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滨河东西路的名字缘由(为什么有那么多山西的路名)

本文作者布城马丁,同步首发于“天袁地访”公众号。

这些年,人们多少习惯了静安区临汾路这样的说法,但是苏州河两岸的“静安区”还是很有些不同,而路名这种相对顽固的历史记忆更是不会轻易消磨。

老闸北区当年分别隶属上海县和宝山县,上海县部分又有一些属于公共租界的北区,孤岛时期是苏州河北岸仍未沦日寇之手的一片特殊区域。在战前,闸北地区更是曾经比上海县城——“南市”,还要繁华。

路名是一座城市的气质,虽然未必能带来什么实质的影响,但有些大气的路名总让人觉得堂堂正正的。比如我童年路过闸北时被深深震慑的大统路,恒丰路,中兴路......要说路名的霸气值,老闸北区在上海市区内并没有对手,这期我们就简单说说闸北路名有趣之处。

市区道路延伸段,“XX北路”

从西藏路至河南路,闸北区的道路不少都为“XX北路”,这也说明了这里和公共租界中区之间的联系。这些路名都是承接苏州河南岸的路名,如西藏路、浙江路、福建路、山西路。而在闸北,则称为北西藏路,北浙江路等。

太原滨河东西路的名字缘由(为什么有那么多山西的路名)(1)

四行仓库

收回租界之后,则把方位统一拿到名称主干之后,原来公共租界内的改成XX中路,而延伸到法租界里的原有道路则称为XX南路。这样才变成了今天道路的样貌。这些道路集中于西藏路与河南路之间,原老北站以南的区域里,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抗战胜利后的闸北区,而是叫北战区。不过,闸北是个伸缩性很强的地域词汇,自有它的模糊性,我们就以80-10年代的闸北区作为参考范围了。

老闸北的爱国道路

上海各个区之中,带有爱国色彩的道路最密集之处,莫过于老闸北区了。当然,爱国路并不在老闸北,而在杨树浦,也只是以黑龙江地名命名的而已。贯穿闸北区的是一条叫共和新路的集高架、轨道交通(一号线)和地面为一体的立体交通走廊,常年也是拥堵老大难。“共和”一词为中国革命的核心口号,最早为东洋人借字于中国古代典籍,英文对应Republic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趋势。

说到共和,也得要说说民国初年提出的“五族共和”即汉藏满蒙回,中华大地五大主要民族的融合共治。人们就以这五大民族命名了汉中路、西藏(北路)、满洲路、蒙古路和新疆路。这五条路,最后满洲路改名了,或许是因为末代皇帝与日本侵略者炮制了伪满洲国而被人们愤然改名,改成的恰恰是抗日英雄,四行仓库战斗指挥者谢晋元的名字,晋元路。四行仓库也正好在满洲路和西藏北路之间。

太原滨河东西路的名字缘由(为什么有那么多山西的路名)(2)

中山北路共和新路

除了西藏路、汉中路比较有名之外,新疆路和蒙古路就相对而言是两条小马路。实际上,汉中路和满洲路(晋元路)也都不长也不宽。“五族”“共和”,“中兴”“大统”这些在民国初年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在老闸北区的路名里都有体现。中兴路和大统路都是老闸北区南部的重要马路。

说到中兴路,你也会发现闸北地区带“兴”的马路特别多,如公兴路(以附近公兴里命名)、鸿兴路、华兴路、永兴路——永兴路是南北高架的一个重要节点,大家都懂的。中华新路其实原名叫中华兴路,可能容易和华兴路搞混就改成现在的名字。但无论如何,这些名字都富含着对国家美好的寓意。还有一些带有爱国情怀的路名如国庆路、新民路以及“民”字辈的民立路、民德路、民和路(据说是根据青海民和县命名)等,带“昌”的华昌路、海昌路。这些路名取得都不错,唯一的缺点是彼此太过接近,容易搞错。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共和新路共和路有名,东新民路新民路知名度高,好像原始的其中新民路现在是彻底找不到了,其实原因也不难寻找,因为原来的广肇路、新民路和天目路都被划入了整条天目西-中-东路,更是与长寿路相连,是上海三横中的北横。

