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龙头上市公司(无线充电大时代渐行渐近)

来源:独角兽智库(ID:dujiaoshouzhiku)主讲人:王莉,中国银河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无线充龙头上市公司?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无线充龙头上市公司(无线充电大时代渐行渐近)

无线充龙头上市公司

来源:独角兽智库(ID:dujiaoshouzhiku)

主讲人:王莉,中国银河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分享内容主体

1.什么是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Wireless PowerTransmission),又叫感应充电,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无线缆充电的一项技术。其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

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发射器,与电源连接,负责向广阔空间发射电能;二是接收器,一般安装在电子产品上,用以接受电能。

2.无线充电的好处及它的发展

无线充电包括磁感应、磁共振、微波方式、电场耦合式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电磁感应和磁共振。微波方式很炫酷,像刚才提到的,未来无线充电发射端可以像路由器一样,我们只要得到授权密码,开启机器时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充电。此技术路径现在各大厂商都在研发。

目前常见的充电板是磁感应或磁共振的方式完成的。

无线充电的好处是无需随身携带线缆,避免线缆缠绕,甚至未来,在无线充电标准统一的情况下,无论什么样的电脑、手机、ipad,都可以充电,它可以自由移动,可以在任何位置进行充电,甚至可以实现一对多充电,这是一项很值得期待的技术。

无线充电很智能,未来当手机快没电时,无线充电启动,我们可进行空闲时段充电,帮助我们解决最后一格电带来的焦虑。我认为在未来三到五年,它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移动设备重要的备用充电方式。我们的主充电口在一段时间内依旧会存在,无线充电为我们增加了一个功能,即在无法有线充电时进行空闲充电。未来在标准统一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充电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

(1)可穿戴类设备无线充电

从2014年的Apple Watch开始,无论是手表还是手环,主流厂商的可穿戴类设备都开始使用无线充电模式,例如三星、摩托、华为、小米,无线充电模式外部不用添加充电接口,不会漏水,更美观,集成度更高。

(2)手机无线充电渗透率即将大幅提升

手机上面的应用,三星手机在无线充电领域是先头兵,我们可以看到其近几代产品都整合了无线充电功能,又如索尼、谷歌、摩托、诺基亚,以及今年六月份华为的荣耀也会配备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将成为OLED、玻璃陶瓷之后下一个值得期待的手机上的微创新主流应用。

除了可穿戴和手机,Dell的新型笔记本电脑也有无线充电方案,目前来说笔记本电脑可移动性不是特别高,移动属性不强烈,意义不是特别明显,在未来电脑手机等设备全部进入全微波时代后,相信会有更大作为。

(3)汽车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应用的下一城是汽车。汽车的无线充电相比充电桩来说安全性更高,不受天气影响,无插拔孔,节省道路空间,可在斑马线上进行短时充电,也可以在停车场设置充电位,成为很多厂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如特斯拉、沃尔沃、宝马、奔驰等厂商都在研发测试其无线充电系统,国内的比亚迪(002594)、中兴通讯(000063)等公司已在无线充电方面有自己的积累。

外置式无线充电配套件已经有不少产品。

今年2月,特斯拉汽车发布声明称,从今年4月开始,其无线充电装置“免插充电系统”(PluglessSystems)开始发售,按照官方数据,该无线充电装置是一个充电板,可用于所有特斯拉品牌车型,它相当于7.2千瓦二级线圈式充电桩,每充1小时可以支持续航32公里,对特斯拉Model S60充满电需要8小时。

内置式无线充电渐行渐近。

高通Halo无线充电大幅提升汽车充电功率,或许商用化距离我们越来越近。高通Halo部门高级副总裁GraemeDavison认为,汽车无线充电的效率和有线充电差不多,传统充电的充电效率大约是95%,而无线充电目前已经做到90%。在使用这种技术时,充电速度的限制实际在于汽车能够接受多少电能,高通的Halo系统可兼容3.3kW(13A,220V)和6.6kW(20A,220V)两种电源供应。

3.透过现象看本质:标准统一 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对无线充电形成催化

我们可以发现今年iphone7的炒作并不火爆,大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iphone8上面,除了使用OLED屏幕使其更轻薄、后盖换做玻璃或氧化锆陶瓷之外,iphone8会添加无线充电功能,这将给手机厂商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是中高端机型的卖点之一。我们判断无线充电将在可穿戴设备、手机上面有更多应用。

