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双环式发展(大湾风粤港澳9)

粤港澳大湾区双环式发展(大湾风粤港澳9)(1)

大湾风新logo

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大湾网与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携手,联合推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节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作为重磅嘉宾做客演播室,畅谈澳门回归祖国的发展成就,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前景。

访谈嘉宾: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王 菊 来自澳门的北京高校学生

主持人: 李想 珠海传媒集团主播

李想: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20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在澳门遍地开花。为何“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取得巨大成就?

姚景源:澳门回归前后我都多次去澳门,回归前后对比之下,回归祖国之后澳门社会秩序变好了。一个社会要有好的社会秩序,老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澳门现在的失业率是非常低的,大约是在1.8%。

实际上,澳门区域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再加上开放程度大,澳门的就业压力很大。为什么现在澳门能够有这么低的失业率?这跟澳门回归之后,祖国给澳门提供的强大支撑有很大关系。

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澳门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支出增多,有能力去做很多惠民的事情,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都获得很大发展。

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有这样几点重要的经验。

第一,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与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统一起来。积极探索适合澳门实际的治理方式和发展路径。

第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门实行适度多元发展,通过中葡合作“一平台、三中心”等建设,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第三,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回归以来澳门经济快速发展,适度多元的产业发展逐显成效,建立起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与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福利模式特色明显,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王菊:我是1998年出生的。从我有记忆来,澳门就已经回归祖国怀抱了。我爸经常会对我们说,以前他们家里条件比较艰苦,我奶奶是在工厂制衣工厂上班的,我姑姑在家里面做塑料花。家里住的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堂楼,就是40年以上那种楼龄很久的教堂楼,条件比较差。

这些年,家里的生活开始不断改善。今年我们搬进了经济房,现在澳门有一个房屋政策:针对中低收入人士有一个资助,他们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去买政府建的房子,我们家也享受到了这个政策,搬进了自家的新房子。

李想:王菊是真正感受到了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带给他们全家人带来(加上)的好处,我想这也是很多澳门居民的真实感受。今年是大湾区建设的开局之年,我相信很多观众朋友和我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想请教姚老师,像我们广州、深圳、香港这样非常大的国际性都市,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很棒的城市,为什么现在我们要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做一个大湾区这样的“超级天团”?

姚景源:大家都知道,国际上有名的湾区,有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那么湾区是什么概念呢? 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但更是一个经济概念。比如说东京湾区,就是从东京到大阪,整个东京湾区它成为日本工业的主体,日本的整个工业产业都集中在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大家也把它叫硅谷,它是一个高科技园区。在这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中,应当说旧金山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湾区的发展建设,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有9个城市,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就是一个9 2格局。这个区域面积是56,000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是世界最大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是我们国家经济最充满活力的地区,也是市场经济机制比较健全的地区。这些城市已经很棒了,为什么还要搞9 2大湾区?就是要注重发挥香港和澳门的优势,并与内地的9个城市结合起来,既为香港和澳门下一步的发展创造良好空间,又要带动广东九市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未来整个30年的宏伟目标中,粤港澳大湾区是肩负重任的。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澳门现代服务做得很好,内地城市应该向澳门学习。澳门的教育、科技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沿。

李想:您认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哪些方面要重点发展?各个城市如何发挥作用推动湾区融合发展?

姚景源:中国经济的发展要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内地与港澳的深度合作是很重要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要把这里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成宜业宜居宜游的湾区,打造成国际化的休闲旅游区域;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领先于世界的科创基地,给人才提供发挥才智的平台,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多成果。因此,一定要打破各种束缚,让粤港澳大湾区内资本、人才等各种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让这里充满活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澳门和珠海离得最近。特别是横琴新区与澳门一水相隔,直线距离相距不足200米。珠海是很美丽的城市,未来如果澳门能够成为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珠海也可以往这方面发展,与澳门开展旅游方面的合作。珠海的定位还是要跟澳门的旅游度假休闲紧密结合起来。我建议珠海可以向澳门的现代服务业、中药、食品等方面学习,开展合作。

中医药产业是澳门的优势产业,但澳门土地资源紧张,缺乏产品研发平台,中医药企业发展受到技术和空间制约。2011年,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落地项目,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横琴正式奠基。

在澳门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约65.6万人口,空间载体不足是澳门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珠海恰恰为澳门提供了承接空间。因此,珠海应紧扣科技创新、特色金融、医疗健康、跨境商贸、文旅会展、专业服务等六大产业,助推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

王菊:我觉得这些年,澳门跟祖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我初三的时候参加科学营去过上海,现在又来到北京上大学,这些近距离的接触,可以让我们更加熟悉内地的发展情况,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创业和就业。澳门和珠海也推出了很多扶持政策,支持青年人到横琴创业。现在整个大湾区通关更加便利,我们去大湾区的城市都很容易。我也希望未来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大湾区建设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为澳门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责编:魏少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