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大明燕王朱棣的靖难大军终于抵达应天(南京)城下,金川门守将李景隆、谷王朱橞匆忙开门投降,执政不过4年时间的建文帝朱允炆最终焚宫失踪,朱棣就此登基继位,是为“明太宗”,后更为“明成祖”。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1)

泱泱华夏5000余年,朱棣绝对是史上最传奇的藩王,没有之一。无论是“七国之乱”,还是“八王之乱”,甚至是“安史之乱”,还真没有哪一个藩王能真得推翻中央王朝,特别是唐朝之后,中央王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藩王除了受到各方面的监视,封国、府兵、财赋都不足以单独挑战皇帝权威,有不少祸乱才发生就被迅速镇压,但是朱棣为什么能起兵成功?

建文帝没有监视他吗?

监视了。

建文帝没有收缴兵权吗?

收缴了。

既然建文帝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什么朱棣还是逃过抓捕,并最终起兵成功了呢?

这就不得不说说靖难之役背后的“谍战”。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2)

一、尾大不掉的藩王

朱元璋,明太祖高皇帝,草根出身的他能登上帝位,背后的付出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这种出身的皇帝往往最担心的就是别人来抢他的皇位,如同“寇可往,吾亦可往”,既然草根朱元璋能当皇帝,为什么别人不行?没有“正统性”就是朱家最大的先天劣势。

因此,朱元璋设计的大明帝国必须是“家族企业”,朱家必须持有绝对多的“股份”,这样任何外姓世家才不能觊觎皇位。

怎么才能让老朱家“一家独大”呢?

朱元璋的解决方案便是“杀功臣”、“设藩王”。

前者是避免新皇帝威望不足反被大臣架空,后者则是为了在权臣已经架空皇帝后,由藩王“清君侧”。所以朱元璋又恢复了“藩王”掌兵的制度,这种制度在晋朝尤为严重,思路与晋武帝司马炎基本类似。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3)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在这种制度下,朱元璋大封子嗣为王,前后共封了25个藩王,24个都是他的亲儿子。这些藩王中,秦、晋、燕、宁、代、谷、辽7位藩王都在北方,构成了大明帝国的东北防线,每个藩王辖下三个护卫军,每个护卫军从3000-1.9万不等,其中燕王朱棣、宁王朱权都是“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主,而且宁王的“朵颜三卫”是混合了蒙古人的超级野战军,对朝廷的威胁不可谓不大。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晚年竟然有意扩大燕王权力,《明太祖实录》中就记载了一段朱元璋对左军都督杨文的训诫:

“朕子燕王在北平,北平中国之门户,今以尔为总兵往北平参赞,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选拣精锐马步军士随,燕王往开平堤备一切号令皆出自王尔奉而行之,大小官军悉听节制,慎毋贰心而有疑志也!”

意思是晚年的朱元璋把节制谷、宁二王护卫军的权力也给了朱棣,这么一来,朱棣岂不是成了北方集团军总司令,可调动的兵马已经超过了10万人?难怪建文帝最不放心的藩王就是朱棣。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4)

二、削藩前的周密部署

明太祖朱元璋一驾崩,建文帝的削藩行动便开始了。

  • 1、禁止诸王奔丧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建文帝首先抬出太祖遗诏,说是朱元璋不准各大藩王进京,以此阻断了藩王聚首哭丧的可能。这么害怕藩王聚在一起,为什么?这恐怕是建文帝内心的不自信在作怪,一是担心藩王在应天闹出事情,二是害怕他们在新政未推行前结成“攻守同盟”,这似乎也表明了新皇帝对藩王的不信任,更表明新皇帝要拿藩王开刀。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5)

  • 2、先除羽翼,杀鸡儆猴

按照齐泰、黄子澄的削藩谋划,建文帝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铲除了威胁不大、兵权不重的普通藩王,其目的就是把可能帮助朱棣的藩王先收拾掉。

公元1398年,建文帝以周王朱橚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为由,废周王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次年,湘王朱柏举家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被软禁,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 3、“战略”包围北平

在拿下几个小藩王的同时,建文帝已经开始部署对燕王的“包围网”。

公元1398年,建文帝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什么是布政使、都指挥使?前者类似于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后者是军队的地方司令员。如此一来,建文帝就等于架空了朱棣,把持了北平的军政大权。另外,建文帝还不放心,又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王献率兵屯住开平、临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兵于彰德、顺德,等于是拿走了朱棣的亲军,而且中央军就驻扎在北平不远,随时可以杀来。如此部署可谓万全。

三、暗中较量的“间谍”

从建文帝的部署来看,除掉藩王是他最终的目的,不论是先拿下小王,还是部署北平包围网,建文帝的真正目标是燕王朱棣,为什么一定是朱棣,而不是宁王、谷王、辽王等人呢?笔者认为除了朱元璋临终时让燕王节制宁、谷等王护卫这一原因外,建文帝留在燕王府中的间谍才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 1、王府中的一号“间谍”

建文元年,燕王府长史葛诚入京奏事。所谓“长史”,即是王府中的首席秘书长,总管王府事务,也负责规范藩王言行,可以理解成王府的大管家,是朱棣的重要幕僚。葛诚之所以要入京奏事,主要是朱棣让他代表自己向新皇帝表明忠心,结果他不仅没有让建文帝对朱棣安心,反而把府中不该说的全数透露了,等于把朱棣扒了个精光,相信朱棣不满建文帝的真实情感也因此暴露,坚定了新皇帝削藩的决心。

回到北平后,葛诚并未如实汇报面圣的经过,反而有所隐瞒,两相比较,基本可以确定葛诚忠于建文帝,而不是自己的直接上司燕王,而他的主要任务便是留在府中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为削藩做准备。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6)

  • 2、燕王军中的“小细作”

《明史》:“夏六月,燕山百户倪谅告变,逮官校于谅、周铎等伏诛。下诏让王,并遣中官逮王府傣,王遂称疾笃。”

根据《明史》记载,就在葛诚入京奏事后不久,燕军百户倪谅便秘告朱棣麾下大将于谅等人谋反,建文帝部署在北平的包围网立即行动,当即诛杀了于谅等人,同时下诏书责备朱棣,吓得朱棣只好装病以博取建文帝的同情。很明显,这一事件里起关键作用的是这个百户倪谅,他又是谁?

