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美丽洲公园内,前身是1994年开馆的良渚文化博物馆。2008年9月29日,良渚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专题博物馆——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17年8月,以良渚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为基础,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进行改造升级。2018年6月,这里重新对外开放,为大家献上一场以“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为主题的展览。

2019年11月28日上午,在单位的安排下,我跟同事们一起,前往良渚博物院,参观了一个多小时。这里的基本陈列分为三个展厅,包括“水乡泽国”“文明圣地”和“玉魂国魄”三个部分,全面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2)

1、水乡泽国

民国二十五年(1936),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1938年,他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遗址初步报告》;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3)

良渚文化是环钱塘江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距今5300—4000年。经过几代考古学者的共同努力,建立起环太湖流域文化发展序列: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4)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器壁比较薄,多素面磨光,少数有精细的刻划纹和镂孔。其中,圈足器和三足器盛行,包括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5)

当时,这里是一大片沼泽平原,水网密布,气候温润。山上的野果,水生的植物,恣意生长的水稻,都是人们的食物。村落周围的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包括鱼、鳖、龟、蟹、蚬、螺蛳、蛤蜊、河蚌等。

良渚时期,农业生产率有很大提高,出土大量精致的农用石器,包括三角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锛等器物。除此之外,鹿类和野猪是人们狩猎的主要对象,留下的大量骨骼被用来制作发簪或渔叉等。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6)

三角犁形器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7)

动物骨骼

农业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以制陶业、玉石业、木工业为代表的专门手工业者。劳动分工的复杂化,分化出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成为良渚文明形成的重要前提之一。

这里摆放着一件头盖骨容器,出土于余杭区的卞家山遗址。将成年人头的顶骨切割下来,前后两端各钻1—3个小孔,可以穿绳系成提梁作为容器使用。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平等,开始出现严重的压迫和矛盾。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8)

头盖骨容器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9)

竹席残片

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良渚文化时期,有没有文字呢?在良渚遗址出土的一些陶器和玉器上,已经出现不少单个或成组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被学者们称为“原始文字”。

在第一展厅的结尾处,有一件珍贵的刻纹陶罐,肩部和腹部刻着十二个神秘的符号。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曾经将陶罐上的符号释读为:朱旗践石,网虎石封,记录了一次人们捕虎的事件。但是,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没有定论。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0)

刻纹陶片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1)

刻纹陶罐

2、文明圣地

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历程,逐渐显示出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2007年底,考古学家宣布发现良渚古城墙,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为三重向心式结构。它与中国后世都城的“宫城、皇城、郭城”结构体系类似,体现了社会等级的秩序建设,凸显了权力中心的象征意义,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城市规划的典范。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2)

良渚古城模型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3)

城墙、城门、城河

宫殿区在中心位置,面积约30万平方米,拥有复杂的建筑基址;内城在宫殿区外侧,四周有一圈城墙环绕,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长约1900米,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分布着王陵区、作坊区、居民区等。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包括山前长堤、平原堤坝、谷口高坝,由11条人工坝体、天然山体和溢洪道构成。经过粗略计算,整个水利系统形成了一个面积约12.4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量超过6000万立方米,水利系统影响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4)

居住遗址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5)

码头遗址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6)

外围水利系统

3、玉魂国魄

良渚文化玉器不仅是神灵崇拜的载体,也是世俗生活的反映。当时,玉器的使用已经形成明显的等级差异。以神徽作为共同信仰的神灵,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具有“政教合一”的特征。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丰富,包括璧、琮、璜、瑗、玦、环、镯、钺、带钩、纺轮、匕、勺、耘田器、三叉形器、锥形器、柱形器、半圆形器、月牙形器、圆牌、圆饰、冠状器、钺冠饰、钺端饰、杖端饰、端饰、柄形器、弹形器、条形饰、半瓣形饰、管、珠、坠、串饰、人、蛙、鸟、鱼、龟、蝉、镶嵌片等40余种。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7)

玉琮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8)

玉钺

良渚博物院良渚(参观良渚博物院)(19)

玉璧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的第37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良渚古城是国内发现同时代最大的城址,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距今5300~4300年,可以称为“良渚时代”,乃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