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

杜甫一生写过很多诗,入选在我们课本里的就有很多,其实不乏至今都朗朗上口的《春望》、《登高》、《绝句》等等。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1)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千古名句,我们都很熟悉,是来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蜀相》,而这句诗、这首诗所称赞崇拜的对象,即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的蜀国丞相诸葛亮

我们所熟悉的杜诗

杜甫的诗经历过不同的时期,比如盛唐时候的意气风发,那是年少气盛志气远大的时候。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2)

经过长安十年之变,安史之乱爆发,他仕途不顺,生活也不济,见识了民不聊生,诗风开始转入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

在世时,他并没有同时期的李白那么大的名气,直到他去世后,经过白居易等人的好评和推广才逐渐扩大其影响力。

杜诗的可读性非常强,他本身格律方面就很优秀,所以我们当年在背的时候也很好背,总是可以一气呵成朗读出来。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3)

但这样我们也容易忽视杜诗背后的深刻含义,杜诗其实是很值得细细慢读的,除了教科书里的参考答案,杜诗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挖掘。

作为诗圣,杜甫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包括很多描述当时社会问题的诗篇,所以他的诗也有一定反映史实的考据价值,也被称为“诗史”

另外,杜甫也写很多对他人崇拜称赞的诗,最出名的就是对李白的,二人是在洛阳相遇后便成为好友,杜甫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在诗中经常表达他对李白的爱。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4)

诸葛亮,也是杜甫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据统计,杜甫一生写了二十多首诗是有关诸葛亮的。

就像这样一首《蜀相》,最后的这14个字,诉说着杜甫内心怎样的忧愁?

与蜀相诸葛亮的共鸣

《蜀相》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他颠沛流离,到了成都,自然要去参观自己内心崇拜已久的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5)

在这里地方,他与偶像相聚了,先是描写自己来寻丞相祠堂,到了后是一副“柏森森”的气氛,先定下一个比较严肃、僻静的氛围。

然后第二句就写景,写台阶上的草很碧绿,黄鹂嘹亮的叫声。杜甫写诗很擅长寓情于景,而且是寓得十分自然。

景色其实一直都是那些,但看得人心情不同了,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草色依旧鲜绿,黄鹂声依旧清脆,但是朝代更替,在这与世无争的祠堂里,外面的风雨多少显得有些残忍。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6)

这里让我想起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十分敏感,对他而言,丞相祠堂也是在见证着历朝更替的规律,但丞相的成就也依旧让人敬仰。

所以下面一句就回顾了诸葛亮的生平,写诸葛亮的才能以及他本人的忠心耿耿

最后一句,就是这句千古名句,点出最后诸葛亮还是未能在完成伐魏的愿望之前就去世了,这着实遗憾,可惜可泣。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7)

读到最后,情绪和最开始的肃杀氛围是发生了变化的,最后是一种非常悲恸的感伤,可见杜甫也是情到深处不能自己。

诸葛亮是何等的英雄人才,他的才略,他的智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他还那么的忠诚,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和刘禅,几乎是把自己都贡献给了蜀国

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悲剧,还未打败魏军,就已病死军中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8)

这样的忠臣,这样的天才,命运最终还是无法如他的愿,只能抱憾而终

了解杜甫的生平,我们也知道诗人如此动情也是有影射自己的情感在里面的。他选择诸葛亮作为对象,也是因为诸葛亮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实在是太可惜了。

杜甫的漂泊人生路

杜甫是在哭诸葛亮,也是在哭自己。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9)

杜甫早年仕途不顺,当时奸臣阻挠,他等到四十几岁才被授予一个小官,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开始流离漂泊。

可以说,杜甫一生就没有受到太大的重用,甚至都还没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就一直被迫漂泊,体验着当时百姓的苦不堪言。

但生活也成就着他的艺术,如果说杜甫的才华本身就很高,那后期他的遭遇使得他的诗更具现实主义色彩,也就把他的成就往更高的意义水平上推。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10)

这可以说是被迫的意外收获,杜甫本身也是积极考取功名,希望报效祖国,无奈也是无法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曾经也是怀揣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志,但现实将他的梦想击碎,他经历了无比真实的底层社会和残酷生活,但他也始终想着要为祖国尽一份力。

可是命运也是不如他愿,就这样蹉跎了岁月,虽然在艺术上杜甫的成就非常高,但仕途上他仍然漂泊无定。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11)

到了晚年,来到成都,寻丞相,也就不禁发出“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他相信诸葛亮临终也是很恨的,很遗憾自己未能完成伐魏的任务。

自己也感同身受,明白这种感受,但比起诸葛亮,他更遗憾自己连为祖国贡献的机会也没有,没办法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更为痛苦。

小结

我们以前学习杜甫的诗篇,就是概括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他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非常真实,也很生动,包括像我们很熟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为诸葛亮写了什么(杜甫为诸葛亮赋诗一首)(12)

杜甫总是用十分优秀的音律、读起来十分爽快的节奏,给我们呈现出一首首精彩绝伦的作品,有时朗诵起来就很像一首高昂悲壮的交响乐,非常入情。

这些描写的背后,可以感受到杜甫的情到深处,他是真的将自己的所有感情都注入其中,也是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的真切爱意

杜甫作为诗人,他的才华和成就无疑是伟大的,但更可贵的是,在经历了社会的毒打后,他依然对这个祖国怀抱着最真挚的爱,并将其悉数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也就是杜甫,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才之士经受折磨后依然热爱这片土地,在这个层面上,他也是一个国家的英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