"但取坚完,勿事华侈。"当年八月,郢靖王封光化郡主,配安陆卫指挥王崇的叔父王雄。次女封谷城郡主,配湖广都指挥佥事鲁曾之子鲁信。第三女封南漳郡主,配京山县民周韵。
当初朱栋死后,四哥朱棣下令将王府的财产收藏起来,美其名曰等郡主长大后再给。结果等到成婚之时,宣宗和他祖父一样无赖,任凭郡主多方催讨,就是不给。到了明宣宗的孙子明宪宗成化五年的时候,南漳郡主上奏朝廷,再次讨要当年被皇帝扣留的财产。
主上言臣父郢王及母妃薨时,臣年甚幼。太宗皇帝有旨郢王余赀恐为外人所侵,命有司取而藏之,待郡主长成给与。是时遣内官至府,籍记金银器物,进入寄留内帑。宣德间蒙选仪宾周赣成婚,后累章上请,未蒙给与。乞命典藏者检韵给赐,庶得养老以终余年。—《明宪宗实录卷六十七》
宪宗大感尴尬,进了"内帑(即皇帝小金库)"的财产,还有吐出来的可能么?最终皇帝也只能向他祖父学习耍赖,以"内帑寄物久难稽"的理由,只给了南漳郡主官库银百两就将此事匆匆了结。
此后三位郡主相继离世,朝廷对她们后代少数的照顾是什么呢?光化郡主的儿子王达、谷城郡主的儿子鲁琬、南漳郡主的儿子周境和周堈被允许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仅此而已。
郢靖王身后事郢靖王墓位于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皇城湾西,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封土底径42米,高12米,墓碑尚存。其墓周围原有高五米、厚一米、周长一千余米的围墙,其墓域建筑主要有享殿7间,东西厢10间,神厨5间,宰牲房3间,鼓楼1座,碑亭1座,棂星门3间,券门3间,红墙周围127丈,内官住宅1所。1937年,郢靖王墓遭到侵华日军破坏,地面建筑损毁殆尽。
由于郢靖王墓多次遭到盗墓贼的光顾,2005年12月初,湖北省文物局决定对其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封土堆呈椭圆形,高8米,东西长46米,南北宽35米,周长120米,地宫为砖室结构。当时发现在其墓室存放有八件珍贵的瓷器,其中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更是价值连城,据说光保费就高达五亿元人民币。
而郢靖王墓东西耳室中6名年轻女子的遗骸,反过来证明郭王妃之死,必然是被逼殉葬。
郢靖王墓出土文物: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结语:郢靖王虽然寿命不永,可是对其墓室的考古证明了明初人殉的残酷性。而他的继任者梁王朱瞻垍在安陆十二年,也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二王留下的香火田地先是由在封国襄阳的襄王府代管,弘治七年明宪宗第四子兴王就藩安陆后,又全归兴王府所有。
最终明世宗这位第一位在安陆出生并长大成人的兴王世子,最终袭封兴王,进而继承大统,成就了明朝历史的一段传奇。而安陆王府的故事,到此也告一段落。
郢王虽然有贤王的称号,但正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几个女儿才被后世的皇帝随意处置。和他同年出生的弟弟伊王虽然在封国内胡作非为,甚至差点被废除爵位。但人家硬是凭着一个儿子,生生地就能将伊王府的香火流传下去。这说明在古代有没有儿子,真的是太重要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