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梦想的日子(奔向未来的日子)

走向梦想的日子(奔向未来的日子)(1)

等待毕业答辩的这几天,我开始动手收拾东西,把在北京多年积攒的物品整理一下,该留的留,该扔的扔,犹豫不决的就打包寄回家,让爸妈替我拿主意。虽然我知道,他们通常会囤积起来,等我回家之后再处理——在我成年后,他们已经越来越依赖我作出决定。

毕业后去上海的想法,他们起初是反对的,爸爸认为我在北京已待了整整十年,亲戚朋友又都在北京,何必再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我理解他们这代人对稳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却不能认同。在我看来,生命有限,而世界又如此辽阔,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到处走走看看,生命的意义就会打折。当然,我并没有这么说,在他们眼中,我已渐渐变得成熟稳重,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其实我的内心还这么不切实际,继而失望担忧。于是我找了个他们可以理解的借口:北京房价高,房租贵,空气差,工资低,还有很多让人忍受不了的政策规定。如果爸爸仔细想想,他一定会发现我的借口其实站不住脚:北京房价高,如果我没有买,就跟我没关系;房租确实贵,可我这些年一直住在学生公寓;工资低?我一直都在念书,还没有去工作。爸爸只是问了句,那上海房价不更高吗?我说我喜欢上海。爸爸便没有再说话,或许他会把我的借口理解为人的主观性,当一个人喜欢一件事物,那么在他眼里便满是优点;当一个人讨厌一件事物,能看到的全都是缺点。或许他并没有这样理解,他只是用沉默表达了对我的尊重。很多时候,我们对父辈的言行能理解,却不能认同,因为我们还年轻,心中仍有不切实际的梦。而父辈对我们的决定不能理解,却可以接受,是因为他们心中满是关爱。

学校为研究生提供的是两人一间的公寓,带有书桌书柜、衣橱、洗手间和阳台。水房有洗衣机,楼下就是饭堂,门口有地铁四号线,衣食住行都很方便。舍友是个话剧演员,经常全国各地跑着演出。他不在时,我一个人在屋里读书、写作、看电影。他回来后,我们一起聊聊剧作,聊聊电影,弹弹琴唱唱歌,日子过得悠闲惬意。今年学校扩招,研究生公寓床位紧张,两人公寓变成了四人宿舍,生活空间忽然变得狭窄拥挤,以往的美好生活也一去不返了。舍友提议搬出去住,我想反正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我的东西太多,书、唱片、衣物、音响,至少得装一小货车,离开北京之前不想再折腾了,就又凑合着住了下来。可毕竟还是不方便,我习惯晚上看书写作,而室友要早睡,为了不耽误别人休息,就不得不偷偷摸摸地进行;室友每天要早起上课,闹钟又会把我从睡梦中吵醒,让人忍不住想要发火。可每当我想到,过段时间就要搬走啦,便稍稍释怀,这也许是在北京的最后一段生活。

也许是受爸妈的影响,从小我就很期待搬家。我爸和我妈属于早恋,十九岁相识,二十岁结婚,婚后妈妈还在上学。在我两岁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爸爸是爷爷奶奶最小的儿子,自然是最受宠爱的一个。奶奶舍不得他去外地念书,也不愿意让他去部队受苦,只想把他留在身边,到了年龄就接爷爷的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谁都没料到,爷爷一次意外摔倒,小腿骨折导致提前退休,爸爸也就没有赶上接班,开始自谋生路。也许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他尝到了辗转生活的不易,才那么想让我拥有稳定的工作。

爸爸年轻时很喜欢听音乐,他和妈妈第一次从爷爷奶奶家搬出来时,爷爷问他想要些什么。爸爸什么都没有要,只是搬走了那台他最喜欢的三洋录音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年轻人都喜欢那种可以扛在肩上的双卡录音机,他们穿着牛仔裤,烫着爆炸头,戴着蛤蟆镜在街头晃荡。爸爸年轻时候,也是那个样子。在我念初中时,又开始流行染发和烫发,我想给头发换个颜色,妈妈坚决反对,认为那是坏孩子才去干的事情。我不服,找出家里的相册,指着她和爸爸的爆炸头说,你俩都能烫成这样,为什么我就不能改个颜色?当然这招虽然不管用,但是用起来很爽。

