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

原创 李永泉 西行

柳林县位于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滨黄河,北接临县,南邻中阳、石楼,是黄河沿岸城市之一。柳林县城所在地柳林镇始兴于明,鼎盛于清,因商贾云集、物贸繁盛而享有“小北京”的美誉。 柳林县还有“优质主焦煤之乡”、“中国红枣之乡”、“山西民间艺术之乡”等称谓。

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

其所在地柳林县三交镇是柳林县和石楼县交界的地方,黄河对岸又是陕西省绥德县与清涧县接壤的地方,所以三交自古就有“鼓击震两省、鸡鸣惊四县”之美誉。柳林黄河三峡由黄河大峡、龙泉石峡、屈产峡组成,涛走云飞,气势恢弘。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

景区内的景点有神鹰报警、狮虎双峰、仙狐避难、原始古峡(情人谷)、蟒蛇出洞·古道石驼·群蛙探水、黄河天书(天然壁画)、水族龙宫、天壶瀑布、沧桑古堡等,另有红军东征渡口、红军东征纪念馆、周恩来旧居、毛泽民征粮处、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等革命遗址。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3)

传说大禹在邻近三交的孟门治水时遇险,大禹妻子为救丈夫,飞身挡住落下的巨石。大禹得救,而大禹妻子却坐化成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把禹王娘娘坐化的这座山尊称为“黄河母亲峰”。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4)

乘坐游艇、快艇、皮筏或古老的木船,在黄河中尽情冲浪,安全又刺激!在母亲河中游赏,如同在母亲怀中挥洒童真。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一时物我两忘,进入天人合一的人生最佳境界。河中翻卷的大浪花,两岸的峭壁与奇石,山上飘下来的粗犷山歌,使人恍若画中,仿佛梦中。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5)

行舟未半,就可看到天然母亲峰映入眼帘。面部表情太逼真了!一座酷似母亲的山峰静躺千年,阅尽人间风雨,终日守望着滔滔而过的黄河。这里有一段美丽的典故,李闯王东渡黄河,留下一座吞吐烟云的闯王寨。古老的寨门上有羊皮写成的“闯王寨”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山顶上有闯王行营遗址,李闯王点将台,李闯王展览馆。

柳林观音庙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6)

又名观音堂、白衣庵,因山腰有一清泉,故名清泉山,观音庙后又被称为清泉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明清碑碣记载,清康熙五年(1665年)重修。庙坐东南朝西北,占地近1000平方米,布局为两进院落,中间以照壁相隔,两侧随墙开门,由山门入内为前院,建钟鼓楼及僧舍三间。后院之东建正殿,南北两侧建偏殿,中建韦陀楼。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7)

正殿为观音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前檐插廊,为明代建筑。南北偏殿分别为老君殿和三光殿,面阔各三间,前廊式单檐硬山屋顶的砖卷窑洞,属清代重修之作。后院现存的三座殿前廊均为木制结构。偏殿木雕风格独特,艺术精巧,正殿四十二块天花板排列有序,画面勾线流丽,色彩古朴典雅,两廊壁画保存完整。庙院龙口吐水,古柏参天,横挂在山门的“山明水秀”名匾描述着清泉山宜人的风光景色。

柳林香严寺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8)

俗称鸽子寺,位于柳林县城东北隅山阜之处。四周幽香扑鼻的翠柏,给人一种肃穆幽静,华贵神圣的感觉。寺前有碧波潺潺的抖气河环抱,後山有郁郁葱葱的佛塔山为倚背,使寺宇幽藏在青苍如黛,蓊然毓秀之中。又有青龙宝宁山腰的明代建筑玉虚宫,与古刹香严寺交相辉映。寺座北朝南,周有堡式墙垣,内分七院十二殿,共有大小殿宇一百二十余间,占地六千一百六十平方米。寺始建於唐代,现存建筑为元代手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9)

寺院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殿宇鳞次栉比,佛堂高低有序。主建筑分别有歇山、悬山、硬山式殿顶,各式琉璃流光溢彩,气势宏大。主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过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十王殿以及两侧的附属建筑,构成以元代建筑为主体,明、清建筑相配合的古建筑群体。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0)

相传寺内有三件宝,即铁杆蒿梁、风磨铜佛像和山门鸽子。风磨铜佛高约一米左右,存於正殿,只要见生锈可搬至院内,见风复生光辉,金色如新。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古董商买价二千白洋,寺僧惜其珍贵,收藏入柜,秘不见人。铁杆蒿梁,大约三丈多,粗约二十五厘米,横七竖八置於正殿梁间,属古今罕见奇木,游人到此先睹为快,叹为奇观。

