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强大的生活智慧(王阳明心即是理)

一、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分歧

王阳明的心学从根源上讲,继承了程颢、陆九渊的思想。

陆九渊与朱熹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学问,以及哲学的问题。但是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分歧。

朱熹赞同程颐所说的“性即理也”。但是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

事实上,他们是没办法分出胜负的,因为本质上他们所讲的东西根本不同。

我们先搞清楚“理”是什么意思,再来区别“心”和“性”的概念。

所谓的“理”在程颐朱熹的学说中代表的是事物之理的意思。

王阳明心学强大的生活智慧(王阳明心即是理)(1)

世间万物本身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也有它发展的规律。如果没有事物那个理,你就不可能看到眼前那个物。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

那么光有理还不行,还得有气,有了气才能凝聚成物,但由于每一物气禀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模样不同,因此就称为“性”。

“性”和“理”是一样的,但是区别在于“性”是每一物个性化的“理”,而不是统称的普遍的那一个“理”。

那么“心”是什么呢?

心是理的具体化,是它外在的表现。

比如一个人的本性是看不到的,但是这个人的心能够活动,他有感觉,他有情绪变化等,但是这些变化只是表面,不是内在。

所以,在朱熹的系统中,“心”与“性”是不能沦为一体来说的。

相对来说,他是以一种较为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万物,并探究事物背后变化的道理。

可是,在王阳明的心学系统中,“心”即是“性”也,“情”也,它没有区别。

这不是因为两者文字上的比较,而是系统不同。

在王阳明的“心学”中,心就是宇宙,就是世界,一个人就是用心来感受万事万物的,它没有什么抽象,具体的区分,心就是全部,就是你的精神和宇宙意志的体现。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两者的哲学系统就容易懂了。

王阳明心学强大的生活智慧(王阳明心即是理)(2)

二、王阳明心学的内涵。

刚才也提到了,王阳明心学里面最核心的三个字就是“心即理”。

在王阳明的哲学系统中,人和宇宙是融合的。宇宙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万物的消亡生长,岁月的过往变化,本身自有其孕育的道在从中体现。

那么人也是这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存在也是宇宙中“道”的意志体现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那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体验这个“道”呢?或者说感受自然的规律呢?

王阳明认为就是人的这个“心”,用“心”来体验。

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本心”,也就是人的“本原之心”,当我们的心接近于本质的时候,我们自然能够感受到宇宙之中“道”的存在。

那么这个“道”也就是“理”。

所以,从王阳明的理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圣人”,回归“本心”,依照“本心”来做事。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可是,要求“本心”如何之难,因为人往往会因为私欲、贪念等各种各样的情绪蒙蔽自己的心。

这就好像一面镜子,本来应该是明净的,可是它总是容易沾染尘埃,久而久之,它就不再明亮了,既然不够明亮,又怎么能够看得清楚呢?

所以,才要经常试擦它,照亮它。

王阳明的理念给了现实中的人一条通往最高天道的途径,为人的生存寻找了一个可以持续的意义,因此人的一生就是在做什么呢?不断找回本心,修炼自己,成为完美的人。

王阳明心学强大的生活智慧(王阳明心即是理)(3)

那么理论的基础已经有了,接下来需要给出实操,一个能够实践的方法。

因此,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有了“知行合一”的学说。

“知”指的是“良知”,是一个人的本能。

比如说,”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有个孩子掉到井里了,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想着把他救上来。

这里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想法就是“良知”,是本性,我们只需要遵循这种本性去做。

只不过人往往有很多想法,念头,比如你可能还会想,这个孩子当初欺负过我的孩子,我为什么要救他?再比如,他爸爸曾经在职场上给我过难堪,我救他儿子凭什么呢?

这时,你脑海中各种各样的念头越多,你想要救孩子的意识可能就变得越弱了。

所以,我们才要做到“知行合一”,要去做本能的想法告诉自己的事。

换一种说法,也可以叫做“致良知”。

三、对王阳明心学的思考

王阳明的心学当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实通俗的来讲,就是我们要学会不断地反省自己,不要被私欲、贪婪的念头带偏了自身。所以,这是人生一辈子的功课,一辈子你要去修炼这件事。

但是,我认为它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所谓的“本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当你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到底什么样的念头是本心,或者说这样的念头你应该去做吗?

这一点,他似乎没有讲得很清楚。

那么在历史上,他的学说后来确实产生了一些问题。

他的门徒在发展中,把一些思想给带偏了,他们似乎认为只要是本能告诉我的就应该这么去做。

王阳明心学强大的生活智慧(王阳明心即是理)(4)

比如有一个十分讽刺的故事,书生来到一个佛寺去游览,碰见一位大官,结果发现,寺院对两人的待遇不相同。

书生很生气,就去问僧人为什么对我们不一样。

僧人告诉他:“敬是不敬,不敬是敬。”

书生很生气,就出手打了他。

僧人也被惹怒了,就指责他为什么打人。

书生说:”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这样一来,所谓的“良知”的概念就被滥用了。

当然,你不能否认王阳明心学的意义所在,我觉得从历史上来说,他把中国的哲学推向了一个高峰。我们用心,用本能,用良知去完善自己,追求人生更重要的意义。

但是,从另一层面来讲,他需要对“良知”和实现“良知”的策略有更准确的定义,或者说,它还是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范围之下,才能实现。

就比如说,我们做自媒体这件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遵循自己的本能,做真正的自己,因为只有做自己,你才是快乐的,你才能够长久的做下去,你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但是,这个成为自己一定是有前提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在什么样的氛围下,都是有要求的,不然你成为的自己不见得就能够让别人接受。

但不管怎么说,王阳明给了我们一个理想,一个意义,一种方法,这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