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不来过夜半全诗(何人不起故园情)

最是冬至情深处,点点炊烟绕故园,每一次,那一首《北国之春》的旋律响起,每一年,寒风吹过脸颊,乡愁飘然而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何人不起故园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有约不来过夜半全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有约不来过夜半全诗(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约不来过夜半全诗

最是冬至情深处,点点炊烟绕故园,每一次,那一首《北国之春》的旋律响起,每一年,寒风吹过脸颊,乡愁飘然而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何人不起故园情?

虽说“年深他境尤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工作,结婚,生子,久居他乡26年,随遇而安。但对我而言,故乡是唯一的,它在呼伦贝尔,它清冷而寂寥,如诗如画、不亢不卑也郁郁寡欢。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个小镇上成长,每年冬天零下40℃家常便饭,习以为常。然而,对故乡刻骨铭心的记忆却不是寒冷,而是过年。 那是一个大家庭最有仪式感的时刻,忙碌一年只歇息那几天,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仿佛又看到除夕夜的胡同、街道,皑皑白雪中有灯光闪烁,那可是奶奶用罐头瓶糊上红纸给我做的小灯笼么?

爷爷奶奶当年从山东郓城来到这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始终在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当家作主,给了我们姐弟三人无比的宠爱,爸爸妈妈被边缘化,现在记得妈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娘,咱做啥饭?” “喝点羊肉汤吧”。数九寒冬,冰封大地,当雪的厚度足以将一只整羊埋住的时候,爷爷或者是爸爸每年冬天都会买一只或两只羊(我们家那里叫羊个子)冻在雪里,吃的时候用斧子现砍开,连骨头带肉一起煮到锅里(这样煮的汤汤汁味道浓郁),煮好后,把骨头上的肉剔下来,重新放到锅里,放上白菜粉条,美味羊肉汤即成,配着牛奶和面烙的饼,在滴水成冰的冬天里温暖一家人。

进入腊月开始,每天晚饭后要包冻饺子,牛肉白萝卜、羊肉胡萝卜、猪肉大白菜三种馅,每包好一盖帘就拿到屋外放在柈子垛上自然冷冻,在零下40℃的冬天,等下一盖帘包好这一盖帘就冻的杠杠响了,然后倒在面袋子里,然后周而复始。每样馅大约包装五十斤面的袋子一袋子,放在仓房里,吃的时候,不用解冻,直接下到锅里。但每年初一早上的饺子要现包,奶奶说要包素馅的,期望新的一年素净,平安无事。年三十和初一的饺子出锅后,要先捞出三四个,叨咕叨咕,请神灵和祖先先吃。

过了腊月二十三,爷爷要叠元宝,每一个大的元宝里面,要装上若干小的用金箔纸拧成的细碎银子,预示着来年的财源滚滚。爷爷还要带着我们去买年画、鞭炮、冻梨和冻柿子,年画一张张铺开在雪地上,随便选择,许多年画都有统一的风格,大胖娃娃和鱼,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是杨柳青年画。后来又有了《麻姑献寿》、《天女散花》等神话传说年画和类似《红楼梦》、《西厢记》之类的年画,一组四张,那一年我挑选的那组《牡丹亭》的年画在三十多年的岁月流转中日渐模糊,只剩那句最著名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腊月二十五之后,奶奶和爸爸要过油,炸萝卜丸子,炸大丸子(牛肉丸子外面挂上面糊),酥白肉,炸肉段,用冻柿子炸糖糕,炸整条的大鱼,煮大块的猪肉等等,从中挑选好的放在碗里,上面搭上香菜叶,供奉在祖先面前。

腊月二十七八,奶奶要糊灯笼,用铁丝做成的圆灯笼,奶奶用大红色的纸糊上,上下顶端用金色的纸剪成祥云的图案,再粘上用金黄的皱纹纸做成的灯笼穗。或者糊成西瓜皮样式的,所谓的西瓜皮就是按照灯笼的骨架形状,每一瓣是一种颜色,红黄蓝绿等,而不是单一的红色。至于糊哪种灯笼要看我和奶奶的心情。糊好的灯笼,点上蜡烛(后来改为灯泡),像升国旗一样升到灯笼杆的最上方,皑皑的白雪,映衬着千家万户的红灯笼。炊烟升起,乡愁蔓延,丝丝缕缕,百转千回,如影随形,旧曲新音恍如昨日,可如今再也见不到奶奶糊的那盏灯笼。

