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

怪物马戏团 | 文

注:本文涉及作品剧透

2019年,网飞联合一批动画制作公司,出了一部动画合集《爱,死亡和机器人》,简称爱死机,它包含了18个科幻动画短篇。这些动画充满剧情反转和深思,虽然各自的剧情不关联,但都有一种相通的主题:爱欲、死亡和AI。

爱死机一出世就引发海量关注,虽然类似的概念在《黑客帝国动画版》和《回忆三部曲》已经出现过了,但还是非常有独创性。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

《黑客帝国动画版》

爱死机的口碑走向是“神剧”级别的,这部由大卫·芬奇操刀的合集就像动画版的《黑镜》,以各种角度探寻科学和人性的碰撞。它出名的原因可以归纳成三个:大尺度、深邃内涵和惊人的技术力

在第一季带来的巨大关注下,爱死机第二季终于在一周前来了。可这一次,它的口碑拉胯到不行,豆瓣评分直接跌到7分以下。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3)

故事变得无聊了、内涵和设定平庸、尺度变小……大家看后纷纷评价。尤其是故事无趣和内涵缺失这两个问题,几乎成了公认的最大毛病。

而对于“尺度变小”,很多人的看法是,这确实让第二季失去了一些感官刺激和噱头,却不是让质量下降的罪魁祸首。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4)

尺度对美学风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写这篇文章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当我把这一季背后的8篇小说看完后,却诞生了一种想法:第二季在尺度上的降低,可能真要为它的质量下滑负不少责

爱死机第一季有18集,其实不少单集都有点拉,比如《垃圾场》。但有些作品近乎超神,例如《齐马蓝》和《天鹰座裂缝之外》。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5)

《齐马蓝》的故事里,一个全身机械义肢的艺术家不断创造惊人的巨型艺术品,一次比一次巨大,而所有艺术品都有一个怪异的内核:一块蓝色。这也引发了众人的热议,蓝色的涵义成了艺术界最大的谜团。

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艺术家是一个觉醒了人性的泳池清扫机器人,它作品里的那块蓝色,就是泳池的瓷砖。在知道真相后,它让自己瓦解在了水池中,重新变回了清扫机器人。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6)

从这18集可以看出,在第一季,尺度大并不意味着质量高,恰恰几个拉胯的单集都是在用肤浅的黄暴去吸引人;反之亦然,《齐马蓝》就没什么出格元素,却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最佳。

不过,尺度和质量两者的关系,在爱死机身上也没这么简单。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到第二季,8集中超过一半都是乏善可陈的作品,只有一流的技术。它们也是第二季评分暴跌的“罪魁祸首”。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7)

就算有隐喻也不深

我们主要聊聊质量最好,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三集:《冰》《突击小队》和《溺水的巨人》。

首先是《溺水的巨人》。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本季最佳,也有不少人认为无聊至极。它故事简单:一具巨人的尸首被冲上沙滩,主角以王尔德式的独白叙述了自己对整个事件的见证。巨人的尸体也一天天腐败,最后被人们分割,骨头变成装饰品分散在小镇各地被遗忘。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8)

这些独白唯美优雅,一种破败的诗意从字里行间渗出,让人想起马尔克斯的《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故事里的巨人孕育着隐约的寓意,被观众各种解读,认为巨人象征着某种精神、全人类,甚至是苏联。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9)

还有很多人觉得该集是一堆空洞的台词,只是把鲸鱼搁浅做了象征化的处理而已。能让这么多人这么想,说明这集的改编是有问题的:因为它确实意有所指,但因为尺度上的缩减让人难以看出

该集原著的作者是J·G·巴拉德,生于30年代的上海租界,曾被日军送进集中营。《太阳帝国》就是他的作品,同时,他也是“赛博朋克”概念的开辟者之一。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0)

这样的作家,自然不会写一篇无病呻吟的散文。《溺水的巨人》写于60年代,有强烈的象征性。在原作巨人尸首的描写里,他仿佛依旧在成长,从最初的年轻人面庞,到腐败后的中年相貌——它是某种已经死了,却尚未消亡,在缓慢瓦解的事物。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1)

这种事物是高贵的,巨人搁浅后的整个过程,就是世人对这一高贵事物的玷污和摧毁。但因为尺度的问题,你不容易看出这一隐喻。

举一个例子,巨人搁浅后,人们在他身上涂抹。在原著中,人们画的是谩骂和粗鄙的字眼,甚至是纳粹标志。此外,他们还做了很多出格举动,譬如“爬进巨人鼻孔,像狗一样嚎叫”,乃至后面的用木矛刺穿耳垂、在胸口点火等。

