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日期习俗和来历(七夕节的由来-你可能不知道的七夕节知识)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所填之《鹊桥仙》一词,是描写七夕以及牛郎织女故事的佳作。一改往日牛郎织女故事中不舍、凄凉的意境,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现代,七夕节已成逐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但在古代的时候,七夕节可谓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那么,大家知道七夕节的由来吗,为什么又会选在农历七月初七呢?

一、节日起源-自然天象崇拜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形成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的例子。牛郎星(牵牛星)所在的“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而“织女”由3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西岸,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七夕节的日期习俗和来历(七夕节的由来-你可能不知道的七夕节知识)(1)

牛郎织女星位置

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分星”),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史记·天宫书》记载:“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牵牛、婺女(wù nǚ,星宿名,即女宿。又名须女,织女。)”最初的含义是吴越之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

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设定七月七日是佢(佢,qú,第三人称代词,意思是“他、她、它”。在多种方言粤语、闽北语、客家语、赣语、吴语等中均有使用)的诞辰。随后逐渐形成了以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等为主题,靓女们的专属节日。

其实这也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在闽、浙、粤地区,相比北方地区,七夕节在古代乃至现代更受重视的原因。

二、为什么是七月初七呢?

七夕节定为农历七月初七是有一定原因的。

1、“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时间和数字的崇拜有关。

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其中,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另外,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以“七曜”来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火曜日即星期二、水曜日即星期三等等)。《汉书·天文志》记载:“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可见,七曜与牛郎和织女星关系密切。

补充一个冷知识,算盘,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那么算盘每列有多少珠呢?没错,也是七个,上二、下五。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七夕节的日期习俗和来历(七夕节的由来-你可能不知道的七夕节知识)(2)

上二下五,循环往复

2、”七七"是女性生命周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男子成长以8岁为一个周期,女子成长以7岁为一个周期。例如女子7岁肾气盛,开始换牙齿头发变长。女孩发育一般比男孩子早,也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女性的节日,选在七月初七再合适不过。

至于现代将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如果喜欢的话,不妨点个赞。如有其它想法,也可在评论区留言,能回答的我尽量都会回答。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