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意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的敏感期)

一、伟大的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产生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了。创办人蒙台梭利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儿童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其实,那个时候的欧洲家庭对待孩子的方法和今天我们对孩子的方法是一样的。也是禁止孩子各种不能乱动……,教给孩子如何做……,帮助孩子做……等等。

那时候的成人的行为是阻碍孩子成长的,但没有人认为是错的,反而是认为对孩子好才会这样,大人总是担心孩子会破坏,并且心安理得的认为:小孩子不要乱跑,不能碰大人的东西,不能大声嚷嚷……,其实是阻碍好孩子的成长,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也就开始了。

马利娅.蒙台梭利成立了儿童之家,其实就是孤儿院,她通过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直接观察,进而创立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多年后,科学研究才解释了她的教育法。而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她的发现,对于心理学的研究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贡献——敏感期

提到蒙台梭利教育,不能不提敏感期。都说敏感期这个概念是蒙台梭利第一个提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皮亚杰最早提出的,还有人说是劳伦兹。

其实大家都知道敏感期,都能说上几个敏感期以及相关行为,什么臭美的敏感期啊,说话的敏感期啊,打听婚姻的敏感期之类的,这些都是敏感期。

为了让大家了解敏感期,我每天都会在泡泡育儿群里发一个关于敏感期的心理知识,敏感期的育儿知识有几部分内容组成,除了有名称,还有相应年龄,具体行为,应对方式这几块内容,其中有一个是出现的年龄,其实,不是每个孩子敏感期出现的年龄都是一样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一定会出现相应敏感期。这个年龄只是参考。

不同孩子的敏感期有所不同,确定自己孩子是否处于某个敏感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时每刻观察他,并发现他的兴趣点。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将敏感期划分为0-6岁一个大的阶段,在这个时间段中,会出现几个代表性的敏感期:运动、感觉、语言、秩序、行为、数字、阅读等。

蒙台梭利认为,这是人生中唯一有敏感期的阶段,这个阶段也被成为“机会之窗”,孩子对某一想具体的技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通过重复练习来达到完善。这个敏感期一旦过去,在发生这种自然且自发形式的学习就困难得多,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

这里面说个题外外话,就是——重复练习,不要看着孩子反反复复的总是要听一个故事,摆弄一个小盒子,认为这是没有意义,是停滞,其实孩子是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学习。家长不应该阻止,而是要顺应孩子的需要。

概念——敏感期是一种感觉:敏感期促使儿童获取感觉,从而了解和发现世界。当敏感期过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便无法通过感觉获取知识,只能通过思考、实践和研究去获得。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比如对美的敏感期,并不是说过了这个时间段,孩子就不知道爱美了,就学不会什么是美的。而是在敏感期的时候,是通过身体内部产生的主动的动力去感知学习,而过了这个阶段,再想学习相应知识,就得需要从外部获取动力然后调动头脑或身体去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有8个重要的原则已经被科学证实,其中之一个便是和秩序有关的概念——有秩序的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发展。

她是这样说道秩序的:把一些东西井然有序的码放整齐,对于儿童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外部秩序对于0-6岁的孩子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大脑正在从外部环境吸收,建立内部秩序,从而应对外部秩序的改变。

那么,儿童是如何认识秩序的呢?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意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的敏感期)(1)

三、关于敏感期中的——秩序感

其实在婴儿学会表达之前,也就是在他出生后,他的敏感性就产生了一种初步的心理结构。这种敏感性是为了获取一种明确的特性或是能力,这种特性一旦获得后,敏感性就消失了。

蒙台梭利给我们举了一个蝴蝶的例子,蝴蝶的幼虫只能吃树叶尖上的露水,它是靠着对光线的敏感,钻出外壳,往树枝顶端方向爬,找到它要的食物。而当它长大可以吃到真正的食物时,它这种对光线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人类也是一样,新生儿要对周围环境熟悉,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周围环境的,井然有序是他希望看到的,而杂乱无章会使孩子烦躁,他会通过哭泣、叫喊甚至生病来表达。

