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1)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奇特的诗词,宝塔诗、回文诗等等.......

叠字诗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一个词,也称“重言词”。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语言的音节美,增进情感的强度,民歌中用得最多。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以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此后,又有叠字词、叠字曲出现。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2)

叠字诗

唐-寒 山

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

山腰云缦缦,谷口风飕飕。

猿来树袅袅,鸟入林啾啾。

时催鬓飒飒,岁尽老惆惆。

秋浦歌

唐-李白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天净沙

元-乔梦符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顶针诗

《顶针诗》就是每一句的最后4个字又作第二句诗的开头4个字或3个字。14个字的2句话,能演变成28个字的4句话,这就是“顶针诗”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3)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鬓云松令

-吴承勋

掩纹纱,开宝鼎,

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

络纬啼烟秋欲暝。

翠玉楼前,翠玉楼前井。

风衾寒,鸳帐冷,

好梦无端,好梦无端醒。

离别团圆今夜并,

愁倚阑干,愁倚阑干等。

半字诗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4)

空蒙迷离烟雨春景图

-梅鼎祚

半水半烟箸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xiàn)。

诗二十四个字,句句不离“半”字,意境奇妙,描绘出一幅朦胧迷离的烟雨春景图。

半字歌

-李密庵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一字诗

一字诗,一种含有某种文字游戏成份的诗歌。“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一字诗》中用了多个“一”字,真是错落有致,含义不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5)

古谣

唐-王建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天童山中月夜独坐

清-易顺鼎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

嵌字诗

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6)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

宋-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坠帻。

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肌那解老?

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嵌:〔郑容落籍,高莹从良。〕

哭象棋诗

-王阳明

象棋在手乐悠悠,卒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起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山川逐波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相若心头为人揪。

嵌:〔象、卒、兵、将、马、士、炮、相〕

传说王阳明幼时痴棋而寝食皆废,母将棋子丢入河中,因有此诗。

复字诗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而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以置于句首,也可以嵌于句中。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7)

嘲柳州柳子厚

唐-吕 温

柳州柳太守,种柳柳江边。

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吕温是唐代的诗人,他是柳宗元(字子厚)的朋友,在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他写了这首诗和柳宗元开玩笑。诗题虽说是“嘲”,其实是恭维,末句“千秋柳拂天”,是比喻柳宗元在柳州的德政文章,会永远留在柳州人的心里。全诗围绕着“柳”字做文章,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重复了六次,很不容易。

春 诗

-无名氏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1991年,在湖南长沙郊区的望城县,发掘了一座唐代的瓷窑,出土了一批唐代的瓷器。其中,有许多酒壶上题有诗,此诗是其一。这二十字的复字诗中,用了八个“春”字,且写得动荡流利开合自如,极见工夫。

同头同心诗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8)

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

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

回文诗

回文词:始见北宋,这与宋词创作繁荣有关系。元明回文词极少。此后清词继起,回文词可宋代匹敌。据资料现存的回文词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上片下片都随句反复;二、同一词调由末尾倒读,其中有的是下片为上片的倒读,有的是全篇从末尾倒读,倒读时,有的句式不变,有的句式改变;三、借读回文:次句从前一句中借用几个字,回读成句;四、倒读后成为另一词调;五、倒读成为诗(也有诗改为词的);六、回环韵:上下片按同一词调同句倒读,成为另一首词。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9)

西江月·泛湖

宋-苏 轼

雨过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

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

燕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芜。

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过雨。

这首词描写泛舟湖上所见春景。其上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出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上片写雨后初晴,下片则为因晴转雨,全词表现出晴雨之间的反复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泛湖人的悠然心境。

四时山水诗

明-吴绛雪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宝塔诗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10)

唐-张南史

花,

细蕊,奇葩。

香满室,缀天涯。

如粉如黛,似帛似纱。

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

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

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11)

唐-白居易

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12)

咏竹

宋-文同

竹,竹

森塞,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披静苒苒,凤女笙竽清簌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荫复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数字诗

古代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诗词鉴赏赏奇诗)(13)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雪梅

明-林和靖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闺怨

清-黄焕中

百尺楼台万丈溪,云书八九寄辽西。

忽闻二月双飞雁,最恨三更一唱鸡。

五六归期空望断,七千离恨竟未齐。

半生四顾孤鸿影,十载悲随杜鹃啼。

温馨提示 中国好诗词

非常感谢您关注@中国好诗词!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回复微信或发送邮件到:27415827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同时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想法,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好诗词 欢迎订阅

如果您觉得文章值得分享,请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朋友圈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

请关注@中国好诗词,qq27415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