柳林玉虚宫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1)

位于柳林县城一华里外,青龙城宝宁山山腰。该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以明代为主(五处)。该宫座南向北,依山势而建,高低层叠,四周翠柏成林。前有四十里抖气河环绕,与古刹香严寺隔河相望,交相晖映;有后明代古城墙围绕,宝宁山为倚背。庙内建筑分布有七十二台阶至山门、玄天殿、观音堂、药王殿、圣母殿、子孙乳母殿等建筑。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2)

古人云:山之姿态,得树而娇,山之骨骼,得石而立。该宫四周翠柏繁茂,山静鸟啼环境幽雅,殿宇辉煌。主体建筑“玄天殿”、殿内有木雕神龛,内置明代真武塑像一尊;殿顶琉璃脊兽,殿前团龙照壁皆为明代万历年间,其工艺精湛,剔透玲珑,它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柳林双塔寺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3)

位于县城贺昌村羊道口西侧,寺院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建正殿、戏台、山门,左右两侧建偏殿、配殿、鼓楼、双塔。占地面积1612平方米。双塔屹立于山门东西两侧,俗称“雌雄塔”,两塔相距17米,用青砖砍磨砌筑而成,呈八角形,总高约19米,二至五层每隔一面开拱券形窗口。东塔内空可攀登。

柳林孟门南山寺

南山寺所在的孟门镇,战国时期为赵国蔺邑。前后长达1400多年,一直是地跨今离石、柳林、中阳、临县以及陕西吴堡县全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山峰峦若壁插天,山腰开阔平缓,透宛回环,若涌若连,若盘若跃,甘泉飞瀑山椒,翠柏云屏,下临汹涌黄河,设险据胜,乃一方之大观。

坪上遗址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4)

位于黄河东岸二级台地,东面连山,南北临沟,地形较平缓,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东高西低,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约800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0.5—1米,地面暴露有灰坑和多种类形的遗物。年代分期与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龙山晚期至夏、战国、汉。遗物有三足瓮、豆柄及一些素面泥质红陶残片、绳纹罐、板瓦、绳纹砖、光面泥质灰陶残片、瓷片、兽头、瓦当等。

刘志丹将军殉难处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5)

位于柳林县三交镇党家寨村鏊则圪垯。1936年4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28军军长、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在攻克三交战斗中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时,不幸中流弹牺牲。

柳林大红枣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6)

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以品质好、产量高而久负盛名。其特点是色鲜、皮厚、核小、糖分大、味甘美、耐储藏。鲜果脆而可口,甜中含酸;晒干后肉润如油,糖丝长亮,醇香沁心。

柳林杏脯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7)

选用柳林特产小白杏、大白杏为原料,经净洗;去核、脱水、加压浸糖、低温放制成。原料杏呈黄白或格红色,肉质柔软。含可镕性图形物适中;制成的杏脯色泽美观,酸甜突口,色、香、味俱全,保持了鲜杏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

柳林酸枣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8)

另名“山枣”,多分布在我国北部地区,故又称“北酸枣”。酸枣核大肉少,营养丰富,其中VC含量是有VC王之称的猕猴桃的二倍以上。可鲜食、煲汤、泡酒、煮水喝或取仁入药。

柳林芝麻饼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19)

冷热皆可食用,热食香酥味美、口感筋道,放冷后可作干粮,既便于携带,还能长期保存。

豆腐熬饼子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0)

孟门“熬”是一种经济小吃,做起来又很方便,通俗地讲就叫豆腐熬饼子。与隔河陕西的“羊肉泡馍”有相似之处。放锅内一起熬片刻,浇几滴香油盛在碗内,就可以上饭桌了。

柳林碗团

因其用小碗蒸,熟后晾晾,可以从碗中脱下,故而得名碗团制作前先要净化麦粒,将干荞麦碾脱落杂质,将两次脱皮后的麦粒共入磨机,筛面即可。面粉内和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为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揉为均匀的面条硬度,不断用力揉搓,使其盘“性”。待面团光亮利手,“性”盘好后,以些许冷水不断搓揉,使其稀释,变成稠糊浆,再用手朝同一方面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稀释到面糊能挂住杓碗为宜。面糊调好后,入碗上锅。蒸约二十分钟即熟。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1)

碗团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尚配以姜末、香油。碗团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招待亲友的必备佳品。

柳林是山西民间艺术之乡。秧歌是柳林民间传统的舞蹈歌咏社火活动形式之一。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旱船秧歌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2)