我们第一次搬家,是租来的房子。爸爸妈妈收拾完屋子,就接上音响跳支舞,我在一旁跟着傻乐。那时候我三岁,说话很犀利,经常逗得他们大笑。爸爸买了盘空带子,偷偷把我和我妈的对话录下来,在吃饭时放给我们听,我好奇地放下碗,跑到录音机跟前研究到底是谁在学我说话。爸爸还教我唱过一首不知哪儿听来的儿歌,让我妈录下来。那首歌的曲调如今我已忘了,只记得歌词讲的是大人嘱咐小孩儿长大以后要赡养父母。爸爸唱完后,通常会问我,养不养爸妈?年幼的我尽管不懂那是什么意思,却总能给他满意的答案。得到答案之后,爸爸会笑很开心,吹着口哨逗我。多次以后,竟成了条件反射,以至于某天当他用口哨吹起那个旋律,我立即放下手里的玩具,跑到他跟前,保证我将来会养活他们。

爸爸在年轻时候,听得最多的是听邓丽君和崔健。《甜蜜蜜》和《一无所有》,这两首歌的名字,也刚好概括了我家当年的生活。我高中时迷上摇滚,想组乐队来北京,被爸爸制止,我还翻出他年轻时听的磁带,为自己辩解说我三岁就跟着你听崔健,现在你又反对我玩这个。直到那时爸爸才告诉我,他年轻时生活的艰辛:接班的事情黄了之后,为了养家,什么赚钱他就去做什么,吃尽了风餐露宿的苦。后来,他不忍心让我和妈妈跟着他辗转,才进了一家工艺美术厂,从学徒开始一步一步做到厂长。这些事情都是我所不知道的,我对小时候生活的记忆,满满当当都是幸福。四五岁的时候,我还没去上学,爸妈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爸爸要在每天上班前,骑着二八自行车把我送到爷爷奶奶家。记得冬天的早晨很冷,爸爸给我裹上大衣,让我坐在车子前梁上,载我穿过整座城市。太阳渐渐从东方升起,工厂催促工人上班的喇叭在播放一种类似空袭警报的声音,头顶还有鸽群盘旋,鸽哨的响声忽远忽近。这些东西都在吸引着我,一路上我忙忙叨叨地问个不停,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现在想来,爸爸当时该有多大的耐心,一边要担心着上班迟到,一边又要为满足我的好奇一路解答。

在我小时候,对穷和富没有概念,也不知道租来的房子和买来的房子有什么区别,有时候会问一些很直白的问题:为什么别的小孩都去了托儿所,我还在爷爷奶奶家待着?爸爸说,爷爷奶奶很喜欢带着我玩,如果我不去的话,他们就会想我。很多年后,我在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看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演的电影《美丽人生》,忍不住当场落泪,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爸爸用了无数个善意的谎言,掩盖了生活窘迫这个事实。

家境稍稍好转,爸爸就把我送到当地最好的小学去念书。学校领导为了赚钱,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总会向学生推销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比如:防近视台灯、昂贵的字帖、隔三岔五换新校服,还要每月预定早上喝的益智豆奶。老师们的任务压力顺理成章地转嫁到同学身上,让我们各自回去跟家长要钱。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大多到家之后不敢跟爸妈说,回学校还要再编个理由告诉老师。我每次到家,战战兢兢地把老师的要求说出来,我爸总是一口答应,他说,咱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当时我以为真的像他说的那样,钱多得花不完,长大后才知道,其实他是担心我完不成任务,在老师面前难堪,怕我被同学嘲笑,担心我因为和环境格格不入而变得自卑。

小学毕业前,爸爸所在的工艺美术厂因为在经济体制改革后转型失败而倒闭。爸爸下岗回家待了没几天,便出门做起了生意,家庭条件才彻底好转。有天,爸爸带我去看房子,问我喜不喜欢。我四处望了望,那是个毛坯房,窗户没安,地板没铺,墙壁没刷,丑得要命。不过,当时我想到又要搬家了,便满心欢喜地说房子很棒。爸爸便领我进去,让我挑个自己喜欢的房间,问我想要什么颜色的墙壁,什么样的地板,我把我的要求告诉了他,问他真要搬家吗?爸爸笑笑不语,出了门,就带着我去交钱,把房子买了下来。

