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关闭后谁走了 明明可以离开方舱了
解封5天了,广州久违的烟火气,回来了。方舱外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方舱里一切依旧如火如荼。截止到12月4日,广州本轮疫情累计出院(舱)87006例。
作为承载希望的“生命之舟”,方舱医院与普通医院又不一样。方舱大白说,舱里住着的不是患者,只是一群特殊的“战友”,他们感染了新冠,来到方舱养病,而他们本身有着自己的职业,有着自己擅长的事,也总有人不断地挺身而出。他们就地上岗当起了志愿者,手戴红袖章,身穿红马甲,协助医护开展工作,为舱友解决困难,成了方舱“大白”的得力助手。
◎ 大白和志愿者在一起。
01
申请“延期退舱”的D区“赵雷锋”
摘下“红袖标”,跟护士站的“大白”们告别,接受了出舱健康宣教……12月1日晚上,琶洲方舱D区的“赵雷锋”拖着行李和舱友们一起等候出舱。
谁不想早点出舱回家?但老赵在得知达到出舱标准的那一刻,他却当场跟“大白”申请“延期退舱”,“我想留下来,陪你们到方舱支援任务结束!”听到老赵这句话,“大白”不禁红了眼眶。
来自四川的老赵,是一名退伍军人,长期在深圳工作和生活。作为广东省防疫志愿者队伍的一员,他此前多次参加支援抗疫。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时,在那个最寒冷的冬天,老赵支援雷神山方舱医院的建设,从事水电安装与维护工作,坚守了两个多月。
2021年,深圳疫情爆发期间,他又在风险区当了社区志愿者,给居民送物资、安保、核酸扫码等。
2022年,香港疫情爆发,他又以建设者的身份,赴港支援建设落马洲方舱医院,负责水电安装与安保等工作。
当得知广州海珠区疫情严重,有15年党龄的老赵忍不住第一时间报名支援,和商信保安有限公司的同事们于11月4日从深圳打车来到广州,守在方舱医院之外。
直到11月23日,老赵意外查出核酸阳性,变成了“无症状感染者”,他的5个队友也中招了,他们一起住进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琶洲方舱医院的D区。
“来到方舱,环境还不错,但是患者很多,有一万多人,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办好了入舱手续的他,便报名成为了方舱志愿者。
为什么热衷于做防疫志愿者?老赵很朴实地说,“因为我是退伍军人,也是共产党员,所以我要冲到第一线去。”
D区住满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一次用餐需要发放的盒饭有600多份,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需要发放的物资、用品,身穿厚厚防护服的护理人员常常搬得气喘吁吁。老赵找到医疗队黄春荣护长,主动提出要将这些“重活”负责起来:“只要我们志愿者在,就尽量不让你们医护人员那么辛苦搬运重物。”
除了搬运、分发餐食外,他还带头处理垃圾,干起老本行,当“安全员”维护舱内秩序。舱内有部分床坏了急需维修,他拿着工具包,把整个方舱有问题的床全修好了。舱友们很高兴,护士们很感动。自从进舱后,D区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每当不认识的护士问起他的名字,他总是开玩笑地说,“我是D区雷锋”。
除了身体力行,老赵常常在志愿者微信群转发防护知识,传递抗疫正能量,鼓励大家坚定信心。
◎ 老赵修理D区的病床。
老赵没有发烧,没有咳嗽,不用吃药,进舱4天,核酸就转阴了,因为他想带着队友一起出舱,又在方舱巩固隔离了三天。
方舱有规定,老赵的“延期退舱”愿望最终没有实现。回到舱外的世界,他现在居家隔离监测,接下来会继续待在广州做志愿者。老赵说:“广州什么时候宣布抗疫彻底胜利,我们就什么时候回深圳,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 出舱前夕,老赵发了一条朋友圈。
02
茜茜一家四口都是志愿者
茜茜女士是一名志愿者,11月30号晚上确诊新冠,凌晨进入方舱。当看到方舱里密密麻麻的两千多号人,她心里焦急万分。忐忑地随着人流到了护士站,迎接她的,除了医生护士,映入眼帘的还有熟悉的身影——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茜茜的心放了下来,“这里有我的同道,可以放心了!”
