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时间序列分析(评论数量反弹)

恪守“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是否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月1日,最高检发布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从数据来看,出现了未成年人涉嫌严重暴力犯罪占比下降、毒品犯罪占比下降、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数量下降、重新犯罪率下降等让人欣喜的消息,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令人堪忧之处。其中,最让人揪心的则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出现反弹,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犯罪的时间序列分析(评论数量反弹)(1)

↑ 图据新京报。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今未成年人信息来源大增,不良信息充斥等外部因素,又有未成年人身体早熟加快同时辨认控制能力较弱等内在因素。还包括受疫情影响,2021较2020年出现了反弹等偶发因素。此外,数据的变化与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力度增强亦存在关联。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拉美陷阱”,又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大意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出现的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的现象。实际上,就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而言,无论是拉美国家,还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出现了与我们当前面临的同样问题。这个概念,既是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背景,也可以作为问题的注脚。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的问题称为“未成年人犯罪陷阱”。

数据令人揪心,让人警惕,也催人警醒。如何才能避免跌入“未成年人犯罪陷阱”,这是一个考验治理的问题。而问题的答案无疑落在“如何治”和“如何防”两个方面。

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就像生了病的小树苗。首先,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如果是自身原因,那就要从树苗本身下功夫;如果是外界因素,就要及时杀虫,净化土壤、空气和水源。其次要分门别类,精准治疗。有的只是缺水,及时浇灌滋润就可以了;有的感染了病毒,就要施药杀毒;有的树干都长歪了,那就要矫治整形了;还有的为了防止反复感染、交叉传染,就要隔离治疗、住院治疗。最后是增强内生动力,促进回归正常生活。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治疗手段,最后的目的都是让“小树”拥有自我生长的能力,让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相比“治疗”,“预防”更重要。未成年人就像一粒粒种子,他们在萌芽生长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外界的影响。幼苗干枯、营养不良,就好比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从父母那里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幼苗出现病变,则像一个未成年人在社会环境中接触到了不良信息,又缺乏足够的辨认控制能力……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各个主体切实肩负起自身的责任,营造出有利于“生长”的环境,提高未成年人自身“免疫”能力,别无他法。

主体一多,也可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责任分散效应。只有各司其责、人人尽责、失职问责,才能做到责无旁贷。如何尽职履责?恪守“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是否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遵循。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靕山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青少年犯罪的时间序列分析(评论数量反弹)(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