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捻度对织物光泽的影响(浅析纱线捻向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织物性能包括实用性和装饰性两个方面,也就是织物的使用性能和风格特征。在设计、分析织物时,必须兼顾织物的这两重属性,而织物的这两重性质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和影响的。本文拟从纱线的捻向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作一粗浅分析。
01
捻向的概念
加捻是短纤维纺纱的必要条件,单纱中的纤维或股线中的单纱在加捻后,捻回的方向由下而上、自右至左的叫S捻;自下而上、自左至右的叫Z捻。捻向不同,纤维在纱条中的走向不同,对光线的反射方向也不同。
02
经纬纱捻向配合与织物手感和厚度的关系
织物中经纬纱捻向的配合有四种,即Z捻经纱与Z捻纬纱、S捻经纱与S捻纬纱的同捻向配合,Z捻经纱与S捻纬纱、S捻经纱与Z捻纬纱的异捻向配合。经纬纱用异捻向配合时,如图1(a)为Z捻经纱和S捻纬纱配合。织物表面所呈现的纤维斜向一致,则对光线的反射方向也一致,因而织物的光泽好。而经纬纱交织的接触处纤维相互交叉,见图中虚线所示,因此经纬纱间的缠合性差,组织点就显得大而突出,纹路清晰,织物手感丰厚松软。在印染过程中,吸色较好,染色均匀;
经纬纱用同捻向配合时,那么情况相反。如图1(b),经纬纱均为Z捻纱配合。织物表面所呈现的纤维斜向相互垂直,织物对光线呈散射效应,织物光泽柔和。而经纬纱相交处,纤维斜向一致。见图中虚线,因此经纬纱能相互密接,甚至嵌合,织物显得紧密,结构稳定,手感坚实硬挺,厚度比异捻向配合的要薄。
03
捻向与织物纹路的关系
浮在织物表面上的纱段(交织点及其附近)在光线照射下,在一定的区域上能看到纤维表面上的反光。这些纤维上的反光部分,有规律地排列成一条狭长而略带椭圆形的区域,称为“反光带”,见图2。其中阴影部分为反光带。对S捻纱,纤维斜向为右下向左上(左斜),而反光带的斜向则为左下向右上(右斜);对Z捻纱,纤维斜向为右斜,而反光带的斜向则为左斜。由此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由纤维反光构成的反光带的倾斜方向与纱线捻向构成的纤维斜向相交叉(即光带倾斜方向与纤维斜向相反)。
由于各类品种的组织结构不同,要求的织物布面风格、外观性能亦各不相同,因而在经纬纱交织中,捻向的配合,捻向的选择也是不尽相同。
平纹织物 由于经纬呈现在织物表面的浮点数相同,经纬纱同时起效应。
对于中平布、细平布织物,要求布面平整光洁,均匀丰满,手感柔软,经纬纱用异捻向配合较好一般经纱S捻、纬纱Z捻;有时为了获得特殊的外观效应,经纬纱用同捻向配合,并配以强捻纱,会使织物布孔清楚,手感挺爽,如巴厘纱;利用反光效应的不同 ,采用不同捻向的经纱相间排列和同一捻向的纬纱交识,形成隐条效应,如经纱2S、2Z相间与S捻纬纱交织形成隐条薄花呢;经纱和纬纱均采用2S、2Z相间排列的方式可以形成隐格效应,如中长仿毛织物。
斜纹织物 是具有组织点连续而构成的料纹纹路,要求织物外观斜纹纹路清晰。因此设计时经纬纱用同捻向时织物对光线呈散射效应,经、纬组织点效应明显。
由于斜纹织物经密大于纬密,呈经面效应,纹路清晰与否和经纱捻向有直接关系,利用反光带效应的分析可知:如果使斜纹方向与“反光带”斜向一致,则“反光带”连成一线,斜纹纹路就显得醒目而清晰,如3(a)所示。而“反光带”的斜向与纤维的斜纹是相交叉的,所以Z捻纱用左斜纹,如果反之,如图3(b)所示,Z捻纱用右斜纹。那么反光带就不能连成一线,相邻两根经纱浮长线上的反光带之间为无反光区所阻隔,斜纹纹路就模糊不清。因此斜纹组织若经纱为S捻,则应设计成右斜纹;若经纱为Z捻,则应设计成左斜纹。
缎纹织物 表面几乎全为浮长线所覆盖,但由于单个组织点存在,浮长线之间仍具有一定斜纹倾向。
有经面和纬面两种,经面缎纹经纱起效应。纬面缎纹纬纱起效应。对于织物表面要求有显斜纹和不显斜纹之分,直贡要求显斜纹,贡子清楚、突出,则经纱捻向与织纹方向应相反,横贡、羽绸及一般丝织缎纹,则要求织物表面匀整,光泽好,不显斜纹,则纬纱捻向应与织纹方向相一致。
04
结语
织物性能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仅从捻向这一个方面对各种不同的织物进行分析,对织物品种设计作为参考时应同时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捻度的大小,纱线的粗细等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织物外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