有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搬家,或是带着孩子到亲戚家小住几天,孩子会出现异常的情绪,特别是在睡觉的时候,以前放下就睡着的情况没有了,孩子变得特别难哄。是因为他看到周围熟悉的秩序没有了,他变得烦躁,如果再加上出现很多陌生人,你抱我抱的,哎可想孩子的心理。

随着婴儿对自身意识的增强,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以及相对应的位置,当原有的熟悉的姿势发生改变,也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甚至哭闹。

同样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因为临时更换了新的保姆,新保姆在给婴儿洗澡的时候,和以前的保姆怀抱婴儿的方式不同,婴儿因此哭闹,无论如何也不让新保姆给他洗澡。想了很多办法也不管用。然后以前的保姆又回来的时候,给他洗澡就完全没有问题,也不哭闹了。

这其实就是婴儿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秩序改变了,他没有找到原有的秩序,从而不能接受。

大自然赋予儿童的第一个本能是与秩序有关的。对秩序的敏感是儿童的一个特点,在1岁之前就可以表现出来。所以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出秩序的敏感的时候,在之前他便已经在意识中酝酿很久了,只是作为家长我们没有观察到而已。

孩子强烈的秩序感,来自他的本能。这种本能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的十分明显。儿童还会表现出对秩序的热爱并努力尝试使用它。他们会注意秩序混乱的微小细节。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里面有他的玩具角或是读书角,当发现一个物品不在原来的位置,他们会主动放回去。比如家里面进门口地方的鞋架子,如果随意摆放没有按照一贯的整齐,孩子就会主动摆放好原来的位置。如果乱七八糟,他们会非常不高兴,摆放整齐是他们的乐趣。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意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的敏感期)(2)

秩序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

在孩子的意识里将某个东西摆放到指定的地方就是秩序。当他们总能注意到自己环境中的每件物品的位置,并将这些位置记住的时候,秩序感就产生了。

关于秩序,我再从另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的一个实验也足以说明。皮亚杰是通过人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来研究人的心理的,并且其主要研究领域在0-12岁这个阶段,所以我们说儿童心理学的时候都离不开皮亚杰。

他曾经有一个实验,与几个孩子一起玩游戏,他故意将一个玩具放在椅子下面,然后让孩子们在门外等一会,趁孩子不在的时候把这个玩具藏在对面椅子的坐垫下面。当孩子们回来发现玩具没有在第一个椅子下的时候,就说“玩具找不到了”。然后他又重复刚才的实验,并且故意让孩子们看到玩具从第一个椅子下拿到第二个椅子垫下。孩子们回来找的时候依然会从第一个椅子开始找。而不再找第二个椅子。皮亚杰问孩子们知道玩具在哪里的时候?孩子们都回答在第二个椅子垫下,但是问到为什么不去那里拿的时候,孩子们认为那个玩具应该在第一个椅子下面的。可见,孩子的目的不是找到那个玩具,而是遵从秩序,那个玩具就应该在第一个椅子下的。

我们在家里面和孩子玩捉迷藏或者找东西的时候,是否也发现,第一次大人把玩具藏在枕头下面,孩子找到了,然后再玩,孩子还会从枕头下面开始找。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把玩具藏在枕头下面,他没有找到,孩子就会认为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快乐也因此打乱了。(适于2岁以下的孩子)并且他们不会觉得枯燥,一遍遍的玩这个在同一个地方找玩具的游戏。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游戏乐趣,就是在原有的位置找到原来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重新发现找到原有的秩序就是乐趣。我们大人往往和孩子玩过几次之后就会感觉非常没意思,要么不玩了,要么改变规则采取新的玩法,其实是破坏了孩子的秩序感。

秩序感是儿童典型行为表现之一

关于秩序感,蒙台梭利总结:如果没有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随之建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种有序的生活。

最后告诉大家,秩序感建立发展完善了,后面才会完善出追求完美的敏感、审美的敏感、对色彩的敏感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