旱船秧歌以戏锣鼓板伴奏唢呐为音乐,男女老艄各驾花船为领队,船内载有倩男或俏女,大班队员踏着鼓点节奏,翩翩起舞。有的着古装,有的穿时服,各式打扮,一应所演角色之需。诸如古装戏“白蛇传”中的许仙、白娘子、小青,“济公传”中的济公和尚等人物以及现时代的医生、教师、大头娃娃等。秧歌队穿街过巷,到达预定地点演出,观众甚多。旱船秧歌跑而不唱,俗称跑场秧歌。以装束华丽和跑场神采为特色。但也有尾随大班之后坐场“弹唱”者,演唱者1~3人,不化妆,伴奏乐器有二胡、小笛、管子等。演唱内容多系民间流传古曲,诸如“审录”、“唤妹子"等传统曲子连唱。旱船秧歌多见于柳林城川一带。锄沟高跷秧歌为其中一枝奇葩。

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以三交镇秧歌队为代表。气魄宏大,振奋力强,每队必备腰鼓数十面,大钹数十对。队员头扎英雄巾,身着武士装,表演与击奏合一,组成阵容强大的锣鼓队。边扭边行进。声闻数里,令人回肠荡气,精神振奋。

伞头秧歌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3)

伞头秧歌流行于本县北山一带。全套打击乐器陪衬唢呐吹奏为声乐,伞头带队,以唱秧歌的内容与声调而取胜。秧歌队员分别扮演“会子”(节目)角色,依次排队跟随伞头之后,踏着鼓点回环蹈场,舞步翩跹。伞头是大班秧歌领队,停止蹈场时,在打击乐器伴奏下,应情应景即兴编唱各种秧歌,曲调固定,唱词各异。传统秧歌会子有“李延贵卖水”、“钉缸"、“刘三推车”、“千里送京娘”、“鲁郑恩吃瓜”、“小放牛”等;新编会子有“拥军"、“卖菜”、“住娘家"等。表演会子,均以唢呐伴奏为主,因唱词不一,曲调不能雷同。大班蹈场秧歌与会子表演相间进行。蹈场有固定的阵图路线,诸如“十二连灯”、“天地牌子”、“双葫芦 ”、“蛇盘九颗蛋”等。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4)

柳林民间灯火活动有花灯、孔明灯、旺火、焰火、转九曲等。

花灯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5)

俗称“灯笼”,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展观。届时每家各户将灯笼悬挂门首,有的木框蒙纸糊绢,有的铁丝扎架蒙纸蒙布,也有的木框镶嵌玻璃。不论何种框架,做工力求精致。其造型有宫灯,也有瓜果鸟兽虫鱼等各种形态的花灯。灯笼绢面(或纸面)往往写有“吉星高照"等吉祥语或谜语。80年代以来,县城年年举行元宵灯展和猜灯谜活动。机关、厂矿、学校纷纷献灯,沿街悬挂。有的灯笼以机械、电子作动力,结构精工,变幻奇妙。

转九曲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6)

城区柳林、青龙每年元宵佳节都举行游灯晚会。由361支灯杆布成曲折回环的地上迷宫,每杆顶部置以灯盏,盏外围以彩纸彩绢,以正中一支为核心,横竖左右皆为九数连掇为九九方阵,远视灿如繁星,近看曲折迷离。称作“九曲黄河阵”。届时男女老少,携儿抱女,纷纷入游。沿着路线,互不闯撞。民间传说:“转九曲可消灾免难,带来常年通顺”。

焰火

焰火为柳林民间传统游艺活动。解放前城乡均有流布,其技艺代有传人。

旺火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7)

除夕之夜,城乡居民家家院里用炭块垒旺火,意在驱邪,象征兴旺。元宵节城川居民分片供“天官"(俗称搭盘子),神龛之前所垒旺火高达2米余,历时三天。届时盘子会上灯火灿烂,旺火冲天,纠首轮流当班,爆竹声彻夜不息。

孔明灯

山西柳林历史简介(击鼓震两省鸡鸣惊四县)(28)

本县北山一带40—60年代盛行升放孔明灯活动。其灯以6张全幅白色连细纸糊成一正方形灯笼。上下四周密封,唯下方中间开小孔,用细铁丝拧成灯芯,棉花团作捻,浸以麻油、柴油。灯捻燃烧,吸引空气冲入,催动灯笼缓缓升空,初如巨盘之大,渐次变小如斗、如星。其色由红而黄而白,最后溶入天际。

一带一路上的风土民俗艺术瑰宝,尽在西行文化!

如果喜欢,可以加入西行(xixingjilu)越野车部落,跟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西行伙伴一起交流,一起旅行!

秦巴美好江山,与您携手共创美好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