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如何发力(太极拳有养生与发劲两种练法)

OO一 太极拳的整部功夫可分为上半部养生练法、下半部发劲练法,不可不知的练拳定律

太极拳的一部全功,上半部为养,下半部为用。

上半部养生练法之根基是身法八要。

下半部发劲之根基是活步打手,动中发劲。

上半部养生练法是“十三势圆架子”。

下半部发劲练法是每一式都是一个“起承开合”,丹田内劲的整体收放,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OO二 养生练法是圆架子横8字背丝扣,左右平衡。发劲练法是主力手单侧发劲,容易形成“职业病”

十三势圆架子是走横“8”字背丝扣,身体左右两边均衡锻炼,符合养生之道。

发劲练法则是运用右侧为主,发挥最大的优势,如太极五捶——搬拦捶、肘底捶、撇身捶、栽捶、指裆捶,都是右手一侧的发力,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

所以,发劲的练法年长日久,就会形成“职业病”,有害健康。

初学太极拳如何发力(太极拳有养生与发劲两种练法)(1)

OO三 养生练法是“五阴并五阳”的阴阳平衡,发劲练法是极阴与极阳的快速转换,日久必受祸殃

太极拳是武道,是武医合一。

中医的根本是维护人身的阴阳平衡,偏阴偏阳都是致病之因。

《太极拳谱》原传的十三势圆架子就是“五阴并五阳”的中和、太极、懂劲练法。

发劲练法则是极阴与极阳的转换,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发挥最大限度的破坏力。但害人也是害己,所以要有好生之德,厚德载物,非遇危困而不发。

OO四 《太极拳谱》原传“十三势圆架子”就是最好的养生练法,超越陈鑫的由“一阴九阳根头棍”练起、杨式吴式由“纯阴无阳是软手”的空松虚灵练起

陈氏太极理论的代表人物陈鑫,有一个著名拳论: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

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

可见陈氏拳乃是由“一阴九阳根头棍”练起的。

而杨式、吴式则由“纯阴无阳是软手”的松空虚灵练起,走向了对立的另一个极端。

《太极拳谱》理论与练法是在陈氏老架与赵堡新架的基础上“神而明之”发展而成,深厚的拳理与经验总结有如巨大的宝藏。

按照《拳谱》原传的“十三势圆架子”练起,一开始起步就是走在了“五阴并五阳”的太极真理大道之上,就像是继承了前辈资产的“富二代”,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赢得人生了。

而在陈鑫看来,能达到“五阴并五阳”的太极境界是最高的追求。在杨式与吴式说来,哪年哪月才能达到“五阴并五阳”更是难以预期,无法断言的。

所以,从“十三势圆架子”练起,就是继承了前辈祖师《太极拳谱》的理法,拥有了高明的理论和方法,就是站在了实力的立场之上,超越同仁、一骑绝尘、独领风骚也就不足为怪了。

初学太极拳如何发力(太极拳有养生与发劲两种练法)(2)

OO五 郝为真改拳后的武式太极拳就是最后的发劲练法。但又有“削峰填谷”之举,降低了身段

《太极拳谱》记载的练拳程序很清楚。首先是练“身法八要”的基本功,其次是十三势圆架子的太极、懂劲、养生练法,最后是一式一个“起承开合”的发劲练法,如皮燃火,一触即发。

郝为真改拳后的武式太极拳就是太极拳的最后发劲的练法,忽略掉圆架子的养生练法,直取最上一层。

但是,发劲练法的心法真传是快慢相间、急缓互变,所以郝氏改后的武式太极拳实际上成了“削峰填谷”,把最高的发劲练法又搞成养生的纯慢练法。

本想集众美于一身,却搞得两下都不合适、都不纯净。以之养生不如“圆架子”的阴阳平衡,以之练发劲又无急缓快慢的抖炸精神。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改拳后的武式太极拳仍是精品,这都是根正苗红、出身正、武学家底厚的缘故。就像富二代,虽然有所败坏,但仍然比乡野的专业户财大气粗哈。

所以,学太极拳跟参禅、修道法一样,有一个好缘法,遇到一个真明师才能道业有成,反之,遇上愚师,只能在低级的境界里做无用功,甚至于南辕北辙。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一世的聪明抵不上一个好的机遇。兄弟们,谁又能说出有什么不对吗?

本头条号《太极拳天下第一门》

古典《太极拳谱》中兴第一人 2021/09/06 星期一

初学太极拳如何发力(太极拳有养生与发劲两种练法)(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