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森蚺吃蟒蛇(哈尔滨发现4米长上百斤巨蟒)
近日,哈尔滨双井村一鱼塘内,三、四千斤鱼离奇失踪。抽干水后发现塘内既没有鳄雀鳝,又没有黑鱼、鲶鱼等大型肉食性鱼。鱼塘内的三、四千斤鱼,究竟去哪儿了呢?
哈尔滨双井村村民郭太丰在村外承包了一口鱼塘,并于今年朝塘内投放了三、四千斤鱼。投放完鱼后,他每隔十天左右,便会到鱼塘巡查一番,看看鱼的长势如何。
然而,就在近日,他和平常一样巡查鱼塘时,发现鱼塘里的鱼好像越来越少了,水面上根本看不到大鱼翻花。
难道鱼被人偷走了,还是出现了什么意外?
为了弄清鱼塘里的鱼为什么越来越少,塘内到底还有多少鱼,郭太丰决定抽干鱼塘看个究竟。
不出郭太丰的意料,鱼塘的水快被抽干的时候,塘内的淤泥中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鲫鱼等小杂鱼,三、四千斤大鱼竟然离奇失踪了!
看到自己养的鱼不见了,郭太丰起初怀疑是被人偷走了。不过鱼塘边并没有捕过鱼的痕迹,自己下到塘中的虾笼子也没有变化位置,鱼塘内被人下网偷捕的可能性不大。
不是被人偷走了,难道是被鳄雀鳝、黑鱼、鲶鱼类的大型肉食性鱼类吃光了?
为什么郭太丰怀疑鱼是被鳄雀鳝、黑鱼类的大型肉食性鱼吃光了呢?
原来水抽得还剩一米多的时候,他看到鱼塘的远处,有一个一米多长的身影在水中游动。当时郭太丰并没有太在意,认为那可能是个十多斤重的大黑鱼。
不过在他把鱼塘彻底抽干后,除了没看到大鱼,也没有发现这些大个体的肉食性鱼类。
不是被人偷捕了,也不是被大个体肉食性鱼类吃光了,这三、四千斤大鱼到底去哪儿了?坐在鱼塘边的郭太丰百思不得其解!
正当他和朋友分析鱼失踪的原因时,忽然听到塘坝的草丛中,传来一阵“沙沙”的响声,并伴随着草叶的晃动。
难道有动物躲在草丛里面,就是它偷偷地把鱼吃光了?郭太丰赶紧朝草晃动的地方跑去。
当郭太丰跑到跟前,眼前的一幕让他倒吸一口凉气——一条4米左右,重达上百斤的蟒蛇,正顺着草丛缓缓爬行。
觉察到有东西靠近自己,爬行中的蟒蛇迅速地掉转身体,并且昂起蛇头、张大嘴巴,做出防御性攻击的样子。
看到草丛中有蟒蛇,郭太丰朝朋友喊了一声,并迅速地抓住蛇头,打算把它从草丛里拉出来。
然而,蟒蛇的个体实在太大,郭太丰刚刚拉起半米多,蟒蛇便朝他的身上缠来!惊慌之下,他连忙高声向朋友求助。在朋友的帮助下,大蟒蛇被他们制服。
后经初步鉴定,这条大蟒蛇是一条红尾蚺,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属外来物种,原产地主要在中美洲、南美洲。
红尾蚺又名红尾蟒,无毒,是蛇亚目,蚺科,蚺属的一种蚺蛇,体长一般在2至3米,体重10至15公斤,少数人工饲养的红尾蟒,可以长到4米左右,体重超过100斤。
和其他毒蛇的捕食方式不同,红尾蚺捕食时主要靠伏击。等到猎物靠近时,它们会迅速地用身体缠住对方,并用力对其绞杀,直到猎物窒息而亡。个体较大的红尾蚺,绞杀力可以超过10万帕,相当于上千斤的重量,压在人的胸口上!
幼蛇或个体较小时,它们主要攀爬到低矮的树木上,依靠捕食鸟类等小动物为生。等到个体较大时,便会由树上改为地面行动为主,除了捕食个体较小的动物,还会捕食虎猫、猴子等个体较大的哺乳动物,甚至一些大型蜥蜴,也在它们的捕食范围。
另外,红尾蚺虽然主要生活在美洲的热带地区,但是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适应多种生态环境,由热带雨林到干燥的地区,均能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行动较活跃。
虽然我国没有红尾蚺的分布,但是由于它们的性格温驯,且人工培育的颜色多样化,目前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宠物蛇,在我国也有一些人喂养。
比如:2020年8月份,杭州朝晖消防救援站,在下城区朝晖港航大厦旁的公厕附近,抓到两条一米多长的红尾蚺。
比如:2021年,北京朝阳区八里庄附近的某小区内,有人把自己的卧室改造成“热带雨林”,并饲养了7条红尾蚺。后来此人因涉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朝阳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至于郭太丰的鱼塘内为什么会出现红尾蚺,应该是被当宠物喂养的过程中,意外逃跑或被主人故意放生的。
由于这条红尾蚺的个体巨大,回归野外后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便选择了郭太丰的鱼塘,“定居”在鱼塘附近以捕食塘中的大鱼为生。而郭太丰鱼塘中的三、四千斤大鱼,应该也是被它吃光的。
看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问:“红尾蚺明明是热带蚺蛇类,为什么能在9月哈尔滨的野外,依靠捕食鱼塘的鱼生存下去,并且捕食量还如此惊人呢?”
这可能就和它很强的多环境适应能力有关吧,甚至在野外的生存过程中,已经适应了当地的低温环境。
如此看来,这条红尾蚺如果不被发现,它在野外的存在,还是对当地居民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它捕食人类的几率很小,但是被它吓到或因它受伤的几率还是不小的!这也是为什么总是提醒,不要盲目乱放生的原因之一。
这条长约4米重量达到上百斤的红尾蚺,如果不是因为偷吃鱼太多,被人们意外发现,它长期生活在野外,并且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大家可以猜想一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