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时代主题(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

柏林封锁第一次柏林危初Berlin Blockade柏林空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时代主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时代主题(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时代主题

柏林封锁

第一次柏林危初Berlin Blockade柏林空运

柏林封锁和空运

1948年6月24日-1949年5月12日

柏林封锁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封锁了西方盟国通向德国管制下的柏林地区的道路和铁路。为了防止城市落入苏联手中,西方阵营开展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运输行动--柏林空运,为西柏林提供物资供给。除了英国和美国,还有皇家澳大利亚空军、加拿大皇家空军、新西兰皇家空军和南非空军参加了整个空运。封锁在1949年5月被解除,并导致了3个独立的德意志国家的建立:柏林从法理上被一分为二,西柏林独立,并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形成特殊的同盟关系;东柏林则并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领土。

事件简介

“柏林封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国际危机。

根据二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协议,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为了扶植双占区,稳定战后混乱的德国经济市场以对抗苏联。

于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B"记马克。苏联针锋相对, 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D"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西方于23日下令将"B"记马克引入柏林西区。

国际局势顿时紧张,爆发了“柏林危机”。

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柏林局势虽然紧张,但双方都没有下决心走向冲突,而是通过谈判解决危机。

事件背景

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及加深,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美国欲将德国一分为二。为了使法国与英美方向一致,美国利用战后马歇尔计划使法国在外交上合作,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过萨尔宪法,从法律上给予法国优惠,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同意法占德区与美英占德区合并为西德占领区。

1948年2月至6月,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所谓的“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德区与英美占德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西德国家,以西德为中心复兴欧洲。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公布了“关于改革植国货币制度的法令"; 6月21日,正式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B"记德国马克。这一行动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苏联得知后,于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议,军事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表“告德国民众书”,认为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6月22日,苏联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1948年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次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事件结果

1948年9月,西占区以阿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开始拟定新宪。

1949年5月8日,德国议委会通过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法,同时公布占领法,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苏联于封锁中亦蒙受损失,它深知封锁不能阻止西德建立,遂于同日宣布撤销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

5月23日,英美法三国代表参加下,西德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此日成为西德国庆日,西德建立,定都波恩,以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9月21日,占领法生效,令西德享有自主权,英美法三国保留管制联邦德国之外交、外贸、国防特权力。

5月23日,苏联亦在德国东部筹措成立东德意志国家,苏占区在1949年5月30日通过宪法。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东德建立,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取代苏联管制委员会对民主德国的外交及外贸监督。德国正式分裂为东德与西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