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聆听宝山小陶子讲述的行知故事)
“小先生制”最早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在宝山提出,即发动识字的小孩子做老师,教授不识字的小孩或成人,用这种的方式来解决当时教育师资短缺等矛盾。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上海市行知中学的小陶子们将做“小先生”,为我们讲述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感人故事。
我是上海市行知中学的高三学生黄硕琦。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行知校史馆内珍藏的一张育才会议桌。它四角斑驳的磨损清晰可见,有些甚至向外卷起了毛边;桌面上有着几道深深浅浅、或短或长的印痕。当场馆的聚光灯打在桌子中央的时候,陈旧得有些发暗的桌面像被镀上了耀眼的光泽。
这样一张看似平凡的旧会议桌,特意被安放在场馆的中心位置,足可见它身世的不俗。
时光倒回1939年,那个战火纷飞、苦难动荡的年代。远见卓识的陶行知先生立即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宣传中国抗日,争取国际支持;同时,心系民众疾苦和民族未来的陶先生更着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上海市行知中学的前身——育才学校,招收有特殊才能的战争难童,培养抗战建国的人才。
这张育才会议桌由此打造,承载起教育救国的责任与使命。陶行知邀请吴玉章、秦邦宪等中共高级干部来校讲学,学校戏剧组、音乐组也曾多次在重庆演出,美术组还在重庆多次举办画展,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来宣传抗战救国和民主运动。
1946年4月,育才学校由渝迁沪,这张会议桌也一同抵达上海,深受上海人民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求和平运动的影响。陶行知在一百天的时间里,到学校、工厂、街头发表100多场演说,开展教育宣传、为革命贡献力量。多少会议、多少辩论、多少决议、多少讲演,都曾在这张育才会议桌前或拍案定夺,或慷慨激昂。一路走来,这张育才会议桌以它斑驳的纹理,向我们述说着陶行知先生 “生活即教育”、“劳心者劳力”、“知行合一”的思想与其深远的价值。
看!光暗时,它韬光养晦,深藏而不露,隐忍而不发;但每当灯光亮起,它便冲破一切雾霭阴霾,锋芒毕现,光耀万丈。任岁月流转、人事变迁,这张陪伴陶行知先生和行知中学走过82载春秋的育才会议桌,虽然现已馆藏,不作他用,但它却像一位饱经沧桑、学识渊博的老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立于校史馆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启迪着莘莘学子,求真笃实,奋发拼搏,由此启航,一路收获美好的理想与未来!
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从拿着高薪的一名教授,到投身乡村的教育实践家;从单纯的教育家,再到英勇的民主战士...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艰苦奋斗,百折不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资料:上海市行知中学
记者:周菁
编辑:肖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