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易地搬迁简短(东川区易地搬迁青少年)

结合《东川区关心关爱易地搬迁青少年成长成才暨“雏雁护航”工程五方面21条措施》,东川区教体局组织举行了以“忆苦思甜”为主题、参与对象为易地搬迁学生的征文比赛活动,旨在让搬迁孩子们把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付诸笔端,让更多人了解广大易地搬迁群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进而忆苦思甜、铭记党恩!此次共评选出优秀征文35篇,以下是部分优秀征文展播,今天让我们共同来阅读第一篇:《扶贫之恩重如山 脱贫责任重心间》

《扶贫之恩重如山 脱贫责任重心间》

(东川一中高三(13)班:谭瑞

指导教师:张雅楠)

沿着功东高速公路进入东川,恍若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10余个隧道接踵而至,高山峡谷云雾缭绕,小江宛如一条玉带潺潺环绕,太阳谷、月亮村、铜都城、蒋家沟、金东大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浓墨重彩展现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魅力!太阳谷的花开了、歌唱了,月亮村的房新建了、树绿了,东川城的面貌变新了、人气旺了,小江的水清了,两岸的山绿了……

生命几何时?慷慨多努力。

幸福是靠奋斗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有这样一对夫妻,两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李国秀出生时就没有双手,可家里的家务活、地里的农活样样不落,更令人赞叹的是,她用脚绣出的鞋垫精美、结实。张顺东幼时被电击伤,右手和双脚最终被截肢,留下一只健全的左手。他并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就向困难妥协,而是积极养殖鸡鸭、生猪等,为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断奋斗着。在脱贫攻坚的小康路上,他们不等不靠,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撑起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如今,在政府的补贴支持下,他们住进了新居,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在东川,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很多,李国秀夫妇的脱贫故事,激励着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之路上不断向前。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云中路不穷,迢递入乌蒙。在都香高速守红段项目沿线,山峰直入云霄,时而云雾缭绕,如置身仙境,时而阳光倾泻,青山苍翠欲滴,更有金沙江水如玉带般穿行其中,满目风光无限。建设于山光水色间,都香高速守红段项目践行“两山”理论,设置环水保管理部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为绿色施工保驾护航。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全体建设者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辛勤付出下,都香高速守红段前40公里已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后57公里工程量已完成近80%,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条高速会为东川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让我们看见更光明的未来。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新建广厦千万间,贫困群众尽欢颜”。曾几何时,全区32万人口中,1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世代居住在高山峡谷中。其中,3万贫困人口失去生存环境,居住在金沙江沿岸悬崖峭壁上或小江流域泥石流重灾区,他们住的是石板房,走的是岩羊道,吃的是烧洋芋、烤红薯,依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穷日子。而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一户都不能落下,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个铁定的目标,不打折扣,毫不动摇。面对失去生存环境的3万多贫困人群,只有搬迁才是唯一的出路。然而,千家万户的搬迁从工作量到工程量都无法想象,更何况在悬崖峭壁上搬迁、在泥石流重灾区搬迁、在深山石漠里搬迁!胡江辉说:“东川区群众不脱贫环境难修复,环境不改善群众难脱贫。”因此,东川区政府变压力为动力,视困难为挑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作出“应搬尽搬、一步进城、阻断穷根”的决策,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奔小康”的原则,3万多人搬迁进城,既解决了贫困代际传递的大事,也解决了生态涵养与生存环境破坏的矛盾。“治理小江就是保护长江”,群众搬迁后,3万余人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上万亩耕地、宅基地退耕还林还草,几十万亩荒山荒滩停止了放牧、耕种、开挖和开发,为保护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修复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海之力,纳天下智慧,脱贫征程不仅笃定刚健,更在可持续发展中,步步生花。“人心齐,泰山移”,如今,东川“路通了、山绿了、民富了、城美了、业兴了”,并创造了“重整山河,苦干实干,开放包容”的扶贫精神。从牯牛山尖到小江河谷,山顶风光迷人,山腰休闲观光,山脚稻香绕城;从红土地之巅到铜都城,大地七彩斑斓,鲜花盛开,驿站芳香,游人如织;从金沙江之滨到铜都城,一片欣欣向荣……

我的扶贫故事易地搬迁简短(东川区易地搬迁青少年)(1)

作者:东川一中高三(13)班 谭瑞

我的扶贫故事易地搬迁简短(东川区易地搬迁青少年)(2)

指导教师:张雅楠

来源:东川区教体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