在动画里,人们对巨人毫无敬意,却没有真正的恶意。他们只是画了些嘻哈涂鸦、告白留言和傻乎乎的小人,让这一行为显得更像是在嬉笑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2)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3)

甚至显得天真烂漫

动画省去了原著野蛮的一面,导致很多人认为它是一则刻意的动物保护寓言。没有了对暴行的揭露,主角的哀叹被困进一种小资的格局。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4)

原著更能让人理解这句台词

在原著的笔触下,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巨人象征着一种古典主义正直精神的消失,这种精神其实从不曾存在,它在美化中来自一个虚构的时代,流浪于世人的罪恶里,仿佛乌托邦的碎片一样散落于世间,无法拼接。在令人不忍直视的亵渎,和诗一般的独白中,作者将这悲哀的意象娓娓道来。

这是一个在二战中出生,在冷战中踏入中年的人写的故事,它不是诞生在午后咖啡中的。可失去了尺度的爱死机,没能成功展现原作的内核,又无法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替代品。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5)

但是结合原著来看,这一集确实触动人心

顺便提一句,作者另一部代表作是《撞车》,这是文坛著名的叛逆之书,描绘了一批靠撞车来获取快感的人。其尺度之大,就算爱死机第一季和它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一位与爱死机的气质如此契合的作家,改编出来的作品却跑了调,实在是让人惋惜。

接下来是这次争议更大的《突击小队》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6)

在这个故事里:由于人类获得了永生,所以不能再生孩子,所有私自出生的孩子都会被处理掉。而负责处理孩子的男主在一段时间的迷茫后,体会到了小孩的美好,放过了一位私自生育的母亲,并与前来追杀的同事在雨中同归于尽。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7)

这一集在IMDB上获得了第二季的最高分,让国内的观众大为不解。在国内各种平台上,都能见到对这一集的抨击,认为这是在浅薄地把生孩子和无私善良划等号,是在“催生”。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8)

IMDB评分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19)

当然,也有人喜欢它,因为它的美术风格实在是太出色。在赛博朋克和废墟美学的大架构下,游走着黑色侦探漫画的韵味,其中的城市像极了漫画大师尼古拉·德魁西笔下的阴雨之城。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0)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1)

德魁西的《魔怪波波》

冤死了。

当我发现这一集改编自保罗·巴奇加卢皮的短篇时,就开始感觉不对劲了。这位作者是近年的科幻新秀,代表作有《发条女孩》和《水刀子》,他总是喜欢描写一种形似赛博朋克的废土科幻,主角常常是混混和妓女一类的人。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2)

而他的风格,绝对不是动画里呈现的这样。

读完原著之后,你可以轻松看出两者的差别。动画里的主角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根本不像一个杀手,他那张酷似乔治·克鲁尼的脸上,悲天悯人和怜爱仿佛随时要从目光里溢出。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3)

在原著里,主角是一个标准的黑色小说硬汉。他没那么多愁善感,不会敏感到一和女友谈论怀孕,就神情悲伤。

不过最大的差别依旧是尺度。在原作中,对小孩和“清理小孩”的描写是非常直白的。第一次展现男主出任务时,他见到的小孩又脏又吵,身穿沾着粪的裤子乱跑,还显得有些愚蠢。总而言之,你不会看到什么刻意营造出的“小孩的天真魅力”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4)

肥胖的母亲,恶臭、肮脏、吵闹的小孩……

对“清理小孩”的描写更是冷酷露骨、细致入微,而且没人认为这是错的;绝不是动画里那样屏幕一黑,只剩下主角忏悔的双目。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5)

相比之下动画的处理失真又刻意

原作中,就算是男主的迷茫也充满暴力。他的出警过程一次比一次蛮狠,因为他正在被自己的情绪压垮,完全不是动画里那样越来越手软。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6)

原著里,男主没有拒绝“开车”,有可能同时和自己的同事约会,还对着最后喂奶的母亲boki了。但在原著的描写下,这些荷尔蒙的举动,是为了展现一个人从沉溺于放纵,到找回原始人性的过程。

为什么原作要这样写?很简单,因为这个故事的重点根本不在是否生孩子,而是一群人在为了永生杀孩子。但动画省去了大量描写,加上那个忧郁温和的男主,严重淡化了这些行径的残暴,导致其成为“催生宣传片”一样的东西。

