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

名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8 匆匆

9 那个星期天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单元作者

领衔名师

刘小波/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全国首届科研型骨干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教师培训专家团成员,渝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优”,三次获重庆市教学大赛一等奖,受全国小语会邀请在第十届“两岸四地”小语教学观摩活动中现场执教示范课,主持《语文(阅读)和声课堂实践与研究》等市区级课题,二十余篇文章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重庆晨报》“华龙网”等重庆主流媒体曾多次专题报道其先进事迹。现任重庆市小语青研会副秘书长,渝中区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语文教导主任。

团队作者

戴崇洁/重庆市学科教学名师,重庆市骨干教师。曾获重庆市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中央教科所全国优质课录像评选二等奖。从教二十年余来,多次担任市区级重点课题的主研人员。撰写论文数十篇获全国、市区级一二等奖,近十篇论文或案例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上。现为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语文教师。

唐 蜜/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语文教师,渝中名师刘小波工作室学员,渝中区优秀德育工作者。曾获全国交互式电子白板录像课一等奖、重庆市微课竞赛一等奖、渝中区青年教师阅读课竞赛一等奖、区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一师一优课”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案例在市级评选活动中获奖。

单元说明

一、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

本单元是特殊的习作单元,要求引导学生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针对课标对习作“真情实感”的能力目标表述,统编教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相关的梯度练习(见下表)。本单元的提升点有两点:一是情感要真实;二是要所写内容要与情感匹配。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1)

二、单元内容与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和“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围绕这一要素,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从单元编排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出发,各板块应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确定其教学功能。

《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精读文的教学功能主要为通过阅读习得表达方法。朱自清的经典名篇《匆匆》是人教版教材旧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捕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用大量的问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领悟时间流逝对于每个人生命的急迫感。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是一篇新课文,文章选取星期天“我”等候母亲带自己出去玩这件平凡小事,运用繁语、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独白式语言等各种细节描写,真切地刻画出“我”在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复杂心理感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梳理出课文明暗两条线索,即时间顺序这条明线和心理变化这条暗线,接着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独特的语言表达,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描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单元教学功能明确指向习作,但文学作品“言象意一体”的内在特性告诉我们,在理解习得作者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以便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之所以如此真实感人,跟作者这样独特的表达是分不开的。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结合精读文的学习相机总结方法并初步尝试运片段迁移,不必要另外安排课时。交流平台对两篇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的不同方法的梳理,直接回应了单元导读页关于语文要素的的表述,提醒我们在教学精读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上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和《那个星期天》课后第三题是遥相呼应的,体现了教材单元编排的整体性特点。初试身手要求我们选择一两个生活情景,写出心情“好”与“不好”两个片段,是对前面两篇精读文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迁移,可以安排在《那个星期天》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的主要教学功能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表达范式,为完成单元习作服务,不再另占课时单独教学。两篇例文的旁批从“插入事例”“插入独白”“选择典型事例”“设置事件线索”等角度提醒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是有具体可借鉴的方法的。例文主要在习作过程中作为范文出示,也可以作为精读课文教学时的互文印证材料。

习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教材将正面情感体验和负面情感体验的词用不同颜色泡泡对比罗列,直观形象,能够快速激活学生对相关事件的回忆,为扩大选材范围提供了很好的支架。教学时,可以在精读文学习过程中,就有意识地设置类似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事件过程中情感的变化,用这些心情泡泡来铺设叙事线索,并选择一个情感泡泡详细描写,以便突出印象深刻的内容,更好地表达情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一起交换读一读,评一评哪些地方较好地写出了真情实感。

三、课时统筹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2)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刘小波)

8《匆匆》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文章在表达上有如下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善用修辞。第一自然段用一组长短一致、节奏整齐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第一、四自然段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的设问句,直抒胸臆,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第三自然段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文在原人教版六下教材单元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的。如今放在统编教材特殊习作单元中,其教学功能也变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学习文章是怎样表达出对时光匆匆的感叹这一情感体验的。这也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记。

课文有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教材词语表中有“空虚、徘徊、赤裸裸”等11个词语要求能理解会写。在会写的字中,“藏”的右下部分笔顺要注意,“蒸”注意不要写掉了“丞”下边的一横。

2.朗读课文。

课文语言纯朴简练、节奏感强,情感真挚,特别适合有感情朗读。第一、四段既有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又有一连串的问句,可以在训练朗读中,感受表达的效果。第三段用太阳来写时光的悄然流逝,列举了洗手、吃饭、沉默、伸手、睡觉、睁眼、叹息等常见生活细节,也适合朗读和背诵,感受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3.学习表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其阅读能力目标要求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匆匆》是本单元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自己对时光流逝的的感触。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藏”“挪”等6个生字和“徘徊”“空虚”等11个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能结合具体文字,说说课文是如何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的,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4.仿照课文第3段,用一段话写一写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阅读导读,了解重点