奶奶,我最亲爱的奶奶,在你离去的二十几年里,我从未将你忘记。你给我缝的那双带毛的羊皮手套和那件红色波点盘扣的棉袄,依然还在。遗忘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纪念。在氤氲的路灯下,在这个十字路口,面向东北的方向,过去的洪荒,只不过化为一声呼唤,“奶奶,又是一年除夕夜,你在那边过的还好吗” ?山河远阔,多想你再尝一碗人间烟火。

到了除夕,奶奶要给家里的每一道门两边用红纸粘个倒三角,里面放上灰,方便给门神烧香,给辛苦了一年的自行车,锄头、扫把等物件贴上福字,给擀面杖、菜刀等贴上饺子皮,让它们也歇息一下。爸爸和弟弟则贴春联,要从大门开始,往里贴。年夜饭是爸爸精心准备的大餐,他厨艺高超,这么多年我也只学会皮毛。带皮的红烧牛头肉,羊肚子、牛百叶,还有溜肉段,锅包肉,拔丝地瓜,水汆牛肉丸子、牛蹄筋、羊头肉……印象中他不怎么喜欢吃青菜。除夕夜晚临睡觉前爷爷要拿一根中等粗细的木棍挡在大门口,说那是档门棍,挡住灾祸和不幸,期望来年的平安幸福。

大年初一,三四点钟就要起床,第一件事是爷爷带领全家从外往里烧元宝,先是大门,然后是到天井院子的老天爷,进到屋里来,再给灶王爷烧,企盼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最后再给祖先上香磕头。这些事完成之后,在吃早饭之前,要给爷爷奶奶磕头,这时候,爷爷奶奶端坐在沙发上,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微笑,爷爷给我们一进腊月就准备好的压岁钱。吃完早饭,家里就有络绎不绝来磕头拜年的人,弟弟们要跟着爸爸去拜年,我不用去,奶奶说,女孩子初一太阳不出来不能出门。

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迎接的每一个新年,快乐而温暖,最有年的感觉,充满期待。在最北的北方,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小镇上,爷爷奶奶从青春至暮年,有儿孙的陪伴,爸爸妈妈给了爷爷奶奶几十年始终如一的孝敬和关怀,爷爷奶奶掌握财政大权,说一不二。爷爷早上一壶小酒,再忙,我们也要给爷爷做下酒菜,有时候是最简单的小葱炒鸡蛋,晚上牛奶加荷包鸡蛋,后来家里不养牛了,我们就给爷爷奶奶买奶粉,到爷爷95岁、奶奶80岁幸福终老,天天如此。奶奶,我最亲爱的奶奶,在你眼里什么都好,无比疼爱的孙女,不再是那个提着篮子采蘑菇的小姑娘,不再有去往他乡的愿望,知天命,鬓微霜。不禁潸然,日暮乡关何处是,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家兄酷似老父亲。人生的万千拥有,最珍贵在此时此刻,与奔涌而来的潮汐,海草砂砾间的牡蛎,小镇集市上的一株青菜上的瓢虫,与雨后的山峰,与家人围坐的除夕。

在山东生活多年,现在想来,那时过年的许许多多细节、讲究,还是山东鲁西南的风俗习惯,行走多年,虽乡音未改,可故土难回,爷爷奶奶父辈们,在遥远的呼伦贝尔借过年表达对故乡,对那片丰饶、厚重的齐鲁大地及故乡的亲人们最深切的思念。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鲁迅先生的故乡有三味书屋和闰土,汪曾祺先生依然怀念的是故乡高邮的咸鸭蛋,秋天的故都是郁达夫心中最美的故乡,而我,最怀念,长眠在他乡的爷爷奶奶和千里冰封,白雪覆盖大地的除夕夜,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辉映着万家灯火。此刻,2021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音乐飘起,带着怅惘的希望,恰似这料峭春寒,恰似这人间冷暖。此刻,风吹起金色的窗纱,春已到,可否带来故乡雪融的消息?

2021年2月11日 除夕 万家团圆,烟花满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