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鸭蛋粽子(舟帆家乡的粽子)

嘉兴鸭蛋粽子(舟帆家乡的粽子)(1)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舟帆 ,天门竟陵人。下乡,读书,工作。20岁离开天门。喜爱写作,文艺,收藏。文章多见于报刊杂志书籍。现居住武昌。

嘉兴鸭蛋粽子(舟帆家乡的粽子)(2)

家乡的粽子

端午节,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意为“初始”,古人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作为仲夏的开始。民间流传这一天为“恶月恶日”,是因天气开始燥热,“五毒”(即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繁殖。于是,人们插菖蒲、挂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来“驱毒避秽”。

有资料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原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祭祀龙祖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当然,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以及介子推等之说。

屈原,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嘉兴鸭蛋粽子(舟帆家乡的粽子)(3)

于是,粽子的故事由此而起。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老百姓为了不让河中鱼虾吞噬屈原遗体,将糯米饭团纷纷投入水中,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遂将其包裹起来投之,这就形成了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据说,最早的粽子雏形是用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食材更是异彩纷呈。

大凡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都有标志性的食物与之相映衬,如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因为“民以食为天”,只有食物才是中国人的重要图腾。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自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后,端午节的故事便被世人们一再说起,生生不息的演义了上千年。而满足人们食欲的粽子也就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嘉兴鸭蛋粽子(舟帆家乡的粽子)(4)

其实,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怀沙》也好,《九歌》(楚辞篇名,屈原诗作)也罢,屈原早已远去。这些都没有嵌入蛋黄、豆沙、红枣、莲子的粽子来的实际。对于没去过“汨罗江”的大众而言,更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汇。这些都不如聊聊家乡的粽子,来得轻松有趣实在。

记得在过去大家都吃不饱的年代,粽子是只有端午节才出现的节日美食。而现在,粽子却成了大家寻常可见的选择性食品。

随便走进一家食品超市,你会看到货架上摆着的各类精致粽子,一个个就像漂亮的工艺品,粽子馅那更是花样翻新,应有尽有。

这些花样繁多的粽子确实很漂亮,有的还加上了糖,肉,豆沙,红枣等等,按现在流行语,是材料升级到了3.0,产品也有了质的飞跃,一幅旧貌换新颜的样子。

买回家一尝,味道也不错,但我始终吃不出儿时记忆中粽子的味道,总好像缺少点什么。

嘉兴鸭蛋粽子(舟帆家乡的粽子)(5)

离开家乡几十年,走南闯北,我吃过全国五花八门不少的粽子,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粽子一一清水粽。

所谓清水粽,是指祖辈们代代相传,没有馅料,单纯用粽叶和糯米包成的传统粽子。它用高温蒸或煮熟而成,香味来自粽叶和糯米。这样的粽子,能够确保有效留住粽叶与糯米的原始清香。

据老人们介绍,家乡的清水粽一般以湖北本地纯糯米为原料,以选用应城糯米为最。这是因为应城地处北纬30度,是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的过渡地带,这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是国内籼糯种植最适宜区域之一。

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使应城种植的糯稻具备了独特而鲜明的品质特征:“颜色乳白鲜嫩,米粒整齐饱满,口感独特甜绵,稠腻滑润芳香。”它的营养成分也非常丰富,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而且含有硒、锌等十多种微量元素,享誉全国,应城也被誉为“全国籼型糯稻第一市”。

用应城糯米包出的清水粽,黏性强,煮熟之后形状不乱,吃起来筋道有劲,口感清香,余味悠长。如果配上白砂糖或蜂蜜,混搭粽叶的芬芳,吃上一口,满嘴余香,万种风情。

清水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粽子现包现煮,糯米不用长时间浸泡,米粒不是那么软烂,吃起来更筋道。而其他地方的一些粽子,粽子剥开后软塌塌的不成型,有的甚至就是一砣稀饭。包裹着无奇不有的各种馅心,什么鲍鱼、瑶柱、海参、火腿…,反正是什么名贵就包什么,什么稀罕就包什么,完全掩盖住了粽叶和米粒的原始味道。

所以,很多人喜欢原汁原味的清水粽。因为,清水粽在大家的味觉里留有记忆,它永远是那么纯真,吃过之后便难以忘怀。那本色本香的滋味,不仅慰藉着我们的舌尖,也抚慰着人们一颗怀旧的心。

清水粽,吃起来软糯清香,但这包粽子却不简单,据说也是一门技术活。

嘉兴鸭蛋粽子(舟帆家乡的粽子)(6)

