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官兵救助藏羚羊(守护高原精灵藏羚)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省是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高原物种基因库”,各类高原珍稀野生动物频现,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青海可可西里是藏羚的故乡,这片平均海拔4600米的高原大地,有着230多种野生动物和202种野生植物,使这里成为世界上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原生物基因库。
这里保存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完整生命周期的栖息地和各个自然过程的生动景象。每年夏天,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三大保护区的数万只藏羚,沿着一条条生命通道,向可可西里腹地的太阳湖和卓乃湖附近集结产崽,藏羚夏季产崽大迁徙被称为地球上最为壮观的三种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副站长 龙周才加
可可西里腹地,满是沼泽、泥潭,经常遇到恶劣天气,最难的还是食物油料补给的紧缺。可这些,都没有难倒我和战友们,每一次的巡山,我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圆满完成了藏羚产崽地的巡护任务。
我要牢记的嘱托,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可可西里,保护好藏羚。每次巡山,我都希望看到这里的藏羚自由欢快地迁徙产羔,期待我们的队员安全归来,在我心里,可可西里永远是那么美丽,我要用青春守护好她。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巡山队员 才仁多杰
冬天的可可西里温度降到零下40摄氏度,刚刚下过雪的道路非常泥泞,原定十天的巡护计划被迫延长,面临物资不足的问题,我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巡山任务。这是我在可可西里第一次巡山的经历,尽管长期在野外工作,前行的道路泥泞艰辛,但我们保护藏羚的决心丝毫不会动摇。
困难面前,我会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可可西里的保护事业走上新台阶,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保护好藏羚,这是我加入可可西里巡山队伍的初衷。我要牢记的嘱托,坚守好可可西里。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巡山队员 司德加
每年巡山路上,遇到迷路的小藏羚,我都会把它抱在怀里,带到帐篷里,带到索南达杰保护站,遇上大风大雪天气,用衣服为它们保暖,用身体为它们遮风挡雨……这是巡山路上最艰难也是最难忘的经历。
救护藏羚,我们没有退缩过,我们愿用生命守护生命,坚守这片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巡山队员 旦正文青
从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翻越数百公里的高山河谷,寻找合适的产崽地;小藏羚出生几十分钟后,带着它练习走路,跑步;几个小时后,带着小藏羚觅食……可可西里巡护路上,每年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这让我觉得“可可西里是我们的家,藏羚是我们的孩子,我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藏羚,保护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可可西里的动植物,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
藏羚迁徙护航队员 罗松多杰
一只狐狸高高跳起钻进雪堆寻找猎物;一只小藏羚欢快地跑到母羊身边,甩动尾巴大口吸吮乳汁;一只艾鼬从岩壁间的缝隙中露出脑袋,好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些都是我成为藏羚迁徙护航队员后拍到的精彩画面。
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组织成立藏羚迁徙护航队之际,我和40多名牧民报名,在夏秋季节为藏羚迁徙护航。迁徙路上,藏羚排成一支支长队,从山这头往那头走,我悄悄跟在后面,给它们拍视频,和它们合影,一连几十天下来,我拍到了精彩的画面。我相信,尊重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高原精灵藏羚。
藏羚迁徙护航队员 卓玛加
穿深绿色管护服,佩戴着红袖标,怀揣巡护日志,背着照相机,我开始了一天的巡护。
我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多秀村的牧民,我的家也在藏羚迁徙的重要通道上。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组织成立藏羚迁徙护航队时,我毫不犹豫申请参加为期29天的护航行动。
29天的护航途中,我和同事行程数百公里,将待产的藏羚顺利送入可可西里……在外人看来,藏羚迁徙护航辛苦、枯燥,可我觉得这样的工作是值得的,因为,保护好家乡的草原和野生动植物是我的责任。
可可西里志愿者 迟雪
救助金雕、藏原羚、小藏羚……2017年的秋天,为期半个月的志愿服务即将结束之际,我决定继续留在可可西里,再做半个月志愿服务。那些天,尽管皮肤晒得黝黑,走路气喘吁吁,可让我放不下的,还是可可西里巡山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从卓乃湖救助的7只藏羚幼崽,还有从其他保护站送来被救助的金雕和藏原羚。
回忆这些发生在5年前的事,我依旧怀念在可可西里的经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可可西里,关注发生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环保故事,了解那些发生在平凡岗位上坚守、执着、担当的故事,而我作为志愿者,有幸在可可西里感受这一切,我很自豪。
藏羚迁徙护航队员 白玛
从2018年开始,我和村里人一起,护送藏羚从通天河畔前往可可西里产崽,夏季、秋季,每年两次,从来没有中断过。这几年,我们在迁徙护航途中看到,藏羚的种群数量增加了,可可西里的野牦牛、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也能经常看到。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成立以后,大学毕业的我成为生态管护员。近几年,随着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需要,我又被聘为生态教师。今后我和同事会把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故事讲给全县学生听、讲给当地牧民生态管护员听。
青藏线大车司机 何刚业
在青藏公路开大卡车整整30年,我每年都会驾车从西藏、新疆、四川等地到青海格尔木,路过可可西里,车窗外除了一眼看不到边的大草原,还会经常看到藏羚等野生动物。
2017年11月,唐古拉山下大雪,我和妻子被堵在了青藏线上,被困的那些天里,看藏羚在公路两侧觅食、嬉戏,成为我们俩等待救援中唯一的乐趣。从那以后,我觉得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应该从自身做起,这是我在可可西里的最大收获。
藏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开车路过青藏线,看到藏羚路过时,我都会主动停车,让它们先通过。青藏线上的大车司机经常说,高原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所以,他们也会跟家里人讲,自己曾经给数百只藏羚让路,也曾给一两只藏羚让路的故事。
青海日报社记者 张多钧
2020年5月11日至6月20日,我们采访报道组一行3人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那时,可可西里依旧雪覆冰封,我们连续采访42天,行程近2万公里,采访150多人,记下笔记约50万字。
从索南达杰保护站到五道梁,这段45公里的青藏线是每年藏羚迁徙的主要通道,尤其是五道梁。整整一周的时间,采访报道组每天从青藏公路上来来回回好几趟,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数从路边望见的藏羚,站在很远的地方给它们拍照。
42天的采访中,《青海日报》记者捕捉了许许多多藏羚艰辛跋涉的鲜活故事,持续报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的守护之旅。他们的守护让我感动,我们所采访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正是青海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美画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