(1)行业标准逐步统一

我们认为目前无线充电具备机会是因为有几个新变化发生。第一个变化是标准的逐步统一。产业的早期标准非常多,厂商数量占比最大的WPC,其次是PMA、A4WP等,多重标准并行。直到2015年,A4WP与PMA合并,这两家成立了AirFuel阵营,联手打造无线充电市场,市场标准才逐步统一起来。目前WPC是占比最大、使用最广的标准,消费电子领域以WPC为主流标准的大局基本确定。

电动车无线充电方面,2016年5月,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发布了混插式和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行业标准,这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第一个行业标准,标准的统一将带来行业的变局。

(2)厂商差异化需求推升了无线充电渗透率快速提升,可穿戴设备和手机是先头兵

我们看到可穿戴设备基于美观性和便捷性考虑,基本会标配无线充电,手机和汽车的无线充电将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工具,厂家推广和使用意愿强烈,这都将促使无线充电市场渗透率提升。

根据IDC最新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跟踪设备的发货量达到了1970万台。按照Gartner最新发布预测,2016年全球范围内可穿戴电子设备销量达到2.746亿部。目前可穿戴设备内置无线充电模块价值量约为3-5美金,加上充电板之后总方案6-8美金左右,假设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3亿部,其中一半采用无线充电,其市场空间约为每年新增18-24亿美金。

从市场空间来看,无线充电应用占比最高的是智能手机。我们判断,智能手机进入增长后段,竞争同质化的安卓手机占比越来越多,国产手机成为出货主力,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无线充电或将成为继OLED、3D玻璃&氧化锆陶瓷、双摄像头、指纹识别之后的又一差异化竞争工具。在3D玻璃&氧化锆陶瓷或将成为5G时代手机后盖主流材质之后,无线充电设计将更加简便,多数厂商开始考虑配置无线充电甚至NFC无线充电一体化模块。

目前手机内置无线充电模块价值量约为3-5美金,加上对应的发射端充电板合计单价8-10美金以上,按照IDC数据,假设2020年智能手机年销量为19.2亿部,其中,苹果、三星、华为等主流厂商大概率采用无线充电的话,我们估计采用无线充电的机型有机会达到10亿部,对应的市场空间是每年新增80-100亿美金。按照IHS最新数据2015年无线充电接收器全球出货量1.44亿台,增速160%;到2020年无线充电设备出货量将超过10亿台,2025年将超过20亿台,和我们的预测基本吻合。

汽车无线充电的单车价值量较高,目前最便宜的方案约1000美元附近,考虑到驾驶人和充电模块之间进行电磁信号屏蔽的需求,无线充电加屏蔽的成本约在1000-1500美元,有第三方数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生产电动车约200万辆,假设无线充电渗透率有50%,这个市场规模有百亿级。当然,我个人认为不会那么快。

无线充电在其他领域,如平板电脑、智能家居、低功耗家电、卫星等军事领域应用都会陆续出现,但在相当长时间内,渗透最快的还是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

(3)辐射的问题仍待解决

无线充电过程简单,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但目前没有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汽车需要的功率和充电效率更高,这意味着成本更高,另外是因为电磁转换产生的辐射问题目前无法避免。

所以无线充电之前在电动汽车上没有那么快发展,除了没有统一的标准之外,就是电磁辐射问题。

麻省理工研究实验表明,人体对电场反应强烈,而电磁的反应基本没有,磁场不影响人体安全,且与通讯基站、wifi、微波炉相比,无线充电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其他实验室的数据不尽相同,但是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我们认为,未来无线充电能否解决辐射问题,成为放量与否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4.无线充电产业链分析——银河证券电子王莉团队

无线充电产业链相对简单,从构成来看,方案厂商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目前的趋势是手机或可穿戴无线充电都需要叠加NFC功能,尤其要求NFC无线充电进行集成化处理时,此过程需要方案设计厂商。模组加工以及设计方案是这个环节利润可观的部分,可以引领行业未来发展。

零组件拆分后可分为几个部分,一个是中间的磁芯,磁芯的材质包括铁氧体、钕铁硼、铁基非晶纳米晶等,磁性材料是小磁场中最重要环节。

一个是传输线圈,线圈设计很重要,处理好可以缩短充电时间、减少损耗。

另外是电源的驱动芯片,最后是模组的封装制造,产业的链条并不长。

正常情况下手机内置无线充电模块价值量约20-30元,加上充电板后总方案价值量在50-80元,汽车单车总方案在5000到几万元,方案设计部分议价能力较强,我们估计能占到30%左右价值量。剩下的是物料和加工成本,磁性材料加磁性元件约整个物料成本的50%以上;线圈约占20%-30%多;电源芯片价值量不高,但基本处于垄断状态,主流的参与厂商包括高通、intel、IDT、MTK等;模组制造利润率较薄。

