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

读宋词学书法,都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苏轼即苏东坡。他在逆境中写就的《寒食帖》,被誉为继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后的天下第三行书。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该院最受瞩目的藏品之一。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1)

《寒食帖》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2)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3)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4)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5)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6)

《寒食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就的呢?

公元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岗)。大年初一,苏轼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通往黄州的路途。到达黄州后,苏轼一无所有,前途渺茫,整天闭门不出。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看到苏轼非常困难,便把把黄州城外一块废弃的军营地,交给苏轼无偿耕种,穷困失意的苏轼对这块地非常喜欢。因这块无名高地位于黄州城东,苏轼便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从此便有了苏东坡这名字。

公元1082年,苏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按照习俗,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连绵的阴雨让人惆怅,苏东坡凝望着窗外的雨丝,突然间有了写字的冲动。他拿起笔,伏在案头,写下了《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来黄州已经三年了,春天悄然消逝的感伤,下个不停的绵绵阴雨,家里被水浸泡,家象一叶小舟漂浮在水面。本来对于寒食节的到来,他恍然不知,看到乌鸦衔着坟间烧过的纸钱飞过,他才想到这一天是寒食节。

开头书写较平和,但随着感情的起伏,字迹开始任由情感流露,恣意放纵,把一个遭贬之人的沮丧、憔悴写到了极致,把内心的感情和书法的节奏推向了高潮。自己所思所想,无法传递给朝庭,“死灰吹不起”,心如死灰,不能复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力之感。

《寒食帖》通篇率性而为,笔法苍凉,起伏跌宕,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人生感叹的流露,表达了苏东坡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这也印证了他此时对艺术的领悟——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不卖弄,难在能够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

《寒食帖》后有黄庭坚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两大书家的字共存一帖,真所谓珠联璧合。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7)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8)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9)

书法家苏轼的寒食诗帖代表作特点(寒食帖苏轼逆境中写出的传世作品)(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