此外,原作的设定也没那么荒唐,它暗示了永生的技术和繁衍是不兼容的,人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空间才这样做,其实原作明确指出世界的很多区域已经开始被荒废。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7)

小孩的恐龙玩偶在动画里是一种隐喻,因为恐龙灭绝了;但我没想到的是,原作里这个隐喻是落在最后那个母亲身上的。作者根本没把她塑造成一个光辉的角色,他明确写出她的做法很愚蠢,孩子很可能活不下去,她就像是隐居在丛林里的一只恐龙,行将灭绝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8)

恐龙贯穿全文

自然,原作也没动画里那种柔光下小孩的可爱镜头,没有溢出母爱光晕的漂亮女人;文中的母亲充满野性,肥硕强壮、肮脏,却随时准备为了自己的孩子拼命,并在失败后崩溃痛哭;因为这是真实的母亲。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29)

反之在动画中

短篇的结尾也不像动画那样套路化:回心转意的男主没有为小孩丧命,他只是带着一点微弱的希望,放掉了母女二人而已,再回到毫无改变的世界。作者给出的不是说教般的对错,而是一种丧失人性的困境;如果有什么是错的,那就是出于自私而杀生。

你可以说动画做了一种诗意化的处理,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烂俗的诗,多愁善感而造作,丢失了原文野蛮的灵魂,像是用鸡汤小说的文笔改编《老人与海》。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30)

在原文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滤镜下一个个与常识相斥的小孩;而是真正的生命:肮脏且鲜活,充满缺陷又宛若奇迹

爱死机第二季穿上了一层衣服,它的角色没了原始的情欲,没了暴力,甚至没了不可化解的争吵和肮脏肆意的欲望,不再是一群在星球上狂乱起舞成诗的生命。他们退化成优雅肤浅的臆想,甚至,有些像一群将人性之光做成精致装饰灯的人,陶醉在伪善的边缘。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31)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32)

第一季中生命的力量愤怒而粗野

有些可惜,因为原本在第一季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冰》中,这是上一季《齐马蓝》班底的新作,广受关注。它确实有惊人的美术呈现,却因为故事的薄弱让人失望。

动画说了一个星球上仅剩的未改造人,为了融入群体,和弟弟的朋友一起冒险去看冰鲸跃上冰川。弟弟为了给哥哥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假装脚受伤,挺身救下弟弟的主角也因此获得了众人的认可。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33)

画面依旧震撼人心

但在原著里,救下弟弟的主角却在睡前和弟弟大吵一架,他指责弟弟不顾他人安危,仅仅因为自己是“被生产出”的改造人,就有一种不会受伤的高傲。他的弟弟少见地回骂了一句,然后偷偷在床上啜泣了一声。随后一切归于寂静,只剩下怀抱内疚无法入睡的主角。

有了原著的最后一段,你能感觉到故事的重心转移了:改造人也是有心的,他们会受伤。可在动画里,主角只是简单被接受,哪怕他依旧是一个弱势的个体。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34)

和《突击小队》的原作一样,它不是为了拿出一个改变的方案,而是指出:冰冷的他人并非真的冰冷,人会一直被困在误解造成的对立中,但在夜深人静之时,这堵隔阂之墙有可能被流露的真情和反思缓缓溶解,黑暗的星空下,困境仍旧有可能被化解。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35)

这同样是一种“尺度的缩小”:从直面困境,变成幻想一切都能以理想化的姿态自行解决。爱死机的第二季,常常让人感觉他们在畏惧描绘太多暴行和现实问题,所以迫不及待地展现人性之善,让一切变得平庸且脱离现实。

诗歌是套着枷锁起舞,但爱死机的诗意,本该来自一种自身就能粉碎枷锁的舞蹈,力量直指人心;第二季的爱死机却变得像是用舞姿自己带上桎梏。曾经人们以为它是传奇地下漫画杂志《重金属》的复生,带着全新技术和盎然诗意回魂。然而现在,它沦为了CGI技术演示的视频集。

虐哭观众的四大神剧你都看过吗(大尺度神剧的口碑陨落)(36)

对科幻和美漫影响深远的《重金属》

很可惜,可能在西方创作环境改变的巨大洪流中,它终究还是丢掉了这种斗士一般的离经叛道。

如今,似乎有人忘了它叫《爱、死亡和机器人》,爱难逃情欲,死亡也常和暴力相伴。我们可以避开它们说爱与死的故事,但这不应是爱死机的方式;爱和死不一定是干净而浪漫的,人性不一定随时闪耀着无瑕的光,这也是爱死机第一季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