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比你想象中大的东西袋熊(袋熊好)
放眼整个自然界,和生物沾边的立方体几乎没有,矿物里倒是有一些天然的立方体(比如黄铁矿,小时候住大院,锅炉房前到了冬天会有一座大煤山,爬煤山玩的时候捡到过,咳,扯远了)。
等边等角的要求,让立方体很难制造,我们可以用柔软的东西将其塑造,或者从坚硬的物体上切割出来。
然而,自然界中,有一种萌萌的动物,袋熊,它们可以大量生产立方体——方形便便。
袋熊袋熊是一种四足有袋动物,生活在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的森林、山地和荒地,包括塔斯马尼亚。它们有着小短腿、小短尾巴、浑身肌肉发达,成年后能长到1米,最重的记录达到35公斤,最长寿的圈养袋熊活到了34岁。
袋熊有着悠远的历史,根据DNA研究,它们与澳大利亚其他有袋类动物的分化相对较早,最早可追溯到4000万年前。
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袋熊身上出现了许多萌点,但最让其与众不同的是——它们独特的立方体粪便。成年袋熊每次排便产生出4到8个立方体,在一个晚上能产生80到100个,够盖一个小房子的了。
那么,是什么让它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能够产生立方体形状的粪便的动物呢?
好肛用在刀刃上科学家们最先想到的是对袋熊生存意义重大的屁股——强大的屁股。
袋熊是穴居的,它们用自己那啮齿动物般的大门牙和有力的爪子挖掘网罗密布的地下洞穴系统(这些洞穴也成为澳洲频发的火灾中,各种动物的避难所)。
这里有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有趣进化,展现出袋熊的另一个独特的适应性——它们的育儿袋和袋鼠那样向上开口的方向是相反的——下(后)开口——这后开袋的优点是,袋熊妈妈化身刨土挖掘机时,不会装一兜子土。
说回穴居,袋熊是打地道战的高手,全靠它的大屁股。
在袋熊的栖息地上,已经灭绝的袋狼、现存的澳洲野狗和塔斯马尼亚魔鬼都会捕食袋熊,入侵物种的狐狸也对其有所觊觎。
而袋熊遭遇敌人的时候,只要钻进洞、转过身,就会化身为一个举盾的强T——强健的大屁股是主要防御,用它们的臀部挡住追击的攻击者。
袋熊屁股那里有坚硬的特殊皮,说是皮,但基本上由软骨制成。再加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短尾巴,任何现存捕食者的抓、挠、咬,都像在攻击一面厚盾,没有卵用。
就像游戏中的盾战士,袋熊也会进行反击。除了尥蹶子,在隧道里,一旦入侵者的脑袋处于袋熊屁股的上方,袋熊会用“盾反”——其有力的腿抬起屁股将捕食者的头骨压碎在隧道顶部。
真乃好肛用在刀刃上,难怪有的科学家认为它们的肛门是方的。不知道这么想的科学家是不是读过中国野史关于“韩信方肛”的那一部分......野史毕竟是野史,对一只活的成年袋熊的进一步CT扫描证实,这种动物没有方形肛门,和其他动物一样圆。
迫不得已的立方体那么肠道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构造呢?研究者想办法搞到了两只遭遇车祸撞击后被安乐死的袋熊,检查后,还真发现了一些蹊跷。
首先,水份是一个关键。
袋熊新陈代谢异常缓慢,大约需要8到14天才能完成消化,这有助于它们在干旱条件下生存。两个礼拜的消化过程,足够消化系统挤出每一滴水,对便便成型很有帮助,最终在肠道末段凝固、积攒成“方糖”。
这一点通过养在动物园的袋熊就可以印证,多喝水,拉得快,便便松散,形状就不是立方体了。所以说,这些立方体便便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经历了4000万年澳洲干燥栖息地环境的优胜劣汰后,逼出来的。
但,水并不是全部,比如那些干燥的硬梆梆、又圆滚滚的羊粪蛋。
剩下的秘密在于肠道。
袋熊的肠道非常长,长达9米。并且和其他物种有所区别,肠壁周围有两个柔性和两个刚性区域,这些区域会产生周期性的收缩——类似宫缩,几秒就会发生一次,这意味着硬-软-硬-软,十几万次之后,在肠道的最后就有六面体的形状了。
长方体就这么生成了。但最终怎么变成立方的呢?面对挤出每一滴水后的长方体,剩下的可能就是大力出奇迹了——快速、用力!
写在最后肠道的进化,让袋熊产生了这些独特的立方体。
虽然是迫不得已,但这对于袋熊,至少是雄袋熊有明显的好处:将这些粪便作为标记物,排列成标记区域,在划分地盘和吸引配偶时候,不会风一吹就滚走了。同时,稳定的六面结构代表着更大的表面积,以增加它们气味的传播,告诉同类自己的社会信息或生殖状态。
对我们人类来说,工程师们制作立方体只有两种方法:要么模制,要么切割。也许,按照袋熊的挤压方式,可以制造出更高效的流水线也说不定呢?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 _-)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