(1)方案厂商

方案设计部分,有些整机厂可以自己设计,有些会委托给其元器件厂商。A股上市公司中,在无线充电模块上具备整方案设计能力,以及多种磁性材料、多种处理工艺的是信维通信(300136),公司已切入三星galaxy S7中,供应NFC无线充电模组,方案是公司自行设计的,未来在华为、苹果都不排除存在机会。

(2)磁性材料

在物料成本中价值量占比最高的磁性材料,方案很多,包括铁氧体、贴基纳米晶和非晶、钕铁硼等。铁氧体是最主流的磁性材料方案,它的软磁可做成磁芯或柔性薄磁片,用于产生磁场,而永磁铁氧体可以用于屏蔽,横店东磁(002056)和天通股份(600330)两家做的比较好。日本的村田、TDK、丸和等技术都很好,韩国的AMOTech是三星的供应商,做的也不错。

除了铁氧体之外,铁基纳米晶非晶也是未来机会很多的一种材料。它可以做成集成度更高、性价比更好的模块,将NFC无线充电整合到一体,上市公司中安泰科技(000969)做的比较好。

我个人认为,无线充电的整模组、材料都有机会被中国人引领,所以上述上市公司都具备一定机会。

(3)线圈

无线充电线圈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需要一定设计能力,不仅仅是代工,还需要设计,大多从天线厂转型过来,无线充电是电波转换的过程。中国的天线厂以以色列技术为基础,欧美天线厂最早是由诺基亚带动,后来因为单机价值不高,没有被台湾和日本转入。信维通信实现了天线份额从欧美转换到中国厂商的过程,除了美国一些优秀天线厂商企业之外,我们认为信维通信、硕贝德(300322)、顺络电子(002138)都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4)模组制造

模组制造加工比较简单,有无附加值取决于是否具有方案设计能力。目前来说信维通信方案设计能力较强,apple watch是立讯精密(002475)做代工,未来例如硕贝德等厂商也会具备方案设计能力。

(5)芯片

无线充电芯片的大功率决定其对精度、可控度要求较高,目前技术被几家国际大型芯片厂家例如高通、英特尔等垄断。国内厂商在未来几年内没有竞争优势。

综上我们中国厂商的优势在模组制造、方案设计、线圈及磁性材料。从市场拆分来看,手机有约200亿、无线充电几十亿、汽车上百亿,加起来有300-400亿的市场规模,是相当不错的市场。中国厂商在无线充电行业具备一定壁垒,例如磁性材料尤其是高性能软磁,无论是哪种材料,都具备一定竞争力。又如线圈部分,既需要整体方案一体化又需要具备制造能力,我们认为目前质地最优的企业是信维通信。

5.如何投资无线充电?

长线优质股我们首推信维通信。

按主题思路选股的话,我们认为硕贝德拥有最小的市值,其弹性空间最大。

其他厂商如材料厂商尤其是铁氧体厂商,未来在大功率充电、汽车无线充电主题炒作上具备更大想象空间,例如横店东磁、天通股份等。另外是钕铁硼价格在上涨,稀土同样存在涨价空间,稀土涨价加工制造带来成本上升问题,最后则会推升铁氧体的价格,所以铁氧铁是稀土炒作能够走到最远的题材是符合炒作逻辑的。

问答环节

问题1:无线充电,只局限于小电流电压传输吧?大电流传输不行吧?

答:大功率还需要时间。汽车方面已经有厂家在进行技术突破。建议关注特斯拉、比亚迪以及高通推出的halo电动车无线充电方案,功率不是问题。

问题2:无线充电概念股有哪些?

答:上游品:横店东磁、天通股份、安泰科技。小市值:硕贝德(最好等公司做完股权激励)质地最好:信维通信。其他优质公司:顺络电子、立讯精密等。

问题3:NFC线管上市公司除了顺络电子,还有谁有话语权?

答:信维通信肯定是最牛毋庸置疑。从NFC领域能够做出产品,并能大幅量产的角度来看,尤其是NFC无线充电集成在为手机配套的,主要是信维通信。

问题4:有个问题请教王老师,像apple watch的无线充电,实质上是接触式的,这样还是需要底座,如果手机还是这样的模式的话,其实和type-c在便捷性上差异并不大,还是需要近距离有电源,您认为未来两三年手机的无线充电还是类似watch那样接触式底座吗?

答:个人认为apple watch那种磁吸式接触不是未来技术主流,未来三到五年内最多的技术应仍以近距离充电为主,例如感应式和共振式。共振式传输距离已经有了改善,但达到随时随地充电的微博技术仍需时间,个人认为微波技术应该是未来的主流,但五年之内微波技术受制于功率太小,仍很难成熟。

问题5:做微波炉的公司有切入的可能么?