百户,类似于军中的百夫长,明代的百户为正六品,统兵120人,这种级别的将领恐怕连中层将领都算不上,谋反这样的大事他是如何得知的?

至于说于谅等人,他们无一不是燕王部属,单独谋反肯定是没有这个胆量的,再加上谋反一案并未牵出主谋燕王,可见倪谅的交给建文帝的“情报”还不够分量,还不足以证明燕王有谋反的举动。但此事却把燕王吓得“病了”,所以很可能是建文帝用自己埋在军中的小细作“敲打”了一下燕王,为之后准备的削藩行动做铺垫。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7)

  • 3、建文阵营里的“间谍”

燕王朱棣装病发疯后,朝廷肯定是不相信的,所以张昺、谢贵立即上门查看究竟。朱棣为了让两人相信,故意在盛夏之日用火炉烤火,还一边大呼:“好冷!”如此诡异的一幕让两人几乎相信燕王是真的疯了。然而,就在朱棣的表演差点荣获“最佳影帝”时,作为燕王府头号间谍的葛诚却暗中告诉张昺、谢贵:“燕王根本就没有病,你们千万不要放松警惕啊!”

这下朱棣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建文帝已经知道朱棣没有病,抓捕朱棣的命令随即被送至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张信处。如果这一命令没有被朱棣探知,燕王的命运必定和湘王无异,然而朱棣却事先在府中埋伏了800兵士,待张昺、谢贵进入燕王府时,突然反杀二人,并迅速挖出了埋在府中多年的“间谍”长史葛诚、指挥卢振,然后在同一天攻克北平九门,宣布起兵。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8)

燕王朱棣是如何得知建文帝密令的?

这便是建文阵营里最大的“间谍”送出的情报,此人就是另一个北平都指挥使,张信。

张信本来是建文帝派来制约朱棣的,而且一早就得到了铲除燕王的密旨,然而当建文帝真的发出抓捕燕王的命令后,张信反而急得“三造王府”,但都没能进去,这家伙一急忙,竟然“乃乘妇人车径至门”,这才得以把情报送给朱棣。

为什么作为高级北平地方司令员的张信宁可投奔朱棣,也不按建文帝的密令行事?

《明通鉴》:“初,张信之至燕也,与昺等同受密旨,忧惧不知所出。以告母,母大惊曰:“吾闻燕都有王气,王当为天子。汝慎勿妄举,取赤族祸也”

意思是张信的母亲觉得朱棣能成为帝王,要儿子坚决拥护朱棣,这显然有些可笑,一个老妇人如何看出朱棣能成为帝王的,难道他是女版“姚广孝”?恐怕这是为张信背叛找的“借口”,因为古代非常推崇“孝”,既然是母亲要儿子这么做的,那张信就情有可原了。

事实上,张信一到北平就投奔了朱棣,他告诉朱棣的情报不止是建文帝的密令,连隐藏在王府的“间谍”葛诚也因此暴露,为什么葛诚此时才暴露?这很可能是因为之前张信也不知道葛诚是建文帝的“间谍”,直到他告诉张昺、谢贵燕王根本没病时,张信才发现葛诚的真实身份,所以朱棣才能精准打击,直接把葛诚拉出来斩首。

不过,张信的情报只是“建文帝要动手了”,至于“什么时候动手”、“怎么动手”两大关键问题,张信恐怕也没掌握。这时候起关键作用的另一个“间谍”登场了,此人是布政使张昺的属下,李有直。

《明通鉴》:会昺等部署卫卒及屯田军士,布列城中,一面飞章奏闻。布政司吏李有直窃其草,献之府中,燕王亟呼护卫张玉、朱能等率壮士八百人入卫。

李有直在张昺准备部署军队进入北平城时,偷到了张昺的给建文帝的密奏草稿,里面正是抓捕朱棣的细节,于是他连忙前往燕王府中,把整个计划都告诉了朱棣,朱棣这才知道了张昺、谢贵的全部计划,也知道了两人的目的是抓捕他,而不是杀了他,朱棣便制定了应对的策略,调800壮士埋伏在王府中,待张昺等人进入时,一举捕杀。

公元1399年7月,燕王朱棣终于得以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精心部署的包围网完全破裂。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9)

综上,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成功发动靖难之役,除了他本人运筹帷幄、忍辱负重外,成功的情报工作才是关键。建文帝怎么都不会想到,即便他收了朱棣的兵权,让自己人当布政使和都指挥使,还策反了燕王长史,依然不能铲除朱棣,因为朱棣得到了张信、李有直的重要“情报”,不仅把隐藏在王府里的头号间谍葛诚挖了出来,还弄清楚了抓捕行动的全部计划。有了料敌于先的情报,朱棣只用800壮士就粉碎建文帝的削藩,还控制了北平城。

所以说,情报工作真的是不能轻视啊!

本文是小威一家之言,如有不对之处,还请探讨指正!

靖难之役朱棣打过什么仗(靖难之役里的谍战)(10)

#看《山河月明》学了哪些历史知识#

#山河月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