小时候,在天门老家,人们习惯把端午节称为“过端阳”。

每年“过端阳”,最忙碌的就是我家婆婆(祖母)了。她会为全家人精心准备,包上一串又一串的清水粽。

清水粽用的粽叶是芦苇叶,芦苇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还有清热、止血、解毒的功效,最主要的是芦苇叶有一种特殊的淡淡竹子清香,闻之有如身临大自然的感觉。

江汉平原一带,野外的一些沟渠河坎边,长满了高大茂密的芦苇,随便在芦苇林边走一圈就能采摘不少。

芦苇叶采回家后,叶端头有硬硬的叶柄,为防包粽子时戳破粽叶,要用剪刀剪掉,叶子细细的尾梢影响美观,也要剪掉,这叫掐头去尾。

芦苇叶修剪完毕后,用干净的刷子,把叶子的正反两面都洗刷干净。

然后烧水氽叶。先将锅里的水烧开,把芦苇叶放在开水里,用锅铲翻动让芦苇叶氽均匀。当芦苇叶的颜色变成深绿,叶片也变得柔软时,就可以把叶片捞出来,沥干水份,再放进凉水里冷却。

冷却后的芦苇叶会变得碧绿光亮,柔软而不易破损,这时,芦苇叶就变成了清香可人的粽叶。

老家包清水粽一般都用缝被子的白索子粗线,这种棉索线粗壮结实,耐高温水煮,不易扯断。

作馅的糯米当然首选应城糯米,遇上有年头买不到好的糯米时,偶尔也会用粳米代替,但那味道就差了许多,因为有白糖的吸引,依然会令孩子们垂涎。

嘉兴鸭蛋粽子(舟帆家乡的粽子)(7)

几十年过去,我家婆婆包粽子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婆婆包粽子的速度不快,但很认真,很讲究。只见她左手拿起两、三片粽叶,麻利地卷成漏斗状,右手用勺子往里面装填泡好的糯米,用一支筷子捣实,再压紧,然后把粽叶一捏一折一扭一叠,粽子的开口就整齐、完整地封好了,上方形成规整的三只角。婆婆用牙齿咬着线索的一端,右手用线索在粽子上缠绕一周,勒紧、打结,一只三角型的清水粽就包好了。

婆婆包出来的粽子,美观、精神,只要提起上面的线索,那只漏斗状的长长尖角,总是向上昂起,就像铁匠铺里铁墩上的尖角一样,浑圆、坚挺。

婆婆包的清水粽子不是很大,一般只有七、八钱米一只。婆婆说,线索绑粽子的松紧很关键,太紧了粽子煮的时候会膨胀爆裂,太松了粽子里面被水分浸入,米粒易散、不黏、不香。

粽子包好后,将五或八个粽子自然拴成一串。放入铁锅冷水柴火灶,三五个小时之后,莹白软糯的粽子清香随着蒸汽,冲开又大又厚又沉的锅盖,从锅沿边冒出,弥漫整个厨屋。然后穿过四面透风的墙壁和瓦缝,飘向左邻右舍,飘向屋外,冲击每一位过路人的味蕾。这端午节的氛围随着粽子的飘香也浓郁起来。

婆婆的清水粽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剥去粽叶,几乎看不出饭粒的模样,粽子非常糍实,棱角分明,好像模子里倒出来的蜡块一样,淡淡的黄,油油的亮,清香味四溢。

婆婆包的清水粽子非常好吃,尤其是微热的粽子,一口咬下去,在唇齿间发出“呷呷”的响声,咀嚼起来,粽子在舌尖上、在牙齿间翻滚,是那么软,那么黏,那么糍,那么香。咬不烂,嚼不碎,弹性十足,粘上一些白糖,香味悠长,真是特有的美味享受。每次吃这个清水粽时,总有点舍不得往肚里咽,但当你真的要往下咽时,仿佛一不小心,连舌头都会一起吞到肚里去。

七十年代中期,我离开了天门,就很少再吃到家乡的清水粽子了。虽然“人在异乡为异客”,每年的端午节也会吃到不同品味的粽子,但我总觉得还是婆婆包的清水粽好吃。就像吃着再好的美味大餐,心里依然留恋儿时在天门吃的锅盔油条一样,心里始终放不下对家乡特有美食的留恋。

每到端午节,粽子飘香时,我就想再吃一口家乡的清水粽,回味一下那久违的乡俗与民风。

2022.6于武昌沙湖

天门文艺投稿邮箱:394591538@QQ.com

小编1380722746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