苏州河边的光复路也是此类地名,修筑于民国初期,为了纪念华夏“光复”。还有一条国庆路,国字头的路90%都在五角场一带,唯独国庆路在闸北,国货路在南市。

中国地名命名的道路

上海最多的自然是以中国各地地名命名的道路,闸北区内也有很多。

建国后的闸北区,由闸北区和北站区合并而成,后又并入宝山县彭浦乡等地区,大致以天目路(俗称界路)分为南北,南部的地理命名的省份较为丰富,北部则主要以山西省地名命名。

首先来说说南部,老闸北区的路名覆盖了好几个省,有一些是初始路名,如XX北路之类,大致是初始路名,有些是后改的,如康乐路(甘肃康乐县)原来叫克能海路,曲阜路从前叫阿拉白斯特路。

河北省,文安路(原名文昌路),热河路

河南省,开封路

山东省,曲阜路,曲阜西路(曾名库伦路)

安徽省,安庆路

江苏省,秣陵路(南京旧称,原为麦根路一段,麦根路很长走势也很奇特,南京旧称江宁、建业、金陵在上海都有对应马路,秣陵路是坐火车到上海站出站后要走的第一条路)京江路(镇江旧称京江)

浙江省,天目路,乌镇路,临山路(原名象山路,也是浙江地名,但与香山路过于相似而改),长兴路

湖南省,芷江路

甘肃省,甘肃路,康乐路(上文提到,由克能海路改)

上海市,宝山路

比较令人费解的是,七浦路的七浦究竟从何而来,在旧式拼音中写作Tsepoo Road,应该是一个Zepu的地方,但因为七浦路名气太大,要找到这个命名的起源已经不太容易了。《上海地名志》的讲法是以太仓七浦塘命名。你印成书了,就算你对了吧。

北部:

老闸北区北部多为原宝山县土地,因此开发较迟,命名也比较统一。除了部分既有路名之外,大多数49年后新筑道路以山西省地名为主。不过,山西有名的太原、汾阳两座城市命名的道路都不在闸北,而在徐汇老法租界内,长治路在虹口,已经在40年代洋名改中国地名时被使用了。大同路在浦东,却未必是以地名来命名的。

除此之外在闸北有路名的山西地级市有,晋城市(晋城路)、临汾市(临汾路)、阳泉市(阳泉路),运城市(运城路)等。

太原滨河东西路的名字缘由(为什么有那么多山西的路名)(3)

山西的路名在彭浦地区非常常见

县级市就很多了,比如我小时候觉得很有意思的闻喜路(和汾水路搞不清)取自山西运城市的闻喜县,闻喜县创立于汉武帝时期,据说是因为他老人家得知南越国叛乱平定,于是将他当时所在的左邑县的一部分划出来,命名为“闻喜县”,看来古代皇帝表达高兴的方式可以如此特别。同在运城市的万荣县,汾水入黄河的地方,所命名的万荣路——每一个在中环堵过车的人都会懂。另外一个更知名的堵点,原平路,出自忻州市代管的原平市。

运城在山西最南端,而忻州则在晋西北,五台山就在它境内。其境内有保德县,以此命名的保德路是彭浦新村北部的重要东西向道路。位于山西东南晋城市内的高平县是战国末期秦国将军白起坑杀赵国40万降卒的长平之战所在地,高平路却是老闸北西部的一条南北向道路。发生过著名的平型关战斗的平型关路,与嘉峪关路(嘉定),山海关路(静安),娄山关路(长宁)并称四大关路,只要走遍这四条马路......对不起,我编不下去了,哈哈哈。

其他山西地名真是不胜枚举,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不过在一大堆山西地名中也乱入了一些其他省份的,如陕西洛川命名的洛川路洛川东路,想起当年的有线电视台还有南北向的重要干道三泉路,“三泉”是为陕西省宁强县的旧称。

