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劝人(杯水车薪的典故由来)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某天傍晚上山砍柴的樵夫推着车柴草往家里赶,路上经过一处茶馆看见不少人在喝茶聊天,更有甚至躺在竹椅上纳凉。樵夫顿时觉得自己又累又渴,很想马上停下来休息,于是将拉柴的小车停在路旁,自己走进茶馆里。

樵夫刚喝完一杯茶,不经意往外看见红光似火,心下慌乱跑到门口去看,原来是自己的一车柴火烧起来了,火苗吞吐着热气往上窜。

孟子的名言劝人(杯水车薪的典故由来)(1)

樵夫慌忙大喊:“着火了!快帮忙救火啊!”边说边跑到茶馆里,端起刚刚倒好的一杯茶水就往柴草上泼洒,四下的人都来帮忙,纷纷拿起手边的茶水往车上泼洒。

可是水太少了,没有浇灭的火焰反而借助风势燃烧得更快。眨眼的功夫,一车柴草全都化成了灰,樵夫只能坐在茶馆前的石阶上唉声叹气。

虽然没能挽救自己一天的努力,大家都来帮忙过了也无法去指责,只能说方法用错了。

孟子的名言劝人(杯水车薪的典故由来)(2)

孟子或许看到了,或者听闻过这件事,便拿来比喻世道上的“仁义”与“不仁”。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说,仁义之所以能够胜过不仁义,就好比是水流可以灭掉火苗一样。现如今,人奉行仁义的所做所为,就好比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烧旺盛的柴草,因为灭不了火,就说水灭不了火。这样的说法恰好助长了那些不仁不义之徒的声势,连原本奉行的一点点仁义道德最终也要丢掉了。

孟子的名言劝人(杯水车薪的典故由来)(3)

杯水车薪,在古代是个贬义词,用来比喻力量太小,无法解决问题;在现代却有引申之意:

虽然是“杯水车薪”太过困难,但是水滴穿石,江河汇海,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点点的仁义,虽然无法改变不仁不义之徒的行为,只要汇聚起来每天多一点点,让仁人志士越来越多,总有一日定能扭转改变局势。

孟子的名言劝人(杯水车薪的典故由来)(4)

按照今天的话说,那就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

这样一想,虽然杯水车薪,有总比没有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