1.自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阅读能力目标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能力目标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出示导语的人文主题句,读一读,体会意思。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单元导语告诉我们,这个单元主要任务是学习写作,学习怎样在写作时表达出真情实感。

板块二:读解字词,了解作者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匆匆》。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很有特点,我们来读一读。

PPT出示:空 虚 徘徊 叹息

茫茫然 头涔涔而泪潸潸

1.读第一排词语。“空虚”在文中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徘徊?为什么而叹息?

2.读第二排词语。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文中作者因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

3.朱自清是谁?他在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呢?(PPT出示朱自清简介)

板块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读课文,感受时光匆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小我们都熟悉这些描写时间流逝的名言警句。24岁的青年作家朱自清,是如何描写时光流逝带给他的感触的呢?请大家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跟着轻声读课文,在那些触动你的地方做上记号。

2.梳理结构,感知课文大意。

(1)这篇课文的末尾段很特别,只有一句话,而且是一个问句。出示,一起读。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讲什么?

要点:我们的日子为何一去不复返呢?这是作者对时光匆匆的直接追问。

(2)这个问题作者在课文中还问了一次,在哪里?(第一段)这样的写法叫首尾照应。首尾都提出同样一个问题,可见,这是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重点表达的一个问题。

(3)课文中间部分在讲什么?请大家小声读一读,同桌讨论一下。

要点:中间部分讲时间如何来去匆匆?作者从很多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逝去的。

(4)指名概括课文大意。

要点:课文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何一去不复返呢?”,然后围绕这个困惑,列举了大量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来表达发现时光匆匆易逝的观点,最后又用同样的问题强调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焦虑。

(5)课文篇幅不长,结构精巧,一读就明白,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板块四:聚焦问句,体会效果

1.自学第一段。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一共有几个问句?这些问题都是在围绕哪一个问题提问?

交流:

(1)这些问句中,哪一个是作者提出的主要问题?

(2)破折号后的一连串问题,这几个问题分别又针对什么提的?

(3)读一读这几个问题,你感受到了什么?

(4)既然作者想问的问题只有一个,去掉破折号后的这些问题可以吗?

(5)带着感受,练习背诵第一段。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段。

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1)默读第四段,思考:这一段和第一段的写作方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小组讨论:作者在这一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分享交流:

(1)这一段在写法上和第一段有何相似之处?

要点:都是用一连串的问句在写。

(2)作者问了多少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想表达什么?

要点:六个问题,都在表达作者对时光匆匆易逝难留的感叹。

(3)比较一下原文,如果把这些问句换成下面肯定或者否定式的表达,可以吗?为什么?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什么都不能做。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都没有剩下。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什么痕迹都没留下。我连像游丝样的痕迹都没有留下。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只能赤裸裸回去。但不能平的,我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啊。

要点:问句直抒胸臆,直指内心,抒发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易逝的无奈和感叹。

(4)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3.师生合作,配乐朗读一、四两段。

4.收获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阅读,我们发现了作者在第一、四两段的表达秘密: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用大量的问句直抒胸臆,强烈的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感叹。读着这些问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一位朱自清——年轻的他,早已成果累累,但他并不满足,不想浑浑噩噩地度过短暂的一生。怀着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对自己生活的思考,他想留住时光,过有意义的人生,让自己的生命发出更多的光芒来。

那么,面对难以捉摸、匆匆易逝的时间,作者又是怎样把它具体可感的写出来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板块一:背诵段落,复习课文

引导背诵第一、四两段的问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24岁的朱自清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一起接着背诵。

面对从匆匆易逝、难以挽留的时间,作者又禁不住对自己发出这样的疑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日子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接着背——

板块二:聚焦三段,体会表达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就这样问啊问,作者突然发现,自己的日子正在悄然流逝,自己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出示课文内容学生接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呢?

2.自学第三段。

是啊,作者为突然发现生命时光的流逝而感到惊慌、感到惶恐。他决心要找到时间的身影,他想要留住时间。

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一读:默读第三段。作者是怎么发现时间偷偷溜走的?

(2)画一画:作者发现了时间是从哪里匆匆溜走的?把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3)议一议:和同桌交流你勾画的句子,你们发现时间的身影了吗?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作者是怎么发现时间悄悄溜走的?

体会“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太阳想象成一个活泼的少年,在每一个平常的时刻,从他眼前溜过的样子。

(2)借助太阳的这双脚,作者抓住哪些事物来具体写出时间的流逝的?