妹妹降生时,是家里条件最好的时候。爸爸也许是觉得,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挣更多的钱才能过上好日子,就把银行的存款全部取出来,又贷了一部分款,投资了家酒店。后来,生意失败,刚住没多久的房子也被抵押了进去。那时,我在外地念书,爸爸瞒着这件事,没跟我没说。我放假偷偷回家,想给他们一个惊喜,结果发现门锁换了,我的钥匙根本打不开。我把门敲开之后,才知道租给别人了。听爸爸说,当他们又搬回了以前工厂的家属院时,我妹哭了一路,说想要回家,想要回酒店去住。

贷款还清之后,我们家才搬回自己的房子里。我问爸爸,还想开酒店不了,爸爸说,不开了,手里没钱投资。我说,如果有呢。我爸笑了,说,等你挣钱了给我投资,我就东山再起。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几年后,我出了两本书,把版税存卡里给他,他说什么也不要。我说,爸,我等着你东山再起呢。我爸问,万一再赔光了呢?我说,赔就赔了呗,我还年轻,还能挣。我爸说,算了,现在这种生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平平安安的也挺好。你自己的钱,你自己留着买房用。我说,我不打算买房,还是执意把银行卡留给了他。

今年暑假回家,忽然发现家里房子已经旧得不行了,住起来还不如学校公寓舒服。家具、电器也都该淘汰了。我跟爸妈商量,拿我卡里的钱,付个首付,买套新房,把家里的旧房子卖掉。在一旁上网的妹妹最先跳起来同意,举双手赞成,妈妈说那你们爷儿俩决定吧。爸爸犹豫之后,便跟我去看房。我俩最终选了一个还在施工的楼盘,工作人员递给我两个安全帽,我帮爸爸系上带子,和他一起乘电梯去往二十五楼。售楼小姐热情地介绍着他们的楼盘的天时地利以及风水朝向,看得出来爸爸对房子很满意,问完价钱后,却说要再考虑考虑。回去的路上,爸爸想到什么,笑着问,要不等你妹妹上大学我就退休吧?我想起小时候他教我的那个儿歌,忽然一阵心酸,说,不行。爸爸脸上的笑容少了一些,说,你看,你现在也能养家了。我说,我不管,你生的女儿,你得养活到她能养活自己。爸爸沉默了,他点支烟掩饰着沮丧,点了两次,才燃着,吸了一口,却显得更加沮丧。这个动作,让人看了心疼。我有些愧疚,心想,何不告诉他,我早已经想好了,只要我能挣到钱养家,就立即让他退休,我供我妹妹上大学。可是我却不能说,我不这么说的原因是,我害怕他忽然有一天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老,终有一天会老得走都走不动,怕他在那一天,会觉得自己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用了。

房子最终没买,假期结束,我又回到了学校,准备毕业的事情。有一天接到爸爸的电话,他说,他决定把旧房重新装修下,让我毕业了先搬回家住段时间,过完年再去上海。我说,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打算的。接着,我俩就开始讨论怎么装修的问题,用什么涂料,买什么家具,做什么书柜,买什么电器。电话里爸爸的声音很兴奋,说,我已经找人设计好了图纸,等你回来家里所有东西都焕然一新,你肯定会喜欢的。

挂了电话,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我们家从出租房搬到新家时的情景。爸爸开着借来的工具车,我坐在副驾的位置抱着妹妹,妈妈坐在我们身后,照看着车厢里的家具衣物、锅碗瓢盆和爸爸心爱的录音机。车载音响放着爸爸买的粤语卡带,张国荣的声音低沉伤感。我跟着哼了一会儿,问爸爸,这是什么歌,怎么这么好听。爸爸放慢车速,抽出卡带递给我,是《英雄本色Ⅱ》的主题曲,名字叫:《奔向未来的日子》。现在想来,那一刻我一定是被歌曲感动了,觉得我们下一个家会更温暖舒适,觉得未来的日子充满着希望,连奔向未来这件事情本身,也变得幸福美好起来。

收拾东西时,我又怀旧式地反复播放着这首歌曲。十多年的时光悄然流转,已经细数不清有多少的物非人是,可对于新生活的期待却从未改变。我知道纵然人生中许多迷茫和痛苦无法逃避,终究还是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相信未来,同时相信自己,也许,这就是生活教会我们的自信和勇气。

李田

2013年12月9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