安顿好床位后,茜茜就加入了方舱志愿者服务队,开始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志愿者活动,贴核酸试管、取餐派饭、照顾老弱病残……
12月1日中午,茜茜的姐姐阿娟,以及姐姐的两个孩子(侄子康康和侄女琪琪)确诊感染,也被送进了方舱。当天晚上九点,两个小家伙去护士站找小姨茜茜玩,好奇地看到在忙碌贴核酸标签的小姨和其他志愿者,茜茜邀请两人参与,“这可比玩手机游戏有趣”。两个小家伙兴奋地答应,开始认真地贴起了标签。
力所能及地去做事,两个孩子和妈妈在小姨的带领下,每天在网课之余,做起了小小志愿者,协助分饭、派水果,带其他小朋友到图书找书看,到方舱临时学校学习,教小妹妹舱友画画,康康和琪琪觉得方舱的生活一点也不单调,做志愿者助人助己,真有意义。
◎ 康康和琪琪在教小朋友画画。
为什么会想让还没长大的侄子侄女也参与志愿者服务?茜茜回答说:“从小养成一个习惯去帮助别人,有这种意识,也希望在他们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03
电脑高手“帅康”
省医琶洲方舱分为四个病区,每个班次每组四名护士加一名医生要管理六百多人的医疗、饮食起居、物资分派及环境卫生,工作量巨大,于是快速集结了二十多名志愿者,拉起了微信群。
电脑高手帅康是其中一员,他像“救火队长”一样,哪里需要哪里上,经常给医务人员解决各种电脑、手机的疑难杂症,用技术保障“大白们”的工作高效运转。
◎ 帅康用自己的手提电脑帮大白画方舱的床位架构表。
帅康年轻有活力,主动担任起了A区第一任志愿者队长。他组织28位志愿者承担起了方舱里各种穿着防护服医护人员无法从事的工作如推车搬饭派饭、协助运送物资、定时通知核酸检测等工作。
舱内的特殊群体,也是他带领志愿者队伍群主动发现,并帮忙照顾的。其中有一位聋哑人,由于无法正常言语沟通交流,到达广州南站不能自行买票坐车回家,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帅康所在的志愿队伍群里,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把这位聋哑舱友和她在增城化龙方舱的妹妹其中一人转舱到一起?让她们姐妹二人同一天出院南站汇合?后来经请示,最终决定让她的亲戚从深圳到广州南站提前等候,安排同一天出院的舱友护送聋哑舱友到南站,使得聋哑舱友顺利和家人团聚。
04
方舱“理发师”
“护士,我们想剪头发。”在逸仙琶洲方舱医院的护士台前,几位舱友提出,因为疫情一个多月没理发,现在头发太长有些难受。
“这个我会,我可以来!”40岁的舱友阿广(化名)闻讯而来,他的随身行李中正好带了一个便携式的电动剪发器。
塑料凳子一放,垃圾袋一围,一场“简陋”又“特别”的义剪活动就这么在方舱内开展了起来。
◎ 阿广给舱友理发。
给几位舱友们理发后,阿广向护理团队提出,“如果需要的话,我一天可以给30个人剪头发。”阿广说,这是他在方舱度过的第10天,“也许很快就可以出舱了,但我还是想尽量为大家做点事情,我们现在要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结语
没有志愿者,就没有方舱内的秩序井然,谈何保障医疗安全?
向所有抗疫志愿者致敬!
通讯员|黄睿 黄春荣 艾亮 陈亮 王利平 张伟娜
作者|叶芳
编辑|廖颖瑶
图片|医院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