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悦学唱徐伯涛沈仁伟等沪剧(培养沪剧下一代)

11月7日至9日,上海沪剧院青年传承版沪剧《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沪剧折子戏专场》在天蟾逸夫舞台轮番上演。复排导演舒悦说,“三天演完,我会给沪剧院2013级青年演员开一个总结会,还是要讲戏,而不是庆功。”

“演员一生在寻路、赶路、领路、让路,而我到了领路期。王盘声老师在台上唱15分钟,戏迷听得津津有味,绝对不会离座,但是让青年演员一个人唱15分钟,他们还没有这样的功力。”作为《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复排导演,舒悦动足脑筋,在整理、挖掘、传承的基础上,保留两部沪剧经典唱段、唱腔、念白,并结合当下审美品位,对部分唱段进行重新编排。他根据年轻演员嗓音特点,将“娘舅赋”由赋子板改为三角板,演唱出来更具沪剧韵味。《陆雅臣卖娘子》“叹五更”加入文派、解派、邵派、王派、春派的流派唱腔,观众听来颇为过瘾。在舞台换景间隙,剧目尝试加入沉浸式舞台的演绎形式,实现台上台下近距离互动,让观众耳目一新。

舒悦学唱徐伯涛沈仁伟等沪剧(培养沪剧下一代)(1)

台前为演唱与表演细节、呈现形式操心,幕后,舒悦同样要求青年演员精益求精,“我把《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故事背景、角色性格一一讲给他们听。他们站到台上,心里不仅有唱腔、台词,还有完整的角色形象。这些形象会伴随他们的舞台生涯慢慢成熟,化为对沪剧传统的敬畏。”

舒悦学唱徐伯涛沈仁伟等沪剧(培养沪剧下一代)(2)

2018年,2013级青年演员从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沪剧班毕业,进入上海沪剧院,舒悦从那时起与这群年轻人有了高频交流。4年来,青年演员身上发生了明显蜕变,“刚毕业时,我演戏停留于模仿阶段,现在不断登台,我会多问自己几次,角色心理活动是什么?”“老师在节奏、唱腔上教了很多小技巧,当我把这些技巧运用在表演和演唱中,觉得比以前更流畅、舒服。”“老师要求我们多交流,让我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更自然。”

舒悦笑言,自己的教学从讲故事开始,“讲沪剧前辈历史给他们听。”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演出时,二十岁出头的舒悦负责拉琴,“宾馆前台的钟标着伦敦时间、巴黎时间、纽约时间、北京时间,杨老师会问我为什么没有上海时间?”谈笑风生间,“陌生”的大师一下子变得像自家长辈。舒悦还给青年演员讲王盘声的故事,“王盘声老师92岁高龄,已经用上了鼻饲,还在琢磨沪剧唱腔,艺无止境。”

舒悦学唱徐伯涛沈仁伟等沪剧(培养沪剧下一代)(3)

舒悦对沪剧院2013级青年演员寄予厚望,“26人流派纷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为他们量身定制角色。”他对年轻人说,“不要来混饭吃,你们在舞台上出息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从排练到演出,后台始终贯穿紧张、严肃的气氛。“每天讲很多次但还是没有记住的地方,在台上犯错,我会骂人;做得好,观众有掌声,我会激动得哭。”

舒悦学唱徐伯涛沈仁伟等沪剧(培养沪剧下一代)(4)

除了指导2013级青年演员,舒悦还担任新创沪剧大戏《陈毅在上海》唱腔设计。他从人物的情感出发,在保留沪剧王派唱腔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京剧、越剧、锡剧的流派元素,展现出陈毅市长的澎湃豪情。《陈毅在上海》首轮演出后,“望浦江”“梅岭三章”等唱段已经在沪剧爱好者中传唱。舒悦表示,《陈毅在上海》凝聚上海沪剧院主创团队的集体智慧,首轮演出,主创团队在每场演出后都会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

他透露,《陈毅在上海》巡演版在宛平剧院演出后将再加三段唱,让全剧入耳入心,这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如果这个戏以前没有演过,想加唱简单得多,现在演了好几场,戏迷已经有了印象,如何锦上添花,需要反复考量。”他没有因此退缩,“徐玉兰老师曾经告诉我,当年创作《红楼梦》,本来到‘宝玉哭灵’就结束了,主创团队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又有了‘问紫鹃’。还是那句话,艺无止境,只要上台演,就需要继续打磨。”

舒悦学唱徐伯涛沈仁伟等沪剧(培养沪剧下一代)(5)

从沪剧演员到滑稽戏演员,现在又倾力培养沪剧下一代,舒悦觉得,两者相辅相成,“沪剧的现实主义风格,滑稽戏的接地气,互融互通,它们都是上海的地方戏,我有责任让这两种上海的声音更响亮。”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来源:作者:诸葛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