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难之役解密(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

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俩人到底谁才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对于此问,众说纷纭。有说李自成,有说张献忠。说李自成,是因为他亲自带兵攻破了明朝的都城北京。说张献忠,是因为他纵横的地域远超李自成,始终牵制着相当数量的明朝正规军。也正是因此,史学家谷应泰在他的著作《明末纪事本末》的《流贼列传》里将《张献忠之乱》置于《李自成之乱》前编。虽然如此,谷应泰在著作中还是给出了开篇问题的客观答案:“譬如人之死也,献执其手,而后闯刺其心:献椹其胸,而后闯扼其吭。则献与闯,厥罪唯钧也!”在这里,谷应泰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将明朝的灭亡比做人之将死,张献忠控制了这个人的手,才使李自成有机会将其刺杀。对这个比喻,最能证明的例子就是1639年张献忠的谷城复叛,惹得明朝拿出全部家底剿杀,从而导致河南空虚,才使仅剩18骑的李自成绝地逢生,突进河南重新拉起百万之军。正是凭借这支重新拉起的队伍,李自成最终覆灭了明王朝的统治。那么,明朝末年军事人才云集,既有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这样的统帅之才,又有邓祖禹、曹文绍、秦良玉、艾万年、左良玉、汤九州这样敢打敢拼的冲锋大将、为何始终就无法将两人平定呢?此间的原因,一是关外八旗军的频繁骚扰导致明朝始终不能集中精力对付农民军;二是负责剿杀的明军统帅举止失措,未能将起义军首领妥善处置,如1634年的车厢峡之战、1638年杨嗣昌招抚张献忠。相较后者,前者尤其可惜,因为朝廷经谷城招抚只拿下了张献忠,但经车厢峡之战却几乎将明末起义的诸多始作俑者生擒。

明朝靖难之役解密(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1)

车厢峡,《绥寇纪略》记载说是在安康境内。清代学者严如熤的《三省边防备览》亦有同样的记载,“安康,本兴安州州治,兴安升府改附郭首邑。县境辽阔,西往汉中一路,恒口地势平坦,西北王莽山、牛山,为终南分支。明季李自成于车厢谷,即在二山间,松树坝、上下团山,与洵阳、镇安接界。”因时间久远,有些地名时常变换,所以后来的学者在《安康县志》对上述地名做了注释:松树坝即现松坝乡,团山即现谭坝乡,均在付家河中上游的茨沟区内。如果说的更直白些,那就是如今改名为狗脊岭的车厢峡,在安康平利西约35公里的老县镇凤桥村一组与汉滨区县河乡交界的大山沟里,长度约20公里。其实,农民军在此前曾数度穿过安康及汉中前往陕西,对这段山路并不陌生。之所以这次如此大意,主要是因为明朝改变了用兵方略,不再以一省为单位围剿起义军,而是专门设立了节制五省的总督衙门。

明朝靖难之役解密(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2)

陈仓、褒斜、傥骆、子午及车厢峡

出任第一任总督的是陕西延绥巡抚陈奇瑜。为了加强陈奇瑜的作战能力,朝廷还给他配了一个叫卢象升的助手。此人进士出身,学富五车,虽是典型的读书人,却知兵敢战。在1633年冬月之前,还在山西境内的起义军曾数次闯入他的大名防区,谁知道均被打的丢盔弃甲。因其作战强悍狠辣,吃了大亏的起义军不但从此不敢迈入大名,还送了卢象升一个绰号“卢阎王”。也正是因为卢象升的战绩,朝廷才将其调来围剿起义军。他的任职地点,正当农民军突入汉中地区的勋阳之地。史料记载,在陈奇瑜的调度及卢象升的配合下,明军连战连捷,先后斩杀义军精锐近万人。起义军从未遭逢如此惨败,以至于慌不择路,连探查的哨骑都来不及派,便闯进了车厢峡。这个极其险峻的山峡有进口无出口,当起义军认识到误入绝地,再往回返时,官军早已堵住了进口。此时山中恰逢降雨,起义军刀枪锈蚀,弓矢皆坏,火药潮湿,再加上数十天饥饿,几乎丧失了战斗力。面对如此绝境,李自成喜好招揽读书人的作用显现出来了。史料记载,李自成帐下有个叫顾君恩的谋士,给义军出了一招:重金贿赂陈奇瑜左右将领。陈奇瑜对待农民军不似洪承畴那样狠辣,在他看来,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本质上是饥饿起事,并非居心叵测。故而,听了左右将领的进言,陈奇瑜决定接受义军投降。当时正逢八旗军闯入京师近畿,朝廷急需兵马回防,故而当陈奇瑜的姻亲兵部尚书张凤翼上奏后,崇祯帝很痛快的同意了起义军的投降请求,以便集中精锐对付八旗军。

明朝靖难之役解密(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3)

史料记载,起义军的投降人数,计“八大王[张献忠]部万三千余人,蟹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人”,共计四万余人。《绥寇纪略》曰:“兴安之界车厢峡,贼李自成等陷于其中”;《烈皇小识》曰:“贼首李自成、张献忠坐困于汉中之车厢峡”,说明了李自成也身在其中。

明朝靖难之役解密(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4)

按照最保险的处理办法,陈奇瑜最好是先将义军的领袖控制,然后再分批将降卒遣回陕西原籍。可是陈奇瑜处置失措,并未这么做,他收缴了起义军的武器后,只是给每百名义军派了一名安抚官随行监视。在古代,从陕南进入关中要走栈道,栈道是在悬崖上凿石楔进木头修建的道路,十分险要。知道有机可乘的起义军为了平安走出栈道,乃尽其所能讨好安抚官,和他们“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如此情形,他们之间的关系倒不像是监督,而像是朋友,以至于使安抚官放松了警惕,默认义军购买衣甲,整理弓矢,储备粮食。从这里看出,义军并不是很诚心的投降。也正是因此,当这股走出栈道的义军抵达关中平原,面对知县李嘉言拒不开门并斩杀36名登城交涉的义军之行径时,他们一声呼啸,乃复叛而去。待到陈奇瑜知晓,义军已经恢复了元气,人数发展到了二十余万,北至庆阳、西至巩昌、西北至邠州、西南至周至,都成了起义军往来驰骋之地。义军复叛,陈奇瑜的下场自然不会很好。当年11月,陈奇瑜被逮捕下狱。时值平定登州叛乱的大臣温体仁被崇祯重用,在他的帮助下,本该被斩首正法的陈奇瑜侥幸不死,被发配到了陕西荒远之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