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有用无用的辩证思想(庄子以无心)

庄子:人生顺应自然,懂得心安便是道。

庄子有用无用的辩证思想(庄子以无心)(1)

《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无所谓仁爱,没有区别心,没有把万物当做刍狗,圣人无所谓仁爱,没有把百姓当做刍狗。

刍狗是稻草扎成的狗,天地祭祀供奉之物,用得到的时候就把刍狗奉为上等之物,用不到的时候,就贬低为可践踏之物,这在无形中就背离了道的根本。

而道对于万物,却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圣人也不会对百姓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就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道理。

道不以自己的仁义之心将万物区别对待,一切都能顺应事物本身的规律而存在,去除的是自己的主观心,这便是道的智慧。

道内心空无一物,能够包容一切,做到心胸坦荡,容纳百川,道像一个大风箱一般,融汇万千事物,不以主观去定论天下,不以机心狡诈处事,这就是一种道心,这也是修道的最好的方式。

很多人想让自己的心如道一般清明,但是却因为总是刻意接近,多了机心与狡诈,结果背道而驰。

庄子有用无用的辩证思想(庄子以无心)(2)

道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而清明的状态,所有的刻意求道只会让自己更远离道,而顺应自然才是逐渐接近到和奉行道的根本。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 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 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黄帝在赤水北边游览,登上昆仑山之后,就向南方眺望,谁知道返回的时候遗失了玄珠。

黄帝让知寻找,知没有找到,让离朱寻找,离朱没有找到,又让喫诟去寻找,喫诟没有找到,于是让象罔去寻找,象罔找到了玄珠。

庄子有用无用的辩证思想(庄子以无心)(3)

黄帝说:“奇怪呀,只有象罔才能找到玄珠吗?

庄子以玄珠作比喻,巧妙设计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来讲述人接近道的途径。

其中有四个人物:知、离朱、喫诟、象罔,知、离朱、喫诟三个人代表的是智慧,眼力好,善于拾取,而象罔则代表着浑浑噩噩,没有智力,没有眼力,没有机巧,但是唯独象罔却找到了“天道”。

全篇使用比喻的方式,将“寻道”哲理形象化,讲述的就是去除机心,一切淳朴,顺应自然便可以得道的智慧和道理。

何为机心?

就是一个人主观的“有为”,在世俗之间,人以自己主观分别心去对待万物,以自己的机巧和自以为是的智慧去揣测万物,妄图主导万物,但是这样的行为却背道而驰,人生带来祸患,让人生越来越糟。

庄子有用无用的辩证思想(庄子以无心)(4)

当一个人行使机心的时候,便远离了天然,远离了初始的快乐,最重要的是,早已远离了“无心求道”的根本。

将寻道之心的智慧,引申到自己红尘生活的时候,我们能得到更多。

就如同在生活中,一个人去刻意求心安,求幸福的时候,却会远离幸福本身,心反而更加嘈杂,就好像有的人每天计较“生活的意义在哪里?”,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太刻意了。

而换一种心态,淡然一些,顺应自然,无论外物降临在自己生命中什么样的状态,都能欣然接受,而不计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能秉承一种乐观豁达去接受,这便是道心最高的一种境界,这也是生活最好的一种姿态。

所以,以“无心求道”的意境精华就在这里,了却自己的心迹,让自己的心怀揣“象罔”的境界,才能找到人生的“玄珠”。

庄子有用无用的辩证思想(庄子以无心)(5)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