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1)

2019年10月22日,京剧大师、绝世名旦梅兰芳诞辰12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特邀剧目,京剧《梅兰芳·蓄须记》于荔枝大剧院上演,别有一番意义。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2)

自10岁登台,梅兰芳便将人生托付给了戏:《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眉尖若蹙眼若秋水,令世界如痴如醉。抗战时期,他蓄须明志,不为敌伪演出;1945年抗战胜利,他才重返舞台,并且在艺术上更进一层。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3)

绝世名伶,柔情亦傲骨。祖籍江苏泰州的梅兰芳,是整个戏曲梨园界引以为傲的人物。为重点打造这张文化名片,泰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江苏省演艺集团共同出品了京剧《梅兰芳·蓄须记》,该剧由梅先生1956年返乡祭祖切入,回忆了京剧宗师面对侵略者,凛然不屈,蓄须明志,展现民族气节的抗争事迹。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4)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5)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6)

“明明如月溯流光,歌裁罗带舞作裳。一夜春风归燕子,千门万户看梅郎。”随着一声悠扬的京腔响起,梅兰芳缓缓步出舞台,一句“回家”激起台下观众如雷般的掌声。简洁大方的舞台,富丽纷繁的灯光,明暗变换间,舞台上的人物仿佛一帧帧定格于历史长河中的剪影,将观众的视线和心境牢牢吸引在剧情当中。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7)

梅兰芳和儿子梅葆玖回乡祭祖时的深情跪拜,身为旦角的梅兰芳在绝迹舞台期间也无法容忍面颊长出胡渣的剃须之举,在被邀约为日本人登台演出时梅兰芳用一出《抗金兵》表达罢演的决心……无数片段将梅先生对故土的眷恋、对艺术的坚守以及内心的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8)

新晋梅花奖得主傅希如饰演的梅兰芳,扮相潇洒,身段飘逸,唱腔清亮高亢,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风采。张智博、张婷、张少良、万鹏飞、董晶、韩露、彭天宝、李乐、陈丹娜、范维娜、韩沛东、张巍等主演,唱念做表精湛成熟,做戏细腻可观,彰显省京大团风范。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9)

台上倾情演绎,台下专注入戏。当晚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们唱做俱佳的精湛表演俘获了全场观众,每幕间隙掌声不绝,叫好声更是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剧目尾声,面对日本人的逼迫,梅兰芳先生选择蓄须罢演的一段,更是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舞台上,蓄须的梅先生站在漫天飞雪中,不畏日军强权的傲骨风范极具感染力,沉浸其中的观众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绵绵不息。演员集体谢幕,大家纷纷涌向台前,拍照欢呼,久久不愿离去。“梅兰芳不愧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师,他为我国京剧国粹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同时他爱国爱民,蓄须罢演表现出很高的民族气节,真的令我非常感动。”戏迷王悦激动地说。京剧票友时明表示,该剧唱腔传统,剧情紧凑,为观众还原了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这一段故事,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都非常棒。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10)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很好地表现了梅先生坚守中华审美传统、坚持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特质,超过了以前曾有的京剧版本。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主任、著名评论家李春喜先生则用“就像喝了两杯56度蓝瓶二锅头一样”来比喻看戏后的享受之感。他他称赞演员们能在京剧规范的程式化基础之上,很好地表达现代人物的性格情感,节奏把控、张弛程度都游刃有余,着整个剧组的表演十分走心、特别舒服。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11)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唱选段(小艺看戏京剧梅兰芳)(12)

据了解,为了使京剧《梅兰芳·蓄须记》能以最好的状态展现大师风采,剧组全体人员都开启了高能模式:建组之初,从主演到配角,凡是剧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哪怕只有一两句台词,演员们都写了一份人物小传,用以揣摩塑造角色;73岁的导演徐春兰进组第一天就摔伤了腿,三个多月坐着轮椅导戏,一天也没有缺席;主演傅希如为了演梅兰芳推掉了十几部戏,经常深夜穿梭于沪宁线上……江苏省京剧院院长骆朗表示,省京排演《梅兰芳·蓄须记》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责任,希望能以一部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优秀剧目,向大师致敬。接下来京剧《梅兰芳·蓄须记》还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打磨、精雕细琢,开启全国巡演。 记者 高利平 摄影 赵亚玲 视频 王悦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