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而仅仅不到二十年,英法联军在美、俄支持下,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遭到焚毁,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而俄国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占领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目前已知北京最早有影像记录的时间为1860年。这组照片都是1860年拍摄的,十分珍贵。
北塘炮台
北塘炮台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是为了抵御倭寇而建造的。
拍摄于1860年8月21日 战役后的北炮台的后方
英国和法国军队的进入口。
战死的清军士兵
法国军队进入的地方
咸丰十年初,英、法政府为报复上年大沽口惨败及在中国掠夺更多的特权,再度分别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英、法驻华全权专使,并以克灵顿和孟斗班分任两国侵华军司令以,准备扩大侵华战争。是年春,英国军舰及运输船一百七十三艘,军队一万八千余人,法舰三十二艘、军队七千余人陆续开到中国。
英国军舰及运输船一百七十三艘,军队一万八千余人,法舰三十二艘、军队七千余人陆续开到中国。六月中旬,英法联军舰队两次集结大沽口外。其时,负责天津一带防务的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因上年大沽之胜骄傲轻敌,于北塘一带除埋设了一些地雷外,竟尽撤该地防务,专守大沽。此情况被先期到达渤海湾刺探清军情报的俄使伊格纳切夫探告,密报葛罗。于是英法联军遂制定自北塘登陆,抄袭大沽炮台后路的作战计划。
北塘炮台和北塘镇全景 拍摄于1860年
六月十五日,英法联军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占领北塘,顺利完成了登陆计划。十七日时,联军两千余人在侦察前往大沽道路时,与清军发生遭遇战。二十六日,联军一万余人分两路猛扑新河和军粮城。经过激战,清守军三千余人全军覆没,新河、军粮城相继失陷。二十八日,联军占领塘沽。七月初二日,白河南岸的大小梁子亦告失陷。大沽炮台遂陷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七月初三、初四两日,联军数百人由塘沽进至石缝炮台背后作进攻准备,被清军击退。初五日辰五时,联军向大沽口北岸炮台发猛攻,海上敌舰亦发炮助攻。镇守炮台的清直隶提督乐善率军顽强抵抗,经过一天激战,毙伤敌军四百余名,乐善力竭捐躯,守台将士全部壮烈殉国,炮台陷落。驻守南炮台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见大势已去,率部撤往天津。直隶总督恒福在英军巴夏礼的威胁下,将南炮台及全部军火物资拱手交给英法联军,自己也于初七日逃回天津。此次大沽之战遂以清军惨败,炮台陷落而告结束。英法联军兵锋直指天津。
大沽口炮台
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形炮台。炮台内用木料,外砌青砖,白灰灌浆,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建造得坚固如山。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军激战,大部分爱国官兵壮烈殉国。
拍摄于1860年8月21日 北方炮台的一角(被占领后)
拍摄于1860年8月21日 战死的清军士兵
英法联军占领后的北塘炮台
炮台全景
工事十分简陋
炮台全景
圆型建筑应为清军士兵住宿之所
炮台一角
北塘炮台的内部展示着弹匣和木炮摄于1860年8月21日
战死的清军士兵
拍摄于1860年8月21日
清漪园文昌阁,拍下这张照片后,富丽堂皇的建筑就被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也就是从此时进入了灭顶之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