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

记者 李旭旭

见到孙继发的时候,他正坐在自家工厂门前的电动轮椅上等待,见客人到来,孙继发用右手按了一下按键,轮椅便带着他向右调转了角度。孟夏时节,空气中的杨絮飞得肆意,相隔着白茫茫的一片,孙继发笑着挥了挥手。

自从1991年受伤瘫痪后,轮椅便成了孙继发不可或缺的小伙伴。多年过去,孙继发创立了自己的豆芽机厂,还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并带领无数残障人士创业致富。岁月留下的车辙中,隐藏着孙继发艰辛的奋斗史、来之不易的成功和勇敢无畏的生活态度。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1)

苦难和幸福交织的童年

1965年,孙继发出生在沂水县王庄乡人民公社柳树头村。这是个不甚富裕的小村庄,全村靠种地瓜为生。孙继发排行老五,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在孙继发的记忆中,靠天吃饭的日子里,多的是“吃不上饭”的时候。一直到孙继发上小学,家里的情况并没有什么起色。

“我的学生时代,可以说是稀里糊涂地开始了。”孙继发坐在轮椅上,慢慢叙说起自己的童年往事。“记得那时候听生产队长说村里的小学招收一年级的孩子上学,我急急忙忙地就跑到学校,可是被老师撵回来了。不是不让我上学,而是因为我是光着屁股去的,老师让我回家穿上衣服。当时家里很穷,回到家里没有夏天的衣服,父母就把我冬天的棉裤拆了,把棉花去掉,只穿着粗布的棉裤裱,就去了。”

孙继发的名字也是上了学后因为要点名,老师给取的。“老师跟我说,你姓孙,那就叫“孙继发”吧。”据孙继发回忆,当时村子里的“继发”还不少,“我们村里还有很多叫王继发、刘继发、牛继发的,可能是我们老师非常喜欢继发这俩字,也可能是她想让我们这些孩子继续发扬沂蒙山区的革命传统吧。”

日子是苦了点,但孙继发觉得自己的童年“还挺幸福的。”

一次,母亲请来一位中医婆婆给家里人看病,按照村子里的习俗,看完病是要款待医生一顿饭的,母亲看着家里仅剩的几个鸡蛋发了愁。孙继发灵机一动,拿着家里的一串炸药出了门,他常年跟小伙伴在河边玩耍,对鱼的根据地了如指掌,炸药下了水后威力不减,还真的“炸”得了几条肚皮泛白的大鲤鱼,中午的饭也有了着落。“我记得那位中医婆婆一边摸着我的脑袋,一边夸我,这个小子还真灵透。”

这是孙继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快乐瞬间。在石头搭木板支起来的课桌前,在绿水青山的沂蒙山下,孙继发慢慢长大了,彼时脑袋里只想着尝一口白面卷子是什么味道的少年还不知道,就像自己的名字“继发”一样,他未来的人生也即将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拼搏进取的“部队10年”

1982年,孙继发高考落榜,进入部队,一呆就是10年。

“从16岁到27岁,我整个青春都是在部队里度过的。”孙继发说,部队生涯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刚到部队的时候,孙继发身高一米五五,体重只有90斤,“像个小老头”,这是孙继发对刚进部队的自己的评价,“进部队第一天,指挥员问我,为什么要来部队?我说我就是为了白面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2)

在部队里,孙继发不仅收获了白面卷子,还收获了以后的创业资本——无线电技术。而这个学习的故事,也有个戏剧性的开场。

进部队的士兵要先进行三个月的苦训,训练生活充实但单调,闲暇之余,舍友的无线电收音机为单调的生活平添了一点乐趣。一次,舍友不在的空档里,孙继发拿起无线电收音机摆弄起来,一不小心摔在地上,裂成两半。“我当时慌了,就看到里面的二极管都露出来了,我就一阵瞎捣鼓,又给安上了。”反复几次试验后,无线电收音机最终也没有死而复生,后来孙继发和舍友拿着收音机来到了技工师,技工师的师傅三下五除二,就把收音机修好了,这燃起了孙继发想成为一名技工师傅的兴趣。

“在部队里,我发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所知道的是非常局限的,所以我一直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1982年到1992年这10年的日子里,孙继发勤学苦练,外出学习,实习交流,提升自己。1992年,孙继发在军校深造结束后,回到部队。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3)

“当时部队建立了一个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部队党组织授命我为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的教员,主要培训部队即将退伍的老兵,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回到家乡后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段期间,孙继发曾先后为上千老兵讲过课,传授无线电修理技术。

当年摔坏舍友无线电收音机的青年,经过10年的成长,终于也成为了一名部队里的“师傅”。

受伤瘫痪后重建生活信心

天有不测风云。

1992年6月,孙继发在一次训练中,由于用力过猛,重重地从单杠上摔了下来,当场昏迷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医生告诉我,我可能永远都站不起来了。”后来,孙继发又被转到了其他医院,做了两次大手术,却依然没有改变下肢瘫痪的命运。

孙继发不明白为什么命运要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跟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多少个日夜,他彻夜难眠。“我才27岁啊,难道我这一辈子就永远站不起来了吗?”

