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安全注意事项(20多国先后出手粮食禁令)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吴倩】 编者的话:小麦、玉米、葵花籽油、大米、糖……俄乌冲突爆发后,3个月来,大约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针对农产品的出口禁令,粮食禁令“多米诺骨牌”已被推倒,并且传染给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粮食保护主义的阵营中。多名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基本口粮完全能实现自给,目前的粮食保护主义风潮不会对中国产生明显影响。但作为粮食进口大国,大豆、玉米、油料等广义粮食的需求,需要中国进一步在海外拓展进口渠道,以规避动荡不安的国际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下一个是谁
据印度《经济时报》5月31日报道,泰国一位高级工业官员本周一表示,泰国和越南之间“不可能”达成提高大米价格的协议。3天前,泰国政府发言人刚刚证实,泰国和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名誉会长朱基亚特表示,泰国和越南不是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加起来比印度还少,如果提价,担心买家会转向竞争对手。据悉,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约占全球供应量的40%,由于印度卢比疲软和主要出口国供应充足,其价格近日触及五年低点,媒体多次传出印度政府可能会收紧大米的出口。
大米是全球粮食出口禁令“多米诺骨牌”,最新可能倒下的一张骨牌。根据公开报道,印度已禁止向外出口小麦,印度尼西亚禁止棕榈油出口。据不完全统计,俄乌冲突后,大约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达针对农产品的出口禁令。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至少短期内,粮食保护主义“多米诺骨牌”已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被陆续推倒。他认为,疫情发生,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随着全球粮价大幅上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几乎形成一种对粮食安全的恐慌,在国家间相互传染。
粮食危机何时结束
多国颁布粮食出口禁令,难道全球粮食不够吃了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全球粮食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粮食的生产能力已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如果限定在吃饭上,全球粮食安全是趋于改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最大的是分配问题,有些国家过剩明显,有些国家则因为购买力问题而存在短缺,这是全球长期面临的粮食格局。实际上,因为自然灾害叠加地缘冲突等原因,本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已出现三次粮食危机,这背后是粮食周期性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05-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产粮大国即实施粮食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例如印度禁止小麦出口,越南减少大米出口;2010-2012年全球再次爆发粮食危机时,俄罗斯禁止小麦和其他粮食出口,乌克兰等一些黑海沿岸国家也对谷物出口实施出口配额。
李国祥说,2012年开始一直到2020年,世界粮食又进入到过剩时期,并一直持续到2020年底。此后,世界粮食因为一系列因素又进入价格上涨新周期。李国祥表示,“国际上一般认为今年6月份这轮粮食上涨周期将会结束,但因为俄乌冲突以及疫情影响,这轮周期目前还在进行当中,何时结束还不好说”。
谁掌握着定价权和话语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但除口粮外,大豆、玉米、油料等广义粮食的需求,目前中国仍然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玉米进口量达到2835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对外依存度接近10%。大豆进口量达到9651.8万吨,国产大豆只有164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85.5%。
目前,中国进口玉米主要来自美国和乌克兰,进口油菜籽主要来自加拿大,进口棕榈油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粮食安全取决于供给,而供给主要由生产、库存和进口三者共同决定,”李国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粮食进口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手段,“把进口粮食视为粮食不安全的表现是不对的”。
目前,中国正在进一步推进粮食进口的多元化布局。根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粮食贸易商已开始从巴西进口玉米,数量或达25万—40万吨。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玉米分析师刘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进口的玉米有70%从美国进口,依赖单一市场风险比较高,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立足国内供需,进一步拓展进口渠道,会使中国应对未来玉米市场供需环境的变化更加从容。
此外,2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缅甸玉米进口。2月23日,中国开始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另外,据加拿大方面的信息,近日中国已取消对加拿大实行3年的油菜籽进口限制。
郑风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中国口粮安全没有问题,但国际粮价暴涨暴跌还是会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全球粮食贸易的高度垄断、美元资本的捆绑以及美国芝加哥商品市场定价权等,美国等西方国家把持着全球的粮食市场。他认为,中国目前还在探索全球粮食市场的话语权,鼓励和支持国内粮食企业走出去,开展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国际合作,在国内建立大连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作为新兴的粮食贸易大国,在国际上建立相当的话语权这条路仍比较漫长。
来源: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