历史遗存

老闸北区的路名里其实还蕴含着许多历史遗韵,有宗教、同乡会、历史地名以及民族工业留痕。如有趣的路名太阳山路,是上海市交警总队所在地,这条路虽然是以宁夏太阳山命名,但实际和本地的一座太阳庙有关。太阳庙应该是一座道观,在一二八事变中没有被破坏,却在淞沪会战中被彻底破坏。无独有偶,横贯闸北和虹口的天通庵路也是因为一座庙宇而得名。普济路应该也有类似的渊源。

闸北地区也有很多会馆、山庄。山庄其实是异乡客墓地的雅称,我们曾经撰文写过最有名的山庄之一广肇山庄。广肇山庄虽然已经湮灭,但曾有过三处旧址,其一是静安区斯文里,其二是不夜城一带,其三是今彭浦新村一带。虽然广肇山庄已经不存在,不过也留下了两条路,一条是在不夜城一带的长安路,从新闸桥一直通到第二座广肇山庄,长安并非以地名命名,而是祈愿逝者长久安息,现在也被附会成长治久安。而在第三座广肇山庄,则留下一条岭南路,今天说起岭南必然想起广东,而广肇山庄正是为广府和肇庆的旅人身后所办的。

太原滨河东西路的名字缘由(为什么有那么多山西的路名)(4)

宝山路天目路老照片

此外,在上一次虹口路名中提到而无解的广中路,在老闸北境内也有一段,其实这广中指的是广肇会馆所办的广肇中学。

老闸北还有一条普善路,也是为了纪念开在当地的医疗殡葬的慈善组织普善山庄。在1930年代之后,因为日本人大举占领北上海并将前沿的闸北几乎打烂,普善山庄只好搬去租界。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次日,大世界与南京路外滩发生了中国军机坠弹事件,千余平民伤亡。

“八一三”抗战,国民党空军在轰炸日军出云舰的返航途中,因失控将一枚炸弹误落于人流最多的大世界附近,立时炸得人群血肉横飞,尸陈遍地。山庄出动全部收尸车并租借了多辆卡车到现场收拾残骸,一时竟使龙门路材栈堆尸如山,血水渗流,运往大场埋葬,化了两天时间才清理完毕。

普善山庄故地普善路两边,后来为安置因战乱和灾难来沪避难的难民,而成为了一条“穷街”,不过一切都在改善之中。普善路边有一条普善横路,这种命名方式颇为罕见。

闸北还有一条梅园路,以附近曾经存在的村落梅园头命名。无独有偶,闸北还有一条止园路,据说是根据此地的一座私人园林命名,当然闸北经历过数次战乱是不可能保留下来的。新客站附近的恒丰路裕通路分别以恒丰丝织厂和裕通面粉厂命名,此外还有华盛丝织厂命名的华盛路

太原滨河东西路的名字缘由(为什么有那么多山西的路名)(5)

恒丰路

悠然见“南山”,闸北的南山路是以洪南山宅命名的,同叫南山路,闸北的南山路比起杭州的南山路真是同名不同命,不过洪南山宅地块目前即将进行改造。说了半天倒也真没时间考据出洪南山宅这个名字的出典,希望读者能给予一些帮助。老闸北还有一些较为传统的路名,如王家宅路,毛家弄,谈家桥路等。

其他路名

老闸北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路名,例如以起讫点命名道路,沪太路(上海-太仓),江场路(江湾--大场),彭江路(彭浦-江湾)等。场中路其实也是一条起讫点命名的道路,它连接的是大场和中山路,不过现在的中山路已经和当年的有所不同,那条向北伸向宝山的中山路路段于1945年改称逸仙路,逸仙是孙中山的字,算是改字而不改名。

而有些则带有祝愿性质,如宝山路一带,有不少带宝的,如宝通路、宝源路、宝昌路。恒丰路与裕通路附近有一条恒通路,不知是不是两者的叠加。

闸北路名来源多,复杂,历史的层次丰富多彩,有辉煌的余照,有苦难的追忆,笔者与闸北渊源不算太深,难免挂一漏万,请读者海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