主要抓住饭碗、水盆、双眼、身上、脚上、叹息时等日常事物和现象理解时间是如何溜走的。

(3)作者为何要写这些事物和现象呢?

主要体会作者选取这些事物表达的好处。正是因为选取了如此细微的、每个人都经历的这些时刻,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

(4)带着这些理解,一起读这一段,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焦急和惋惜。

板块三:小结写法,拓展迁移

1.小结写法。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作者却借助太阳的起落,抓住生活中那些个平常的瞬间,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到了时光匆匆的流逝,也感受到了作者无奈和惋惜。这就是朱自清在写作上的高妙之处,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2.自主写作。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呢?请你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3.全班交流,教师引领。

主要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发现如“一年四季”“十二时辰”“上学放学”等时间流逝的脚步,让学生寻找到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生活现象来表现“时间流逝”的身影。

板块四:小结表达,达成共识

1.回想一下,学完了朱自清的这篇散文,你们学到了什么?

2.小结:我们常说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一方面指的是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情感,不可只发议论,没有具体的描写,另一方面也是指要借助一些具体的表达方法,比如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来表现。下一篇文章,我们又能学习到表现真情实感的方法呢?让我们期待下一课的学习。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刘小波)

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3)

一、文本解读

《那个星期天》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盼望”的故事,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星期天的早上母亲答应带“我”外出,但母亲却由于一直忙着家务事而无法兑现承诺。我在这一天中经历了“欣喜、焦急、沉郁、惆怅、失望”等心情变化。文章中作者抓住心情变化这条线索,除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外,还重点通过环境描写和心灵独白等方式真实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文章节选自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文中处处体现出史铁生的写作风格:大量的内心独白、环境的不断变化、身体的细微变化,细腻深刻的体验与自然、身体、内心的感觉紧密相连。阅读的时候,适合贴近这些描写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表达的效果,在语境中习得课文的表达方法,为习作奠基。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记。

课文中有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其中的“耽”、“揉”、“绽”三个字中都有易错笔画“乛”,可以指导书写。

2.梳理情节。

课文是一个故事,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情,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3.学习表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和“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因此通过读文来学习表达的方法是阅读的目标。《那个星期天》具有故事性,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更倾向于对具体的人、事、景的细致描述。教学时,将重点目标放在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真实自然的表达情感的。

4.对比阅读,巩固写法。

《匆匆》与《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匆匆》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而《那个星期天》是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在叙述中自然地流露情感。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掌握两种写法,感受两种写法各自的好处。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会并掌握“媚、砖、蚁”等13个生字。

2.浏览课文,感受作者情感变化,梳理文章情节。抓住情感变化这条线索,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品读文中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试着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与《匆匆》进行对比,发现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

1.浏览课文,感受作者情感变化,梳理文章情节。

2.抓住情感变化这条线索,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品读文中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试着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读文中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心灵独白和环境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试着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时长: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了解作者,检测预习,读词入境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节选自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课件出示史铁生的简介)

1.课前都预习了吗?哪位同学能带着大家读读生词。

PPT出示:春天明媚的阳光 急遽变化的光线 孤独惆怅的黄昏 消逝的光线

2.这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小结过渡:史铁生的语言富有诗意的语,往往带给读者丰富细腻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那个星期天!

板块二:默读课文,借助表格,感知大意

1.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要点:课文从早晨写到下午再写到了黄昏,是按照时间顺序在写。

2.在这三个时间段里,妈妈做了什么?作者的心情如何?完成学习单。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4)

3.学生展示学习单。

4.观察所填写的内容,发现了什么?

要点:一天之中,妈妈一直都在忙碌,作者的心情在发生着变化。作者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所以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5.紧扣这条线索,借助这个表格,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过渡:作者就是抓住心情变化这条线索,按照时间的顺序,就能把发生在这一天的故事写得清清楚楚。

6.虽然,一天之中作者的心情不断在变化,但有一样始终没有是没有变的,是什么?对,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盼望(板书:盼望)。

小结过渡:是的,一段流逝的时光,一个永远在忙碌的妈妈,一个始终盼望着外出的孩子共同构成了——那个星期天。

板块三:再读课文,品词品句,读文悟法

1.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的那份盼望的呢?赶紧默读课文,勾一勾相关的词句,做批注。

要点:学生交流,有关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

2.聚焦心灵独白的句子。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2)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要好几句,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

◆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情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无法理解)

◆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对自己的自责)

◆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还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埋怨母亲)

(3)读读这些句子,和平时描写人物心里的句子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要点:像在自言自语,与心灵对话。

小结过渡:读着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写出来的心里想说的话,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细腻敏感、纠结丰富的内心世界。

(4)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试着读一读。

要点: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小结过渡:读着这些细腻的文字,我们真的走进了那个小院,作者心灵的独白更是让我们走进了那个男孩,感受到了他那颗盼望外出的心。

板块四:归纳学法,总结收获

通过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我们梳理了故事情节,也体会到了作者运用心灵独白的方法真实自然地表达外出盼望的内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又是如何应用环境描写来表达内心盼望的。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5)

第二课时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6)

板块一:回忆情节,复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作家史铁生的童年,和他一起度过了他记忆深处的那个星期天,在哪个星期天里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说一说?

