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电影经典场面(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到底讲了什么)

“我想起诉我父母”

“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因为生了我”

在动乱中求生,在荆棘中向阳。由黎巴嫩著名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影片《何以为家》于2019年在中国上映,以一个儿童视角为主线,讲述了小男孩赞恩的悲惨生活,也以男孩为缩影反应深刻的社会现实。影片以纪录片式的真挚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拍摄手法,一度掀起电影界的热潮,也荣获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中蕴含多重主题,社会、人性亦或是亲情,其以客观真实的难民生存状态,展现国家、社会的宏达电影观念。

黎巴嫩电影经典场面(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到底讲了什么)(1)

难民苦黯社会荡乱,颠沛流离何处为家。影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模式和拍摄技巧,把对社会底层难民悲剧性生存问题的叹息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开头处用一个俯拍大远景展现杂乱错纵的生活环境,而赞恩一家人也生活在一个挤仄脏乱的小阁楼里,饥饿和贫困充斥着银屏满目,一帧帧镜头创造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动乱世界。在这个俯拍镜头中,映入观众眼帘的还有房顶上的旧轮胎,一个隐喻镜头把轮胎喻作疮口和弹孔,如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流浪中的赞恩遇见拉希尔母子二人,这位年轻妈妈上班把儿子藏在厕所隔间,画面外不知有多少身为难民的不易与艰辛。影片在高难度的拍摄条件中多用手持摄影和非职业演员,给电影带来一层未经修饰的原生感,也以一种强烈的纪实风格展现撕裂失序的社会。

黎巴嫩电影经典场面(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到底讲了什么)(2)

人性可叹荡气回肠,贫窭流浪有光可寻。影片还蕴含着对人性的赞美,对爱与责任的讴歌,使影片在悲惨中又彰显暖阳。在赞恩流浪时遇见了非洲裔女子拉希尔和儿子约纳斯,母子二人同样身处困境,但终究没有对流浪的赞恩不管不顾,三人一起吃蛋糕,伴随着温暖的光线给整部沉重而心酸基调的电影带来欢笑。拉希尔被抓捕后,赞恩和约纳斯相依为命,虽然最后赞恩迫于无奈抛弃了约纳斯,但他前面照顾约纳斯的画面,无论是给他放动画片,还是喂他吃奶粉,都展现了人性之光。

黎巴嫩电影经典场面(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到底讲了什么)(3)

家为本源向往之归,亲情难尝膝下难养。影片沉重的表现了对战争带来的家庭伦理问题的控诉,生而不养,养而不育。其运用闪回剪辑方式,以法庭控告为中心点,用客观的镜头讲述赞恩控告父母的缘由,“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台词戳心而无奈,在赞恩的家庭里年幼的妹妹萨哈被强迫嫁给房东家,最后离世,还不会走路的小妹妹被铁链拴住,年幼的赞恩骗取处方药,在街头卖廉价果汁,他们稚嫩的面孔下是被生活历练出来的的成熟。影片中用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多次展现校车,同岁人上学为普遍化,而赞恩却拖着煤气罐四处奔波。还有一幕赞恩去游乐场扒开了雕塑的外衣,用隐喻蒙太奇以“哺乳”控诉母亲,也展现对家庭的渴望。

黎巴嫩电影经典场面(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到底讲了什么)(4)

导演拉巴基说,“我不想天真地说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变你看待这些孩子的态度、或是你看待你自己生活的态度,那么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你。当千千万万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电影《何以为家》 以循环式结构和倒叙悬疑手法讲述情节,引起观众思考,在影片结尾处一幕幕手摇镜头展示拉希尔与儿子相见的激动,用特写镜头展现赞恩由心而生的笑容,结局是美好的,而现实中的不幸还在上演,但残酷的生活不乏希望,未来依旧可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