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在哪三打白骨精(不需要知道悟空在哪里)

漫长的暑假,是孩子们丰富课外阅读、开拓视野的大好时机。不少学校还专门布置了暑假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不过,《文汇报》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遇到了一些烦心事:小学生读《西游记》,要回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初中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需要“将保尔·柯察金每一年的经历,整理成一张时间表”;高中生读《百年孤独》,则被要求“将其与《变形记》作比较,分析其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孙悟空在哪三打白骨精(不需要知道悟空在哪里)(1)

看过《西游记》的人不少,但真要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别说是小学生,很多成年人也不清楚。这恐怕不怪人们阅读时不细心,而是问题本身太过刁钻。同样,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普通读者有必要花费精力做人物年表吗?《百年孤独》叙事十分复杂,人物名字很长,阅读难度较大,高中生能读下来已实属不易,至于结合《变形记》归纳分析“魔幻现实主义”,这已经算是大学文学专业的问题,远远超过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作业,既不符合普通读者的需求,也有悖教育的基本规律。

目前,“整本书阅读”正从理念倡导走向语文教育实践。这直接反映在语文教师的课程设计上,是对学生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有机调整,更是语文教育的理念革新。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整本书阅读”被频频提及,此外,还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延伸课程,涵盖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辨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来阅读,想法很好,但在作业要求和阅读评价上,必须根据孩子的阅读基础,培养其阅读兴趣。像“孙悟空在哪座山打的白骨精”这种问题,只是冷僻的知识点,缺乏应有的问题意识,也无法和孩子的社会观察、人生思考形成关联。即便孩子对西天取经的故事有所感悟,也很难被这样干瘪无趣的问题吸引。列主人公事迹年表的方式,恐怕也对孩子读懂名著帮助不大。

“整本书阅读”不仅是让学生“阅读完整本书”,还要在增加学生课内外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克服学生碎片化与肤浅化的阅读问题。教师要当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通过精读鉴赏、主题讨论等课堂教学授之以渔,并改变布置任务、检查作业的评价导向,多设置合理的阅读“指示牌”,带领学生进入经典世界,感受文字之美。

针对“整本书阅读”,新版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过:“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事实正是如此,从我的阅读经历来看,如果老师找不到帮学生叩开阅读之门的“方法论”,不妨和家长、孩子一同看看那本颇有名气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需要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的问题,在书中都有涉及。其实,“整本书阅读”不只是让孩子读,而是教师、家长都应加入读书的队伍,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撰文/白毅鹏

编辑/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