要点: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

板块二:再读课文,品词品句,读文悟法

1.上节课的时候,我们读到了作者心灵的独白,那些文字犹如作者喃喃的自语,告诉了我们他内心的想法,表达出了他真实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各种景物里,看看作者又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表达内心真实自然的感受的。

PPT出示: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将所描写的景物圈出来。

(2)同桌讨论,作者是怎样在环境描写中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的。

2.学生交流:

问题一:你勾画了哪些环境描写的句子?

问题二:在句子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谁来填填这个表格?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7)

问题三:看看这个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要点:时间的变化引起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了心情的变化。心情发生了变化,对周围环境感受不同。环境中的景物代表着作者的心情。

小结过渡:原来环境的变化暗示着作者心情的变化,作者写环境的变化就是写心情的变化。

3.教师引读五个环境描写的句子。

小结过渡:听到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星期天,作者通过那明媚的春光,荒草丛中的绿意,急遽变化的光线,写出了一个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刻苦铭心的盼望。

4.这样写就叫做(课件出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板块三:联结生活,仿写迁移

1.有个同学也用了这样的方法写了两段话,对比着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PPT出示课后“初试身手”的两段文字。

小结过渡:同样是写花、写鸟、写树,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承载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这就叫“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2.你能试着像这样写一段话吗?

初试身手:

板块四:分享佳作,互评达识

佳作展示,评一评。

要点:有没有表达出他的情感?描写的是不是小巷中的景物?

1.如果此时你正走在一条小巷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试着写几句话,通过细致描写小巷中的景物来表达你的情感。

3.根据评价单对自己的片段进行评价。

板块五:对比阅读,感受不同

好的作家能通过笔尖将自己的真情流露在文章之中,但是不同的作家表达情感的方式却各有不同。《匆匆》一文表达着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那个星期天》表达着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都表达了真实的情感,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习提示:

1.比较阅读《匆匆》与《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

2.从文体、内容、表达方法等方面思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用喜爱的形式展现。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走进了作家史铁生。

要点:

相同点:

1.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不同点:

1.《匆匆》是一篇散文,而《那个星期天》是一个故事。

2.《匆匆》表达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惋惜,是成年人的视角。而《那个星期天》表达的是孩子对于外出的渴望,是成年人用儿童的视角进行表达。

3.《匆匆》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设问,很直接地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惋惜。还运用了排比句表达着时间流逝匆匆,自己却很无奈。《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独白,以及人物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感受来表达“我”对于外出的渴望,以及情感的变化。

【板书】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8)

(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 唐蜜)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9)

一、任务解读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其中,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为习作起到了示范指导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既可以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学生还知道了当心情不同的时候,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会有所不同,习作时对环境的描写也应有所不同,这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1.习作提示。

本次习作主题与单元内两篇课文紧密相关,《匆匆》系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全文围绕“匆匆”二字,通过一连串问句和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作家对于“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通过对动作、语言的描写和环境衬托,真切表达出一个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盼望”。“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部分从“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个角度提示学生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本单元“习作例文”也为学生围绕中心选择何种事例做好了铺垫。因此,围绕中心合理选材不再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

2.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情写出真实感受,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正是对本单元所学的运用。

本次习作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前文的教学,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点:要通过文字表达出真情实感。首先,要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并围绕它选择合适的事例;其次,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事例串联起来;最后,还要注意写事例要详略得当,能突出主题的部分要写具体,其他部分要略写。

3.实践指导。

教师要在学生习作前,引导学生向前文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提纲,恰当的取舍、安排事例或材料,明确事例中的主次内容,对于详写的事例或材料,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增强其生动性和感染力,进而为完成本次习作搭好支架。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学习选择具体事例真实自然表达情感变化。

2.结合《匆匆》《那个星期天》学习后进行的片段练习,尝试运用内心独白和动作描写 环境衬托等手法,将重要部分写得具体而生动。

3.有一定速度地完成本次习作,展示习作成果并交流互评,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10)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11)