答:原理相同,但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在接收端。

问题6:为什么没有提到国内其他非上市公司,没有优秀的企业;还是技术要求太高尚未有所突破;亦或是市场觉得只是噱头,价值不大,吸引不了企业、资本的关注。如果有优秀的非上市公司得话,还有那些企业在无线充电领域做得比较优秀的,具体做得是哪一方面?

答:我觉得跟天线市场格局有关系。做的壁垒不高,但做得好的太少了。

问题7:顺络电子,硕贝德在行业上地位怎么样,像华为国内厂商如果用的话主要是采购谁的?

答:华为,我觉得信维机会多。但是顺络和硕贝德也是很优秀的厂商,二线手机品牌的无线充电,机会也会很多。

问题8:请问老师,无线充电技术是否到了普及的阶段?还是说各研究都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现在说顺络电子等上市公司都已经可以量产,那么这个量产标准能否达到市场的认可?我个人觉得无线充电改变的是充电方式,而不仅仅是手机充电方式的改变。这点就像马镫,改变是革命性的,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是无线充电。只是,当前的无线充电方式别说全方位,即便以信维通信、顺络电子的技术水平,怕也只是实验性的吧?

答:同意您的看法,无线充电是革命性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微波技术应该成为未来主流。目前充电仍需充电板,并不一定要是接触式,可以有一定距离。无线充电成为可穿戴设备和手机标配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无线充电将成为差异化竞争工具。电动车方面,高通方案称其有线充电与无线充电效率相同,我们没有深入了解,但应该还是实验室的情况。汽车无线充电仍需时间,我们了解到几大电动车厂商都有高通的方案配套推出,相信未来我们应该可以看到。

问题9:再请教个问题,我也跟踪信维和立讯比较久,都是比较优秀的公司,目前的格局是信维在天线上积累比较久,NFC技术比较强,立讯之前从线圈切入,明显去年以来也加大了对天线以至整个射频的投入,未来两家可能都会走方案设计加模组的一体化路线。那么您认为双方要想成功切入方案设计加模组制造的难点各是什么?未来更看哪一家?

答:看好信维通信。公司的传统业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当无线充电部分取得较大放量之后,公司是最有机会做成龙头的公司。信维通信在整合信维蓝沛后,信维通信已经成为在主流技术路径、材料、设计工艺公司中最全面的公司,我们认为不输村田、TDK等公司。公司超高度垂直一体化、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对天线的积累,对公司在NFC充电一体化组件方面具备更多机会。

问题10:华为自己没研发吗?国内连简单的接触式都没做好,为什么大家会把注意力放在国内厂商而不是国外厂商?

答:需要分两个层面来看待,从手机和可穿戴设备角度来看,以信维通信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的技术已经很好。从电动车方面来看,高通等公司以自己的芯片带动汽车无线充电产业,推动整个阵营发展,包括芯片及方案、整模组,中国厂商磁性材料有优势,汽车无线充电核心技术还是被国外品牌厂商垄断。中兴在汽车无线充电做的不错。

问题11:我借问题9再提问一下,这些年讲NFC讲了四五年了,是哪些因素导致NFC始终无法进入大众视野?现在解决了吗?到目前为止,即便三星苹果推出无线充电,似乎市场也不是很买账》?那么关于这个概念产业,它会不会像石墨烯一样,始终很吸引人,却始终走不进市场?

答:非常好的问题,09年我们就在关注NFC相关股票。早期的大佬例如苹果都没有运用NFC技术,NFC的推广技术薄弱,没有占领端口,NFC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例如支付、安全等领域,更多的只是作为差异化竞争的手段,未来无线充电在两三年内也是这样的情况,只有当NFC成为所有手机标配时才有无线充电产业成形的空间。

问题12:请问。无线充电改变只是充电方式?无线充电会不会有漏洞泄漏客户信息既然可以像WiFi一样那么在充电的时候是否会受到信号攻击?

答:有这种可能性,所以未来用微波方式无线充电是需要密码等其他保护措施的。目前无论是apple watch的接触式、近距离非接触式的在安全性上顾虑还是比较小的。无线充电首先需要的是在终端使用,其次才是功能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和发挥。

问题13:请问一下这个无线充电什么时候才能开始使用的?

答:我判断未来2-3年是无线充电在手机端快速渗透和上量的时间,但用起来至少要三五年。而汽车无线充电,我们会看到概念车,是估值的催化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