“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吧,那时候虽然瘫痪了,但是总感觉自己还能再站起来。”康复治疗期间,孙继发天天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锻炼,并在锻炼的间隙继续读书学习,钻研业务。经过3年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孙继发又从床上站了起来,还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向前走路。孙继发说:“尽管步子迈得很小,走得很慢,但我却觉得能站起来就是最幸福的人。”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4)

为了维持生活,孙继发在浮山的拥军路上开了一个维修部,离家大约有一里地,他尽量自己走去上班。“当初往家电维修部走,常常歇几十次,我拿个小马扎,腿拖不动了,就扶着这个小马扎慢慢坐下。有时候一坐下就起不来了,一些过路的人就过去把我拉起来,对我说:你想上哪儿,我们把你送去。我说不用送,我自己走过去。”

在并不十分幸运的生活中,孙继发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

60块生活费背后的创业路

生活的重担更多地落到孙继发妻子阚洪荣一人的肩膀上。

“我妻子在我伤残那年才24岁,儿子才两岁多。为了更好照顾我,部队破例批准她随军。”

为了帮孙继发尽快康复,妻子每天给他按摩4个多小时,天天擦洗身体,在孙继发卧床的三年多时间里,从没生过褥疮。为了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妻子每天去家属工厂上班,赚取工资。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5)

“当时我的工资每月才五六百元,每个月治疗和康复锻炼大概要花去300元,儿子上幼儿园需要200元,我们一家人就仰仗着剩下的60块钱过活,部队对我们帮扶很多,除了捐款,还预支给我七八年的工资。”孙继发将时间拉回到1995年,那是他瘫痪后的第三年。“我记得为了改善生活,我妻子去集上买点最便宜的猪骨头,先让儿子啃一遍,然后我们夫妻俩再啃一遍……”

生活逼迫着人们找寻出花样繁多的生活技巧,以期将生命延续下去。“穷则思变吧。”为了生活,孙继发和妻子尝试创业过很多次,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妻子找来几口腌咸菜的大缸,用在老家生豆芽的土办法生起了豆芽,再将豆芽卖给附近的食堂单位,以此来补贴家用。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6)

由于心疼妻子经常需要半夜起来去给豆芽浇水,孙继发利用自己在部队学会的知识,设计出了能自动控温控水的柜式豆芽机图纸,然后请人帮忙把家里的碗橱改装成了简易的豆芽机,经过改进,制成金属材质的自动控制豆芽机。“我研制的豆芽机能够自动控温控水,我妻子也不用半夜起床浇水了。”

机器研制成功以后,销路成了问题。孙继发在网络上发帖宣传,坚持了几个月,还真的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客户。“他叫徐凯”,孙继发不假思索说出了一个名字,“他是个重庆人,在法国留学,知道我的经历后,便从我这里订购了两台机器。”后来在这位客户的介绍下,孙继发又卖出了6台机器。

连孙继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从此,他就对机生豆芽技术的研究一发而不可收,机生豆芽技术也从“家用”变成了现在厂的主打产品。1998年6月,孙继发注册成立了潍坊科华电子仪器厂,2000年,又注册成立了潍坊科华机电设备厂,专门生产豆芽机械。滚筒式豆芽切根机、车式豆芽栽培机,起鼓缝排式豆芽栽培筐等十二项新发明都获得国家专利。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7)

带领其他残障人士创业致富

创业成功后的孙继发,越来越成为残障人士创业致富的学习榜样。2019年5月16日,孙继发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的接见。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8)

2013年5月,潍坊市残联实地考察了孙继发的豆芽机厂生产的豆芽机和机生豆芽新技术,认为这是一个帮扶残障人士创业致富的好项目,于是启动了“潍坊市共享阳光百名残疾人创业帮扶工程”,由残联出资为参加培训的残障人士每人配发一台豆芽机,由孙继发的豆芽机厂负责提供设备、培训和技术服务。从此,孙继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帮扶残障人士创业致富上。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9)

孙继发举了一个例子。36年前,昌乐的张友廷被开山放炮炸飞的石头伤了右脑造成左侧肢体偏瘫,经过治疗康复虽有好转但仍然留下了残疾。后来,妻子得直肠癌做了手术,一家人生活更加艰难。2013年10月,张友廷参加了第三期机生豆芽技术培训。培训结束不久,张友廷就在家里与老伴高莲云一起,利用配发的豆芽机生起了豆芽,每天能生产豆芽上百斤。孙继发说:“他告诉我,邻村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逢集他老两口就骑着三轮车到集上卖,不一会就卖完了。‘没想到六十多岁了俺老两口还能自己挣钱养家糊口不给孩子们添负担。’”

还有一位让孙继发印象深刻的学员,名叫刘乃辉。他是将第一次做出的豆芽先送给了社会福利院给的孩子们。2013年10月,刘乃辉将一面写有“爱心助残 恩重如山”八个大字的锦旗送给了孙继发。他告诉孙继发,自己一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自己身体不方便,跑不了路,有了豆芽机,在家里就能挣到钱,一天能卖一百多斤,一家四口又有了一项新的经济来源。

全国助残日第五次(全国助残日)(10)

谈起这面锦旗,孙继发感慨道:“我没想到,一台小小的豆芽机,不仅能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还能提升精神追求。我把刘乃辉送的这面锦旗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天天看,目的不是炫耀自己,而是用他的感恩之心不断激励鞭策自己知恩图报,继续为残疾人群体,为这个社会,努力做出新的贡献。”到目前为止,已有2743名残疾人得到孙继发的酵素芽菜机技术培训和资助。

2022年5月13日,在孙继发的潍坊科华机电设备厂内,一条横幅拉在二楼的栏杆处,上面写着:“认真建设好残疾人[如康家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