课前:浏览回顾本单元课文,修改两次课后小练笔,结合批注自学两篇习作例文。

板块一:创设交际语境,回忆成长故事

1.同学们,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眼间过去了。回顾过去的日子,我们有过激动,有过感动,有过愤怒,也有过沮丧……这些难忘的情感印记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成长历程。

【出示小学生活的照片】

每种情感印记的背后都有难忘的故事。毕业在即,大家想不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做成我们的成长故事集?【出示成长集封面】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让时间留下足迹。

2.【出示第54页上表示心情的词语】

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有积极的情绪,也有负面的情绪。)

读这些词语,你脑子里浮现成长中哪些事情?(有快乐的事,也有难过的事)

3.【出示习作提示】

在成长中,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1)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

(2)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3)把情感变化写清楚。

板块二:回顾习作例文,学习选择素材

1.【出示学习单】回顾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想想作者围绕想要表达的情感?选了哪些事例?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12)

【出示习作例文中三则批注】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表达同一种情感,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写,要选择印象最深,最典型的事例,而且尽量新颖不重复。)

2.在成长集中,你最想留下什么情感印记呢?列出你的故事清单,选择出印象最深的那件事。

我的“故事清单”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13)

板块三:回顾交流例文,建构“写法”

1.课前大家都读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谁来说说作者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由不喜欢到恋恋不舍)

2.就要离开祖国了,作者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不舍、依恋)

3.结合前面的学习,说说作者是怎么表现这种“不舍之情”的?

(1)直接写心里话: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

板书:直接抒情 内心独白

(2)动作描写:

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字。我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国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国语书一下子全学会。

板书:身体变化

(3)环境描写:

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泪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的沉寂。

追问:周围的环境为什么会异样的沉寂?(心情不同,感受到的环境也不相同)

板书:环境变化

4.“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情绪和身体的反应,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我们就要像《别了,语文课》那样,通过细节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5.自学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讨论:作者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板书: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14)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15)

第二课时:作中指导

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备课参考特级教师刘小波领衔设计六下第三单元全部内容)(16)

板块一:聚焦心情,初步尝试片段练笔

1.课堂练笔,诊断学情:

【用“那一天,我终于登上运动会冠军领奖台……”作为开头写一段话】

提示:在写的时候,注意通过“环境变化”、“身体变化” “内心独白”表达自己的情绪。

2.朗读优秀片段一:

(1)指名朗读优秀片段:

(2)这个小片段中,最吸引你的是哪方面的描写?一起说说。

(3)点拨: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这位同学写出的感受更打动我们。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环境描写有细节:操场上的红旗、同学的欢呼声、老师的笑脸……

(4)出示教师修改过的环境描写片段一:

仔细读读老师添加的:……仿佛听到……又好像感觉到……

在环境描写中注入自己的想象,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3.朗读优秀片段二:学习通过身体的变化把感受写清楚。

(1)情绪上来,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例如:激动(浑身发抖 心跳加速)

感动(热泪盈眶 说不出话来)

愧疚(不敢抬头看对方 )

沮丧(低着头 走得很慢 )

(2)回忆一下当时自己还有哪些细小的身体变化,完善自己的小片段。

4.大家们的片段练笔中,还有很多生动的句子。

(1)出示内心独白的句子。

(2)请小作者与全班分享自己这么写的目的。

(3)出示缺乏生动性描写的句子。

(4)这些句子,谁能帮助改一改,让它们更有感染力?更好的表现情感。

(5)全班进行交流。

板块二:参照故事清单,完成习作初稿

1.出示习作要求,一起读读。

2.试着列出习作提纲。

3.明确要求的同学,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提纲、修改后的片段练笔完成习作初稿。

【要点:在学生搭建好习作支架,掌握一定习作方法后,便可有章可循地独立成文,写写心中之情。】

第三课时:修改发表

板块一:欣赏初稿

1.上一节课,我们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初稿,谁先来读读自己的文章?

2.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初稿。

3.全班交流点评。

【要点: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性地点评,唤醒学生习作的心,唤醒学生的可能性,唤醒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板块二:组内互评,修改习作

1.出示评价表。

评价表:

(1)我写的故事清楚有条理。

(2)我的故事表达出了某种情绪。

(3)我能通过“内心独白” “环境变化” “身体变化”表达这种情绪。

2.小组内一起去研读,按照评价表的要点点评一下组内同学的习作。

3.组内互评后,学生进行习作再修改。

板块三:交流展示

1.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

2.修改朗读中发现的病句、错字及标点。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

4.整理汇编班级成长集。

(重庆市人和街小学 戴崇洁)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