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成都社区发展治理(光熙门北里北社区)

访谈主题: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微治理”实践访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民生周刊成都社区发展治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民生周刊成都社区发展治理(光熙门北里北社区)

民生周刊成都社区发展治理

访谈主题: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微治理”实践访谈

访谈时间:2022年7月19日

访谈地点:社区书记办公室

受访人: 张红霞书记

访谈目的:搜集社区“微治理”建设的资料,进一步研究香河园街道各社区社区“微治理”建设的做法。

访谈记录

王:王宏强 张:张红霞

王:请您谈谈社区本社区基本概况?

张: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共有14栋居民楼,实有居民1900户,社会单位30多家,主要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老旧小区,所以居民的构成大部分是老年人。14栋楼里有产权单位的,还有纯商品房的,产权单位众多,小区治理上比较麻烦。比如有一栋楼是最难治理的,这个楼一共才21层,但是有26个产权单位。社区在治理当中最大的难题是要对接六家物业公司,压力很大。假如说某物业公司在这个小区里,他只有一栋楼、两栋楼的话,他不可能派人在这留守驻留,投入就少了,当物业公司不留人,遇到一些紧急问题的时候,居民打电话,他们再从别处赶来,就会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损失就会变大,所以形成居民找不到物业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找社区,社区要承接很多跟物业协调方面的工作。

王:请您介绍一下社区治理情况?

张:一个是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提出12318的管理模式,一个楼配上七个和谐促进员,基本上每个和谐促进员负责三层左右,及时动态化的掌握和反馈居民信息,第一时间跟楼长沟通,再到包楼居干,然后汇总到社区,第一时间掌握民情;其次就是从单元格管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14栋楼划分为六个党支部,平均每个支部的党员在50人左右,形成支部建在网格上,更多的发挥党员的作用,引领居民的舆论导向,和每个楼建立“指尖议事厅”相结合,让大家通过微信群来反映自己的诉求,社区能够随时随地的倾听百姓的第一时间去跟居民对接,14栋楼成立了13个“指尖议事厅”,基本上居民100%入群,尤其这两年的疫情,为了让大家的问题快速解决,社区的工作变成了7乘24,随时随地回复居民的信息,物业、自来水、燃气、热力、警务站等相关职能部门也加入进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王:您认为本社区目前社区治理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难题?

张:第一,物业公司和产权单位众多形成物业管理太分散,社区跟物业协调配合度问题,物业公司是产权单位指定的,物业管理这块在社区治理上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社区这六家物业公司差别非常大,管理上参差不齐,比如外交部的二号楼24小时有人值守,管的挺好,居民有什么事物管员第一时间就上手,跟居民也熟,服务也到位;再如天岳恒物业就经常见不到人,居民有诉求找不着物业的时候,就会找社区,但是找到社区,社区解决不了他的问题,这个事情不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

第二,老旧小区停车位缺乏,想建立体停车位没有这个条件,高层户数多,面积小,形成车位严重的不足。

王:谈谈你对2022年街道计划从打造“六微”社区治理模式入手建设精致香河园的工作布置的认识?

张:从街道来说六微社区治理有引导,但是各个社区可能有各社区的特色,从光熙门北里北社区治理模式来说就是精细化治理和“指尖议事厅”居民议事方面,各社区可以根据街道制定的总体方案,上报各社区的项目。

王:本社区目前社区“微治理”(可以从楼院、单元格治理角度谈)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张:主要依托“指尖议事厅”加党建单元格的管理模式。

王:目前社区有多少社区社会组织(包括文体活动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等)?目前发挥作用如何?

张:目前社区社会组织比较多,有六大委员会下设的24支文体队伍,基本上都是由居民自发形成,比如说品味书香、诗歌朗诵社等等,这几年由于疫情,只有个别队伍可以通过线上来活动,录制视频举办社区线上春晚。疫情以前,社区各个队伍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说作为居委会的一个助手,在协调居民关系、日常的一些杂事上面发挥一些作用;另外在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块也能起到很好的一个带动作用。下一步社区将使用党建服务群众经费改造乐龄之家项目、银发无忧志愿者团队。所以社区微治理方面就是居民有呼声、有诉求,社区有行动。

王:本社区有哪些“微治理”的经验?

张:第一,精细化治理模式,针对居民的关注焦点和呼声,针对居民的小事,社区采取针对于每一个楼情况进行有序的治理。

第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老中青志愿者队伍整合在一起,成立老党员志愿者突击队,利用微信群、双报告党员、老党员、楼长、居干宣传引导。

王:下一步社区在微治理方面有哪些规划?

张:一是从楼院“微环境”上打造“三季花开,四季常青”,但是由于资金问题可能通过今年和明年两年来打造,一共是按六个单元格来规划,正好六个支部来认领,参与楼院绿化治理,每个支部有每个支部的特色和口号。

二是从楼院“微安全”方面利用“指尖议事厅”,搭建电动车充电车棚,后续给充电车棚增加摄像头、灭火器等,定期会进行废旧自行车、电动车兑换,物业定期做一下清理和检修维修,保证大家充电效果。

访谈结果

本次调研活动对光熙门北里北社区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走访和资料搜集,后期调研组成员会整理资料、网络沟通、再次调研、形成报告等总结上述社区“微治理”经验,撰写成案例,为进一步研究香河园街道社区“微治理”建设的做法提供支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